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历史上的陋习 活人殉葬 残忍至极

2022-05-19

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丑陋习俗,小编今天就要和大家讲一讲殉葬这个陋习,古往今来,帝王多好奢侈,每逢帝王下葬,陪葬品总是奢华至极,而在陪葬品以外,历朝历代时不时都会有一些活人殉葬的传统。

在这些妃子下葬的时候,不管是先前死亡,还是在入葬以后死亡,都是极其残忍的。

这些作为殉葬品的妃子,总的来说都是有的是在处死或是自杀以后下葬,而有的则是直接活埋,让这些妃子感受墓葬中逐渐稀薄的空气,在缺氧中怨恨,愤怒,最终惨死。

殉葬的文化从中华文明起源伊始就一直存在着。

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几个、几十个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三百人殉葬。有的骨架旁放着刀剑,是武士奴隶;有的骨架旁摆著车马,是驾车奴隶;有的骨架残存有狗骨,是养狗奴隶;有的骨架旁没有头骨,头骨在另一边,是被杀后殉葬的奴隶;有的骨架上手骨还被反绑在背后,并有明显的挣扎痕迹,是被活埋殉葬的奴隶。

周朝时期,吸取了商王朝被灭的惨痛教训,陪祭不再那么流行,活人陪葬的文化在这时候逐渐的不再那么流行,这时候的贵族,所思所想几乎都在如何发展人口与复兴国力上。

而到了秦始皇时期,殉葬制度又一次达到了巅峰,秦国用活人殉葬始于秦武公,《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死后用人殉葬的数目更大,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三十九年,缪(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陕西凤翔发掘秦景公墓,发现有一百多位殉葬者。

秦国是在公元前三八四年废除人殉制度的,《史记·秦本纪》说:「献公元年,止从死。」但实际并非如此,秦始皇死后,为之殉葬者人数之多,为历史所罕见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秦二世下诏令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后宫嫔妃未生子女者一律殉葬,故从死者甚众。《史记·秦本纪》还说:「葬既下,或言工匠为机,臧(按指奴隶)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为了不让这些工匠泄漏墓中的机密,便将他们置于死地,估计秦始皇墓中为之殉葬者将以万计。

到了汉唐时期,陪葬制度也时不时的流行着,这一段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多次入侵中原大地,原本在三国时期,人口就已经稀薄到了一个极低的程度,而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殉葬制度又一次流行了起来,不知道多少汉人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明清时期

也都有陪葬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后宫妃子几十名就全部被葬入了墓葬之中。而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皇太极也逼迫着大妃和二庶妃等人陪葬,当然,虽然这些殉葬看起来残暴至极,但是比起来秦始皇时期,还是小巫见大巫。

在历朝历代的殉葬中,甘心陪葬者必然是极少数的,大部分都是被胁迫着陪葬,在下葬前将这些妃子处死还好,有的是自缢而亡,有的是饮鸩酒而亡,而有的就更加残酷,竟然为了保持这些妃子容颜不老,在将其弄晕以后,还要在其体内灌注水银。

之所以这些殉葬制度如此流行,只能说明古代帝王地位太过尊崇了,而女子地位又太过低下,在古人看来,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帝王若是去世,这些女子也需要跟着死去。

当然了,之所以这么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古人都相信人死后会去往另一个世界,而为了让这些帝王在去世以后能得到众人的服侍,依旧过着富贵生活,殉葬之礼便时不时的在历朝历代流行着。

中国古代以人殉葬的制度终止于清朝康熙时期。王士禛《池北偶谈》说:「八旗习俗,多以仆妾殉葬。朱御史小晋(裴)始建议禁止,得旨允行,朱历官至户部侍郎。」王熙撰《朱裴墓志铭》谈及有关上疏奏请禁止殉葬的内容:「有请复詹事及禁殉葬二疏,而禁殉一疏尤持大体。大略谓『屠残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窃典礼,伤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惨忍伤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