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毒死清朝皇帝难度有多大?其实根本就是不可能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下,皇帝是最高权力者,是一个让人非常眼红的职位。那么他们是怎么防范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朝皇帝是如何防止别人有机会下毒害他的。
在很多清宫影视作品中,皇帝和后妃一般用膳都要用银针试毒。设想,如果清代的皇帝都将自己的性命寄托在这根银针上,那就有点儿戏了。历史上,清代的皇帝对下毒这件事都十分重视,银针试毒只不过是最后一关,在之前的还有很多防范措施。
自古以来,皇帝被公认是一个高危职业,死于非命者不可胜数,命丧毒物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历代皇帝都将吃饭视为危险系数最高的活动。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当上皇帝的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清代皇帝,更是将防毒的功课做足,避免死于非命。
乾隆时有一份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十二年(1747年)九月三十日,万岁爷在弘德殿进早膳毕。”“十月初一日,万岁爷在重华宫东暖阁进晚膳。”“十月初九日,万岁爷在养心殿用膳”。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清代的皇帝用餐地点不定,可谓狡兔三窟,诺大的清宫,吃饭时间一到,皇帝在哪用膳就是个机密问题。
因此,宫中的人想要给皇帝下毒首先就要摸准皇帝在哪用膳。而事实证明,皇帝用膳地点根本没有规律可循,完全要靠撞大运。不过,肯定也有人会说,管他皇帝在哪用膳,只要在根源上下手,这毒就一定能下。如果买通御膳房的御厨,不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吗。
如果要是这样想,那就更天真了,这个概率更小。清代负责皇帝饮食的机构是御膳房,而御膳房的直接领导是内务府。内务府都是什么人?那可是皇帝的家奴,虽说冠以“家奴”二字,可事实上他们都被皇帝当成是自家人,自家人下毒害自家人,这道理自然也说不通。
寻常人家吃饭,饭做好了,大家聚在一起就开始吃了,可那皇帝毕竟是皇帝,自然有那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古代啊,皇帝吃饭之前,工序繁多,层层审核。中国古代清朝时期,它们的御膳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首先,这御膳房也就是厨房的掌控者,身份就不一般。八期亲信,这什么意思呢,这些个人都是皇帝的本家,他们对皇帝的饮食可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不光色香味俱全,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饮食安全。这饭菜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这些人即便不是脑袋落地,也是此生与富贵无缘啊!给皇上做饭,请的都是好厨子,大厨。一个?一个哪够,需要三个厨师来炒菜,这三个人互相监督,饭菜有问题,三人连责。试想谁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所以炒菜过程想要动手脚可是不太现实的。还有,买菜、运输、择菜等等准备过程都有专人负责,严格记录,哪里出了问题都可以精确到人!
前面说择菜的过程都记录,那么关键的送菜怎么可能疏忽呢?
每个太监都对应一道菜,严格监视,确保能安全的送到皇帝的面前。让皇帝吃上安全的饭菜,就算有人真的买通了或者用了什么手段,真的给这个菜下毒了,心想总算成功了。
错!可万万不要小瞧了我们古代的皇帝,作为皇帝吃个饭可没那么容易。
吃饭之前呢,会有专人拿银针等各种工具来试毒。针试完了,还有皇帝身边的太监过来尝菜,过会之后,太监要是没什么事,那才到了真正的皇帝用膳时间。这工序之繁琐,过程之复杂由此可见,不过这个时候,饭菜往往已经冷了。所以溥仪就曾在自传中调侃自己的皇宫日子,说自己住在皇宫的日子里,根本就没吃过一口热乎的。
但这还不算最委屈的,最委屈的是清廷皇室定下了一个规则。
那就是“吃菜不过三匙”,也就是皇帝在用膳时,一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之后这道菜就会被太监撤下去。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别人看出皇帝喜欢吃什么菜,并在下次于这道菜上下毒。但这可就苦了皇帝了,菜凉就算了,还吃不了几口自己喜欢的菜色。怪不得皇帝都短命呢,劳心劳力,吃饭还得冷的。
大家还是痛痛快快吃饭吧,有个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好。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通过饭菜下毒刺杀皇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过历史上也有皇帝是被毒死的,那就是光绪帝,至于他为何会被毒死,大家可以想想宫中有谁可以直接跳过这些检查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