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清朝科举一位考生只因在卷尾写了八个大字便被光绪皇帝钦点为状元

2022-05-19

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国家筛选出了很多的人才,科举的严格程度不是现在的高考可以比拟的,在古代同样也有很多大一部分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取到功名。

不过,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科举考试之中却有可能出现例外的局面,而这个例外便是骆成骧,此人可以称得上是清朝最任性的考生,在考卷末尾写下8个大字,最后却因此意外当上状元。

骆成骧是四川资中人,天资聪颖,自幼就非常勤奋好学,学习也非常刻苦用功,能过目成诵,学习非常有长进。不过,此人也是个可怜之人,自幼便丧父,而母亲也改嫁了。

而骆成骧的父亲也很有远见,九岁便送他去成都的锦江书院读书,骆成骧也很有天分,9岁时随着父亲前往锦江书院就读,在那他开始崭露头角,其才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五年之后,年仅14岁的骆成骧在州试中考了第一,得到了当地名儒的器重,将他带到遵经书院就读,进入遵经书院读书对于骆成骧来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学校不仅免学费,每个月还会发生活费,他省吃俭用,每个月还能寄点钱回家给父母。

骆成骧后来进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几年后学业大进。1893年,骆成骧考中举人,但不幸在第二年的会试上失败了,骆成骧经历这次打击以后倍加努力学习。1895年,骆成骧再次参与科举考试,这次也是朝廷的改革,抛弃了八股考试,而是采用时事政治考试。所有的考生都不知道怎么办,包括骆成骧。

当时的朝廷大权都被慈禧所掌控,但毕竟光绪是名义上的皇帝,殿试必须由他主持,否则说不过去。在拿到皇帝出的殿试试卷后,骆成骧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根本停不下来,洋洋洒洒地写了上千字,其中包括治国之道、改革措施等方面。

这篇《殿试策》全文不足两千字,却引经据典,十分贴切地引用了《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等诸多名篇的先哲思想和言论,足见其涉猎之广泛、学识之渊博。在行文布局上,他层次分明,前后呼应,条分缕析,言词恳切,始终洋溢着为国分忧,变法图强的时代气息。

考试结束后,考官将试卷收回并密封,然后送呈皇帝定夺。当光绪皇帝看到骆成骧所写的策略后大吃一惊,他不仅详细地写出了如何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问题,还在试卷结尾写下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一句话,这八个字深深印在光绪的脑海中,当今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够为皇帝着想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呀。

骆成骧的《殿试策》征服了副考官李若农,他认为应该判为第一,而主考官徐桐却将他排名第三,欲点为探花,后来光绪认为骆成骧的策论不但符合“祖制”,又势在必行,当即“钦定第一”。如此骆成骧就成为清朝四川的首位状元,也是清朝四川的最后一位状元。

骆成骧成了清朝的状元之后,他被皇帝派去翰林院编修了,他一心想要和年轻的帝王一起为这个国家做点实事。

可是当时的慈禧太后因为害怕会失去大权,所以变法被迫终止了。后来他被派到日本去留学,在日本的时候,他如饥似渴的接受着新知识,新律法,想着回国,能尽自己的一点绵力,能让这个国家变的强大起来,不再任人鱼肉。

他回国后就专注教育,他认为只有改变这个国家的青年,才能够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希望。

晚年的时候,他又提倡体育运动。他认为强国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国民身体不强壮,怎么能在贼寇入侵的时候,抵挡敌人的炮火呢?一时间在四川就盛行体育锻炼。

骆成骧的一生从清朝文状元,到民国崇尚文武兼备,他的思想一直与时代一共进步,把自己献给了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

但是可惜的是,慈禧是一个心机颇重的人,她害怕光绪皇帝扶持起了自己的势力,于是便将骆成骧一贬再贬,最终发配到了皇帝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地方去了。就这样,骆成骧走过了人生之中最为辉煌的时光,并最终落入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