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为清朝只有十二帝? 他在位三天黯然下台 一直活到1942年
清朝是距离现代最近的朝代,期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最出名的当属康雍乾三帝了,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清朝十二帝”。事实上,清朝还有一位既有皇室血统也同样有年号的皇帝,和溥仪还是族兄弟,他就是史书记载寥寥的保庆皇帝溥儁。清朝并没有保庆皇帝爱新觉罗溥儁。爱新觉罗·溥儁曾被慈禧立为“大阿哥(皇储)”,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后因受到各方面阻止而作废。
说起来,爱新觉罗·溥儁的上位和“戊戌变法”有着直接关系。由于清朝统治者长期固步自封,沉浸于天朝迷梦之中,这就导致清朝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了近代的无尽屈辱。对于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清廷发起“洋务运动”,试图自救,但此时依然充满自信,喊出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谁知到了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北洋水师全数覆灭,大清王朝被日本这个昔日藩属打败。这强烈的心理落差,使清朝上下都无法接受。
在声势浩大的“公车上书”后,康有为等人得到光绪支持,开启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主动变革,史称“戊戌变法”。一开始,变法进行得很顺利,慈禧太后对此也表示支持,毕竟她也意识到当前正逢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改革不行了。然而随着变法持续,康有为等人的动机开始变得不纯,甚至准备夺权,保守派这才迅速转而抵制变法。在维新派打算寻求禁军支持以便抓捕慈禧太后的消息泄露后,双方矛盾彻底爆发,慈禧太后断然下旨幽禁光绪帝,还将“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处斩,轰轰烈烈的变法由此戛然而止。
在此后的数个不眠之夜中,慈禧太后都对光绪皇帝的狠心难以置信。想当初,载湉年仅4岁,是自己将他一手养大并推上帝位。虽然不是亲生,但其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乃是自己的亲妹妹,自己说起来算是她的姨母,这也算是血缘至亲了,然而如今皇帝居然想要抓捕自己,这实在是令她寒心。思来想去,慈禧太后决定重新拥立一位宗室子弟登基,端郡王载漪次子——时年15岁的爱新觉罗·溥儁被她选中。说起来,溥儁和慈禧太后也有血缘关系,前者的外祖父乃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叶赫那拉·桂祥。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颁布懿旨,赏溥儁头品顶戴,号“大阿哥”,过继给清穆宗同治皇帝为嗣。随后,大阿哥溥儁在弘德殿念书,师傅由同治帝岳父崇绮和体仁阁大学士徐桐担任。紧接着,慈禧太后召集百官,宣布将于次年举行光绪皇帝禅位典礼,并改年号为“保庆”,推举大阿哥溥儁登基为帝。次年正月初一,大阿哥溥儁代替光绪皇帝到大高殿和奉先殿行礼。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等回銮。途中,以载漪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其子溥儁因父获罪不宜做“皇储”,宣布废除“大阿哥”名号。加赏给入八分公衔俸。溥儁归宗,仍为载漪儿子。另以惇亲王奕譞第六子爱新觉罗·载洵为奕志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父子均流放新疆,载漪父子逃到了蒙古。住到了内蒙古阿拉善旗罗王府妻舅家。
溥儁到了罗王府后,罗王非常高兴,大摆筵宴,为他洗尘。席间,溥儁见到了罗王的女儿,人长得十分漂亮,穿着也与北京王府的格格完全一样,顿生好感。载漪知道后,便托来罗王府作客的甘军统领董福祥向罗王夫妇提亲。罗王的福晋与女儿因见大阿哥相貌平常,都不十分满意,但罗王与载漪一向感情很好,便一口应承了下来,并很快给他们完了婚。
溥儁完婚后,载漪很想让他在罗王府常住,但大阿哥不习惯草原的苍凉寂寞,又考虑回惇亲王府可分得相当一部分祖产,日子会过得很安逸,便不顾端王、罗王的一再劝阻,决意携妻回京。载漪、罗王见他主意已定,不再勉强,临行前,便分别给了他一大笔钱,并派专人送其回京。
溥儁夫妇返京后,先住在三座桥的罗王府,受到隆重接待,几个月后,又搬回了惇亲王府。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溥儁以自己曾为大阿哥的身份,当上了总统府参议,虽为挂名,但每月可领到500大洋的薪俸。
溥儁夫妇婚后感情并不好,因琐事经常吵架,溥儁常到后门桥附近的戏园、酒楼鬼混,后来又捧上了几个唱大鼓的女艺人,常常不惜一掷千金。他还订制了一辆相当漂亮的洋包车,每天吃完晚饭,便坐上车到前门外看戏、听大鼓。后来,又抽上了鸦片,甚至雇了一个绰号叫“小媳妇”的女人,专门伺候他抽大烟。
溥儁育有二子,长子毓兰峰生性愚钝,系先天弱智,二子虽然自幼聪慧,为他所万分疼爱,却因免疫机能低下,五岁时突患暴病死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给他以极大刺激,他守在亡儿身旁,不吃不喝,整整哭了三四天。
1921年,政局动荡,溥儁的总统府参议被取消,每月收入锐减。1924年,得到苏联暗中支持的冯玉祥,在“北京政变”中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同时也把清室王公的土地以“缴价升课”方式“变旗地为民地”,也就是由佃农按较低地价分期偿付后,该地即属佃农所有,几年下来,各王府之地租来源便告断绝。这是溥儁遭致的第二个财务困境,从此,他坐吃山空,逐渐达至破产境地。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两宫回銮之后,慈禧太后下令将载漪夺爵撤职,罪名是纵容义和团、亵渎先祖,溥儁因此失去即位的可能性,被贬为辅国公,重新过继给载漪为子。虽然溥儁只当过三日的皇帝,但是比起死于瀛台的光绪皇帝和半生飘零的溥仪来说,他无疑要幸运得多,至少能够安安稳稳地活到1942年。这也许就是不幸之中的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