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帝的干儿子,手握朝廷一半精锐,死时王朝开始衰落
相对于大汉三国和后期的宋元清时代,唐朝中期的将领我们可能了解的比较少一些。不过这些将领的骁勇善战是不得不承认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唐中期公认的第一名将。
提起中唐名将,脑海里就会闪出一串名字:郭子仪、李光弼、李晟、哥舒翰等人。不过,这些人都是谁提拔上来的,他们的“老师”是谁呢?
我们先来介绍另外一个人---王海宾。
此人时任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因骁勇善战,在陇西一带十分有名
开元二年(714年)7月,吐蕃再次入侵大唐边境,玄宗连忙派陇右防御使薛讷迎战。薛讷率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等人出征,以王海宾为先锋。在渭州西部武阶驿站,双方大战。
王海宾率唐军先锋部队一路高歌,将吐蕃杀得鬼哭狼嚎,一直追击到壕口,最后吐蕃军逃进长城堡,依靠坚固的城防,才暂时顶住唐军的进攻。不过,唐军损失惨重,稳住阵脚的吐蕃军对王海宾实施反冲锋。
由于唐军后续部队中的很多将领都嫉妒王海宾立了大功,按兵不救,致使王海宾寡不敌众,全部阵亡。而此时唐军的后续部队却趁机吐蕃军元气大伤时发起进攻,斩首一万七千人。
可以说,王海宾死得很冤。
为什么要提这个人呢?因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他的儿子王忠嗣将成为中唐第一名将。李光弼、李晟、哥舒翰等人都是他提拔上来的,算是他的学生。
王海宾战死时,王忠嗣才九岁,原名叫王训,后来玄宗见到他以后,好言安慰,赐名忠嗣,还把他带进宫里养。
刚进宫时,由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思念亡父,经常大哭不止。
玄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干脆就给他讲汉朝霍去病的故事,让他以霍为榜样,努力成才,之后又让他陪忠王李亨练武学艺。
王忠嗣学得很快,连忠王李亨都甘拜下风。
一次,玄宗和他在聊用兵之道,没想到忠嗣从容镇定,对答如流,赢得玄宗称赞“尔后必为良将”。
不出所料,王忠嗣很快脱颖而出。开元十八年,吐蕃大军入侵河西,王忠嗣被任命为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始了军事生涯首次恶战——玉川战役,年仅十八岁。
由于在战前,王忠嗣做了充分准备--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就亲率三百铁骑,趁夜色突袭,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不得不“班师”。
王忠嗣一战成名,可谓少年英雄!
天宝三年(744年),王忠嗣趁突厥内乱,再次率朔方军进攻突厥东方部落。由于唐军行军神速,快速突击突厥腹地,击败东部军事力量。自此,称雄北方百年的游牧帝国,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两年后,玄宗命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进攻石堡城,久攻不下,将他罢免。
玄宗再次让自己的“干儿子”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一人佩四将之印,四镇兵力总共二十七万余人,约占当时唐朝的一半军队以上。这在唐帝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事。
尽管手握重兵,但王忠嗣不敢大意。实际上,他早就发现吐蕃等国的骑兵十分强悍,对唐军的威胁最大,趁在朔方、河东任职的时候,在边界哄抬马价,让各地胡人争着将马卖给大唐。自此胡人战马逐年减少,而此后的大唐却兵强马壮。
到陇右、河西任职之后,王忠嗣就从朔方、河东镇调九千匹战马到河西、陇右,四镇兵马逐渐强大。
在此次出征吐蕃之前,王忠嗣就多次打败吐蕃,不过并未伤损到其实力,吐蕃仍不断骚扰大唐边境。
当四镇兵强马壮时,王忠嗣向玄宗请求对吐蕃用兵,玄宗一口答应。
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乘胜追击,在积石,全歼吐蕃残部,还俘虏了八千名混在吐蕃军里的吐谷浑士兵。
此番作战,几乎全部摧毁吐蕃在青海、甘肃交界处设置的堡垒,击死击伤吐蕃数万人,斩杀两个吐蕃王子,其重要盟友吐谷浑不得不降唐。吐蕃势力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在青海地带对唐朝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再也无法对大唐的河西地区形成威胁。
之后,王忠嗣再次千里突袭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大胆提拔青年将领李光弼和郭子仪。此后,大食慑于唐军军威,不敢再造次。自此,四海畏服。
不过,唐玄宗显然还不满意这样的结果--吐蕃退守石堡城。在他眼里,必须一劳永逸的解决边境问题。出发点很好,但玄宗还是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又命令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的石堡城。
王忠嗣向唐玄宗上表:石堡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且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城中,要攻克此城,必将付出极大代价;最好的计策是--挑衅,等他们自己出城堡来时,再武力解决。
当然,王忠嗣还不敢向“干爹”说出另一种实情:由于连年征战,大唐表面风光,其实国力早就受到损伤,不宜再次发动战争。
陷入想建立和太宗一样的不世之功,玄宗哪里听得进去?
此时,恰好有个叫董延光的将军,为了拍唐玄宗的马屁,就亲自率军突袭石堡城。玄宗不但让王忠嗣分兵相助,而且还推他们立即出发。
王忠嗣当然不高兴,迫不得已出兵,因此并不是十分卖力。
李光弼还以为“老师”是可以府库钱粮,就劝他先拨一些,省的董延光诬告。没想到王忠嗣却说,自己并不是抠,也不是妒忌董延光,而是为数万将士的性命鸣不平,让数万将士拿生命去争夺一座城,即使赢了也没太大意义,输了还得搭上性命。
董延光吃了败仗,损失数万军队,没想到他竟以“阻挠军计”为由,将全责任全推到王忠嗣身上。
此时,刚好李林甫专权,怕王忠嗣抢了他的位置,就诬告王忠嗣。玄宗将他三司会审,最终结果是王忠嗣被判死刑。
最后还是王的部下哥舒翰替他伸冤,才贬至汉阳太守,没几年就郁郁而终。
哥舒翰代替王忠嗣之位,亲率唐军攻打石堡城,之后正如王所意料的一样。
正是由于王忠嗣的死和哥舒翰等人在河西的损兵折将,使得安禄山造反的胆子越来越大。
安史之乱--大唐的国运自此衰落。
- 上一篇:汪采白人物简介
- 下一篇:真实三国中,曹操是可爱的奸雄,刘备是宽仁的伪君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