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的来源是什么?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统、孙绰等一干文人雅士、亲朋好友41人,在浙江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音戏)”。农历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上巳节,这天,人们在春风的沐浴下来到水边嬉戏,以祓(音服)除晦气和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他们列坐溪边,由书童将盛满酒的羽觞(音商,一种饮酒的耳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流到各人面前,依此饮酒赋诗,在“一觞一咏”间“畅叙幽情”。此次雅集共得诗37首,编为《兰亭集诗》。
而王羲之在酒酣意畅、神采飞扬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为此诗集作序,写就了千百年来令无数习书者倾倒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此序记录了这次诗文盛宴带给作者的愉悦心情,但也抒发了他对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慨。更重要的是全篇书法之美,遒媚飘逸,纵横变化,其中的“之”字更是写出了20个不同的样子,堪称一绝。据说王羲之在酒醒后曾多次重写《兰亭序》,却怎么也回不到酒酣时所写出的神韵上去了。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见到王羲之的真迹了,我们所见到的一些被称为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唐代以后的摹本,然而这些唐人的摹本,也不失难得的珍品,“神龙本兰亭”便是其中之一。这卷《兰亭序》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据说是由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传说唐太宗派人用几近骗取的手段得到了真迹《兰亭序》,奉为至宝,命朝中善书者摹拓数本,广赐王公大臣。最后,深爱羲之书法的唐太宗将真迹带入了昭陵,留给后世无尽的遗憾。
幸好,我们还能看见神龙本兰亭。这是在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摹本中最为精美的一本。因为它将原作的笔墨表现得最为真切。原本上带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都摹写得很细腻,改写的字迹也显示出了先后的层次,行笔踪迹、墨色浓淡十分清晰,间架结构也是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显得自然生动。
古人云:“摹书得在位置,失在神气。”而我们却能从神龙本兰亭上看见王羲之书法神清骨秀的艺术风神,真无愧于后世各代书家对它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