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郑成功算得上明朝的忠臣吗

2022-05-19

明朝郑氏父子以及郑氏家族在海上有着庞大的势力,在归顺明朝还是清朝的问题上,父子俩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拒不降清的郑成功被视为明朝忠臣,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说郑成功是海内的奇男子、明末的大英雄,这一点,相信谁也不会否认。但,要说郑成功是明朝的忠臣,绝对有失偏颇。

在人们的脑海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降清后,多次写信劝郑成功也跟着投降,但郑成功始终坚持原则,没有向清人屈膝。凭这,就认定是郑成功是明朝的忠臣良将。

其实,差矣!

郑成功不肯降清,是另有目的的。

比如,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九月,清廷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永历政权身上,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对郑成功采取招抚政策。

郑成功考虑父亲郑芝龙在清廷手中为人质,同时,为了争取时间补充兵员、军械、粮饷,对部队进行训练和休整,是同意与清廷和谈的。

清廷开出的价码是:郑成功若肯“归顺”,则“许以赦罪授官”。

因为出价太低,郑成功把清廷派来的使者逐走,一下子就关闭了和谈大门。

清廷还来不及变脸,这年十一月,李定国斩杀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

清廷只好强忍怒气,陪着笑脸,继续和郑成功讨价还价,并指使郑芝龙派家人南下,劝训郑成功接受议和。

郑成功受李定国桂林大捷的鼓舞,复书称:“今骑虎难下,兵集难散”。

不日,挥水师北上,进入长江,恢复浙、直。

清廷也派兵攻打海澄,却被郑成功打得片甲不还。

清廷遭此重创,只好再次放低姿态,继续招抚,封郑芝龙为同安侯,郑成功为海澄公,并许诺把福建沿海地方的一切事宜全部交给“海澄公”掌管。

郑成功复书谴责清廷妄启战端,袭破我中左地盘,称自己时已聚集了数十万兵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散的,要求清方划足三个省份的地方作为自己的边区,才能做到“山海无窃发之虞,清朝无南顾之忧”。

郑成功还提出,清兵必须退出漳泉、龙岩、惠安、仙游等地,让自己在这几个地方征饷一百万,才有和谈的可能。

这年十一月,李定国又取得了震惊天下的衡阳大捷,震骇莫名的清政府只好对郑成功作出让步,同意将泉、漳、惠、潮四府让出,任由郑成功驻军及筹饷,并真的封郑成功为海澄公,赐予靖海将军印。

郑成功一听,乐了,胃口更大,在派兵到福、兴、泉、漳四府属邑征派粮饷,备办船料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兵马繁多,也许三个省份的地盘尚不足安插,要求清廷同意自己效仿高丽、朝鲜的成例独立建国。

注意,这“效仿高丽、朝鲜的成例独立建国”的价码,一下子就把郑成功的全部私心、野心都出卖了。

永历七年(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二月,李定国率部从广西贺县出发,沿路占领了梧州等战略要地,于三月初正式进入广东。

在广东,李定国继续发扬其逢战必胜的凶狠作风,三月十四日连接攻取了开建和德庆州,二十六日兵围肇庆。

随后,又分兵占领四会、广宁。

李定国大军入粤,海内风云为之一变。

两广抗清武装纷起响应,广东境内的罗定、东安、西宁、新会、顺德、韶州、、从化等地很快遍树大明旗帜。

为了对广州清军实施南北夹击,李定国派人来邀请郑成功出兵助阵。

只要郑成功践约遣主力西上,郑、李两军同时发力,收复全粤绝不是梦想。

然而,郑成功迟迟按兵不动,这让李定国日感忧惧,好不焦躁。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定国也坐不住了,再一次写信催请郑成功出兵,信中说:“你如果还感念君王深厚的恩德、怀有父亲被敌人扣押的仇恨,就应该以广州为战场,扬帆南下,收取半壁长城,成为中业的核心力量。否则中兴大功告成之日,京观胜纪,云台香字,千载传流,却没有国姓爷你在里头,那么岂不辜负了先帝曾经的特殊眷顾?因为这又焉能说你顺应时势的发展呢?我殷切地期望着你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匆言,幸照。”

为什么郑成功迟迟不肯发兵?

