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神坛的?究竟是谁将关羽推上了神坛?三国名将众多 为什么偏偏是关羽走上神坛?
关羽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关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从宋代起,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由生前一个将领,一个侯爵,死后逐步晋封为公,王,帝君,武圣,到清代作为武庙主神与文庙孔夫子并祀,很多地方还超过文庙。关羽是怎么由三国时代一个普通的将领,演变为封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仰的神圣?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一位著名人物,他因“重言诺、讲信誉、一言九鼎、忠贞不二、有始有终、一生光明磊落、心胸坦坦荡荡”而被人们津津乐道,最终这位很普通的历史人物因为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由侯而公,再由公而王,由王而帝,再到神,实现了人生的四级跳,最终取代姜子牙而成为天下最受尊崇的“武神”,与“文圣”孔子齐名,那么,关二爷又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神坛”的?
关羽生前虽然战功卓著,但其政治地位并不高,而三国时期蜀汉又偏处西南一隅,在三国之中,地盘最小、实力最弱、灭亡时间也最早,因此作为蜀汉的一名将军,关羽的地位并不显赫,汉献帝也是因为他阵斩颜良而封他为地位低下的汉寿亭侯,关羽官职最高时是蜀汉的前将军,和他同处一个级别的还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以品级而言,他还不如后来的蒋琬、费祎和姜维等人高,关羽死后被追封为壮缪侯,这是他当时所获得的最高荣誉,直到他死后千余年,地位才开始不断上升。
从隋朝开始,关羽的形象才开始被人们所重视,统治者也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开始树立一个忠贞、信义、勇武的人物形象,于是作为忠心、毫无二心的关羽被遴选出来,并不断被润饰、增添新的闪光点,诸如善良、一诺千金、义薄云天等,都被过度放大起来,而他最早进入武庙得到官方香火祭祀的是唐德宗时期,但当时其地位也不高,处在配祭“武圣”西周武成王太公望的附属位置,仅与周瑜、邓艾等同列。
宋朝时期,关羽的地位开始直线上升,宋仁宗年间,关羽的家乡盐池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频频出现的天灾,人们束手无策,盐民们往往会求助于神灵来保佑,最终,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忠勇神武的关羽被人们选出来供奉,据《解州全志》记载:宋仁宗天圣七年,盐池出现异常,人们认为是远古恶神蚩尤在作怪,消息传到朝廷后,宋仁宗就命天师张继先前往查看,张天师请出了关羽出面帮忙,最终清除了妖孽。
另据《宣和逸事前集》记载,崇宁五年,盐池再度出现妖魅,作祟伤人,宋徽宗再派张天师前往,没几天就再次平息妖孽,张天师回京复命,宋徽宗询问详情,张天师当场请二神显灵:“一神绛衣,金甲青巾,美须髯”,不用多问,这是关羽的形象,宋徽宗龙颜大悦,当即下令敕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由于关羽神灵战胜邪神蚩尤的神话是由道家编造出来的,所以关羽也就成了道教尊神;又由于关羽之神保护了盐池,而盐业又是旧时中央政府重要的财税来源,因此关羽又被尊为财神爷,自此,神化关羽的速度大大加快。
到南宋时期,由于金兵不断南侵,官军又屡战屡败,最高统治者只得乞求关羽这位勇武过人的战神显灵,开始提高对他的加封,宋高宗先后加封他为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后来又加封他为“壮缪义勇王”,宋孝宗则改封其为“英济王”,关羽已然取代了西周开国功臣武成王姜子牙成为一代武圣,而且等级之高、谥号之长、祭祀之盛竟然超过了文圣孔子。
孔子最高的封号是“文宣王”,而关羽的封号则是“关圣帝君”,已然超过了“文圣”孔子,究其原因,就是在塑造关羽形象的过程中,儒家、释家、道家都参与进来,官方与民间更是共同发力,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需要重塑关羽,不断淡化关羽身上的缺点与弱点,重重涂抹靓丽的色彩,对其加以神秘化、神圣化。
元朝时期,由于汉民族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难以接受,他们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英雄人物站出来驱除外侮、恢复汉族正统,在这种情况下,元统治者也不得不迎合社会风气,元文宗时,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想借此压制汉民族的反抗,维护其统治。
到明代时期,由于前期和中期社会大体安定,因此统治者对关羽也不是很看重,直到万历年间,由于明神宗本人热衷道教,此时作为道教尊神的关羽身价也开始猛增,关羽先后被明神宗封为“协天大帝”、“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地位几乎与三清和玉帝平级了。
