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 他牺牲后 寺院的主持将他的尸体抢回 日夜祭奠
你们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用你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幸福生活的享受者。你们唤醒了中国这只雄狮。国共的同仇敌忾和七七事变的爆发终于引燃了全面抗战的热情,此时每一位将领的胸中都燃烧着对日寇的怒火,其中有一位将领更是散尽了自己的热血,仅仅在全面抗战爆发的第21天时,就壮烈殉国了,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他,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那么他是谁呢?
他就是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赵登禹(1898—1937年),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赵登禹自幼习武,将各路门派的武功融会贯通,年纪轻轻就靠着一身勇武闯出了名声,随后投入冯玉祥的的帐下。一次冯玉祥下部队视察,见赵登禹衣冠不整,拖拉着鞋,当即恼火万分。赵登禹心有无奈,他身材魁梧,部队发的衣服和鞋子根本装不下他的身材,只好如实向冯玉祥解释。
冯玉祥也是练家子出身,就想试试赵登禹是不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亲自与他过了几招,结果几下就被赵登禹撂翻在地。冯玉祥也不生气,觉得自己得了个人才,不仅对赵登禹违反军纪的事既往不咎,还让他做了自己的贴身护卫。
1919年春夏之交,冯玉祥部驻防湖南常德,城北德山和石板滩时曾闻有虎伤人畜。有一次,赵登禹和战友们在德山练习野战,训练中发现了一只猛虎,士兵与山上居民边追边打,赵登禹冲在前面,连发数枪,皆击中老虎的要害,最后,老虎窜到江中。士兵们把老虎拖了上来,送到冯玉祥处,冯玉祥很高兴。事后冯玉祥请城里的照相馆为赵登禹照了一张骑在虎背挥拳的照片。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在北平抗战牺牲,31日,冯玉祥在南京找出这张照片,题写了“民国七年(1918年)的打虎将军”,以示纪念。
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摆下了“鸿门宴”,要在酒席上擒拿当地匪首郭坚。不料尚未“摔杯为号”,伏兵争看众人斗酒竟挤倒了屏风,暴露了计谋。就在郭坚欲拔枪射冯之际,赵登禹出手制服了郭坚。因下手迅猛,竟然拧断了郭坚的脖子。
大多数国军将领的抗日都要从七七事变算起,但赵登禹早在1933年初就参加了长城抗战。战役中,赵登禹负责镇守长城喜峰口,当时他手上最主要的武器是大刀,而日军不仅武器精锐,还有飞机大炮的掩护。但赵登禹毫不畏惧,亲自带领一支敢死队,提着大刀就趁着雪夜杀进了日军的大本营。
喜峰口一战极大地提振了抗日军民的士气,也让赵登禹一跃成为人民心中的抗日英雄,一战成名的赵登禹在国民政府也受到了优待,不仅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还升任中将师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赵登禹奉命镇守南苑,此战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战前赵登禹就抱定了以身殉国的决心。赵登禹在指挥部队南撤时遭到了敌人的埋伏,他乘坐的汽车被炸毁,此时已经身负重伤赵登禹如果选择撤退还有一线生机,但赵登禹坚决不走,留在原地继续指挥,可是他的位置已经暴露给了日军,一颗炮弹接踵而至,就爆炸在他的身边。
当天夜里,赵登禹的尸体被龙泉寺的方丈搬回了寺里,日日祭奠这位抗日英雄,国民政府追晋赵登禹为上将军衔,延安也为这位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今天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抗日英雄,北京的北沟沿大街如今名叫“赵登禹路”。
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园公祭大会之后,何基沣奉冯治安之命到北平将赵登禹灵柩于次日由龙泉寺起灵,运至卢沟桥以东2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登禹烈士的墓被红卫兵挖开,欲盗取“金银财宝”,一无所得后,砸墓而去,烈士尸骨无存。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98-1937)”。1980年至2003年,北京市和丰台区政府又三次为赵登禹烈士墓整休扩建和立碑,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