其实这不能怪郑成功,要怪,就怪李定国的相邀来得不是时候。

郑成功现在正和清廷和谈,而且,在和谈中获利巨大,他借和谈之机,已经福、兴、泉、漳四府属邑征筹得百万粮饷,而且,还有望象高丽、朝鲜一样,以金、厦为基地,建成一国,自为国主呢。

所以,李定国虽能复兴大明为己任,国姓爷郑成功却未必肯毕世为朱明之臣。

据《台湾外纪》记,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正月,郑成功在海澄县接见周全斌时,曾问以恢复进兵之策。周全斌回答道:“以目前大势论,藩主如果志在勤王,必须先从广西通过,到达贵州行在,和孙可望、李定国会师,将两广势力连成一片,浩浩荡荡开出江西,从洞庭直取江南,这是上策。怎么奈金声桓、李成栋已经败亡,广州又被清军占据,从广东、广西前往贵州的道路根本走不通,所以,这条上策已经作废。现在能做的,就是坚守各岛,上拒舟山,以挡北来之敌,下守南澳,以遏南来之侵。努力经营海上贸易,筹足粮饷。再举兵攻占漳、泉二州,以该二州为基业。陆路由汀郡而进,水路从福、兴而入,则整个福建都在掌中了。”

郑成功赞说:“此诚妙论!”

周全斌的原意是,您若志在勤王,就应该发兵打通广西,与孙可望、李定国会师,然而连兵北进。只是金声桓、李成栋已败亡,东西联络不易,当前只能尽力经营闽海地区罢了。

郑成功赞成周全斌之论,是指金声桓、李成栋已经不在,那就用不着费功夫与孙可望、李定国联合了,专心经营闽海地区。

所以,和当年何腾蛟一样,郑成功心中所想的,只是踞闽海之地,自雄一方就行了。

甚至,他比何腾蛟的野心还大,他不单单只想割据一方,还想自建一国,象高丽、朝鲜那样,成为独立行使主权的国家。

当初,他狮子大开口,向清廷索要四府之地以筹百万之粮,认为清廷不会同意,可是,清廷却是同意的。

现在,他要求仿高丽、朝鲜例建国,又焉知清廷不会同意?

所以,他在巴巴的等着清廷的回音,不想因为发兵相助郝、李二人而破坏了和谈。

所以,郑成功之所以见死不救,是不想因为此事影响自己和清廷的和谈。

李定国发动的第一次广东战役也因为郑成功的失约最终以失败收场。

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二月,李定国再次请求郑成功合兵进击广东。在取得郑成功同意后,从广西柳州领兵数万,配备了大象和铳炮,再次杀入广东。

大军开拔前,李定国再发一信给郑成功,征求郑成功明确会师具体日期和会师地点。

然而,郑成功又一次放了李定国的鸽子,导致李定国拟定的新会战役迟迟不能奏捷。

盖其原因,郑成功还是在忙着和清廷使者议和。他既怕自己与李定国共谋之事被清廷知晓,坏了和议,也担心自己和清廷和议的消息走漏入李定国的耳朵,根本不予接待李定国派来的信使,而将之扣押稽留于厦门。

李定国久等不到郑成功的回音,只好一面指挥人员从高州地区筹集粮饷和作战物资,一面再派使者赴厦门催促郑成功出兵,要求郑成功告知准确师期,以便发起决战。

这信发出后一个多月,郑成功总算写了一封回信让一个名叫李景的信使带来,信中称自己已派部将随张名振北上江、浙,同时也答应遣水、陆师入粤攻潮、惠二州,但对具体出师日期避而不谈。

郑成功的暧昧态度,让李定国大为不满。

心潮激荡的李定国忍不住抱病起床,奋笔疾书,写信切责和催促郑成功。

这封信发出,直到八月,郑成功的使者才姗姗出现,带来的回信仍旧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李定国又急又气,只好强支病体,给郑成功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给郑成功全面分析战局态势。

这封信发出后,李定国还是不放心,又补写了一篇短笺,内容为:“圣上处境艰危,非语言可以描述,圣上写给我的敕文中满是凄怆悲凉的字眼,我读了犹如万箭攒心。从五月到现在,我一心等待贵爵的答复。贵爵若真的不能来,请明确见示,好让我另外安排舟师,另图进取机会。切勿犹犹豫豫、摇摆不定,以致使大事被耽搁。要知道,十月十五日以后,属于我们的战机已经彻底丧失了。”

尽管李定国在这篇短笺中已着重强调:“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但郑成功还是有意无意地拖过了李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当然,郑成功本人并未亲自出马,而是“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

这,分明是一种虚以委蛇的态度,其不愿与李定国合兵、只沉溺于自踞一方的不臣之心也就彰显无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