清代对关羽的加封、追谥更是达到了高潮,在入关之前,清世祖为了羁縻蒙古,就借助刘、关、张桃园结义中关羽终身追随、忠贞于刘备的故事,自比于刘备,而以蒙古比做关羽,希望蒙古能像关羽一样永远效忠于大清,入关后的清朝皇帝,除了康熙外,都对关羽进行了封赐,由于明朝已经对关羽加封为“关圣帝君”,清朝统治者无法在等级上超越,只好在谥号上做文章。
像乾隆在加封时加上“灵佑”二字,光绪五年,清德宗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长达二十六字,关羽正式登上了众神仰慕、苍生顶礼膜拜的神坛。与统治者对关羽的尊崇相对应,民间对关羽的崇拜也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大小小的关帝庙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到了“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的程度。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佛家最早将关羽封为护法神,但佛教子弟倒不怎么参拜关羽偶像;道教虽然把关羽捧得最高,可一般道士对关羽神像却多是敬而远之,他们更热衷的是参拜三清和张天师;明代中叶以后,社会上虽流传着“关夫子”之说,但读书人并不怎么拜关羽神像,而是只拜孔夫子;民间跪拜关帝,则多半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或是把他当作财神爷来参拜,至于统治者的封赠、祭拜关羽,更多的则是出于政治目的,那就是把关羽当作忠贞的典范,号召臣民们对朝廷、对君王忠贞不二罢了。
在民间,关羽是神,关羽的塑像被放在各种地方的神坛上,关帝庙,也遍布世界。有意思的是,在三国人物中,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待遇,在后世被层层加封,至今享受人们的供奉和朝拜。那么为什么单单把关羽捧上神坛呢?
一、关羽被捧上神坛的前提
关羽之所以被捧上神坛,完全是政治需要。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意图笼络各方势力为君王、为国家效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树立一名标杆、旗帜性人物,这个人必须符合封建思想中的:“忠”、“信”、“义”,能站在前台为统治者摇旗呐喊,充当代言人。
关羽活着的时候,甚至在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官方以及民间的评价中也只是一个本领高强的武将而已,并没有特别之处。蜀汉对关羽追谥为“壮缪侯”最能说明这一点。“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
使用“壮”与“缪”两个字,一方面肯定了关羽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也指出关羽名不符实。对关羽的评价总体是中性的,既没有贬低,也没有太多赞誉。直到宋朝,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才开始一步步包装关羽,开始各种造神行动,关羽一步步走向神坛。
另外关于关羽被称为“武圣”的由来,但清朝之前,人们口中的武圣是岳飞,这其中有何缘由,且听三眼君细细道来。清朝俗称“后金”,而岳飞正是抗金名将,试想一下清朝统治者又如何能容得下岳飞,因此就将岳飞“武圣”的名号夺去,给了关羽。
二、关羽的两个优势
一是关羽自身属性符合“忠、信、义”:匡扶汉室、矢志不改为“忠”、受恩必报为“信”、兄弟不离不弃为“义”,与统治者的要求高度吻合,因而成为他们的目标人选。而吕布虽然武力值第一,但因“三姓家奴”事件,形象大大受损,首先被抛弃。
二是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力巨大。关羽形象历经数百年的民间流传,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远远超过徐晃、张飞、马超等人,因此借助关羽的流量,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迅速达到笼络各方人心的目的。
三、演义小说的助推
随着《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更是将关羽推上了神坛的顶峰,其中关于关羽的典故数不胜数,比如关云长夜读《春秋》、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阵斩颜良文丑、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刮骨疗伤谈笑自若及至最后败走麦城。
没有哪一名武将让罗贯中为他耗费如此之多的笔墨,整篇书中也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而诸葛亮也是《三国演义》之中另外一位受人供奉的大神。清雍正三年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从此,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达到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关羽之所以会被推上神坛,一方面得益于统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自身的优势,同时还有演义小说的推动,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一步步被神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