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做太监还要拜师?这是真的么?
宦官是历史上专门为皇家服务的一种人群,历史上这样的人往往都是过眼云烟,而留下名字大多都是骂名,很少有贤宦,据说有的时代做太监还要拜师,这是真的么?
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现在的职业早就不是老话说的三百六十行了,三千六百行也有,而不管什么行业都需要有领路人,在古代是要尊称师傅的。可你知道吗?连做太监都需要拜师,行行都有不知道的,当然太监也需要有人罩着。
很多小太监刚一进宫,首先就是要认一个师父,说白了就是找一个靠山。往往这些能够当师父的人,那肯定是要有一定能力的,一般都是什么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之类的,这种人才能够罩得住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资历,没有一定的关系,你是罩不住人的,谁跟你呀!
像这种首领太监、总管太监往往要收一大批徒弟。对于这些师父来说,徒弟就像他的仆人一样,能够帮他干活,而且这些徒弟以后有了出息,他自己不但有面子,并且有很多实际性的好处。皇宫里规矩礼法很多,刚进宫里的太监如果没有一个师父,没有一个人来指导他的话,那真是举步维艰。可能一不小心就犯错了,那是要受到惩罚的。如果有个师父带着,指点一下,这样不会出错,甚至还能够立功,能够爬得快一点。
比如宫里怎么磕头啊,怎么请安啊,还有什么端茶递水,伺候主子穿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有规矩的,可不能搞乱了。如果没有师父给你说道说道,自己撒啦吧唧去那肯定要出错的。更重要的是师父是老太监,他有经验啊,他能教你怎样讨主子欢心,怎样摸准主子的心意,这些都做奴才极其重要的。而且宫里还有很多忌讳话,可不能乱说,可不能像宫外那样胡说八道,说错一句可能就要杀头了。这些都要有师父来告诉你才行。
刚进宫的太监师父就像自己的主人一样,首先要把师父给伺候好了。每天天不亮,就要给师父准备洗脸水、漱口水。到了点了,还要叫师父起床,要轻轻地叫,你不能把人给吓着了,然后就是伺候师父穿衣服。到了晚上,首先要师父睡了,然后自己才能睡觉。并且还不能睡得太死,万一师傅半夜要叫你呢,马上就得起来,如果睡得像死猪一样,那就要有麻烦了。
这就要跟着老太监学了,首先要把老太监当成主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给师傅准备洗脸水,漱口水,到点儿了还要叫师傅起床,还不能大声喧哗,要小声的叫,把人吓着了也要有苦头吃。平日里老太监受了主子的气,往往都把气撒到徒弟身上,犯了错也要拿徒弟顶缸,所以说刚入宫的小太监就是个受气包。一个不慎,别说往上爬,熬个资历,可能小命都难保。
但是做好太监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能受到贵族的信任,或者留下骂名之类的。
比如明朝之前哪怕宦官势力最强大的东汉以及唐朝,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只局限在皇宫里,比如东汉末年发生的十常侍乱政,当时有十几个宦官想杀掉大将军何进,按道理说十常侍已权限已经非常大了,但是还是需要假传太后的旨意把何进诱骗到宫内,杀掉何进,何进可是当时的大将军,手下兵马更是不计其数,照样栽在太监手上。
当然也有像高力士这样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正德时期,文官集团称围绕在明武宗旁边的八个宦官叫"八虎",其实即使"八虎"本身,内部也有很多矛盾,张永借藩王以诛刘瑾为口号,发动叛乱的契机,在武宗面前告了刘瑾一状,说他要谋反了,武宗才把刘瑾处死了。而张永这个人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不仅平灭了安化王的叛乱,而且当江彬等人诬陷王阳明的时候,还替王阳明辩解。不过这样的人真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