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诸葛亮之所以没能一统天下 只因为他

2022-05-19

诸葛亮刘备着两个人算是生死之交了,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是被刘备所打动,自此踏上了兴复汉室的路。但是诸葛亮终究是诸葛亮,刘备也还是那个刘备,是人总会有差距的,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刘备的眼光都很准,不过诸葛亮面对十分讨得自己欢心的人,自然就有一点偏心了,失去了正确的判断,而刘备不管是发生什么都不会感情用事,这一点比诸葛亮强很多,好不容易漂泊了大半辈子才打下来那些家业,结果最后被刘禅给败光了。

其实蜀汉的灭亡,不能全怪在刘禅头上,此人才是罪魁祸首,就是马谡,刘备见他之后就明白此人虽然有几分谋略,但是不实际,不会随机应变,而诸葛亮确是不信这点,对他重用的很,最终马谡丢了街亭,这个能帮助诸葛亮一统三国的关键。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但马谡的死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其次,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违亮节度,不仅打乱了军事部署,而且丧失了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

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如果诸葛亮当初没有相信他的话,那么可能真能北伐成功,但是说什么都晚了,当初刘备在临死前都不忘警告他,这个人不能重用,毕竟想将他给除掉,但是诸葛亮却给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