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大沽口之战清军打赢英法联军,甚至还在此打出了清军最英勇的一战

2022-05-19

大沽口即白河口,是天津和北京的门户,重要的军事要塞。那么在第二次的鸦片战争中,清军是在大沽口如何打赢英法联军的呢?甚至还在此打出了清军最英勇的一战。

1858年大沽之战,英法联军两小时内击溃清军,摧毁大沽炮台,进逼天津。大沽失陷第二天,咸丰皇帝就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大臣,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名将僧格林沁驻防通州,防范联军北上。【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走,而咸丰皇帝对条约中规定的“公使驻京”一项耿耿于怀,大有废约求战之心。咸丰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重新设防大沽,继1841年的大规模整修后,大沽炮台又迎来了一次建设高潮。

僧王抵达大沽之后,立即开展海防建设,重建大沽炮台。这次除在原有四座炮台遗址上建造外,又新建两座炮台,总共南北两岸各三座炮台。此次修建的炮台比原来的更为高大坚固,南岸前炮台高达15米,中炮台高12米,后炮台高9米;北岸前炮台15米高,新建的中炮台和石缝炮台也高达9米,六座炮台又以南岸中炮台火力最为强大。除了炮台建设以外,又在炮台前后修建营墙,兵营和壕沟,防止敌军登陆包抄。各炮台上总共设置有5千斤到1.2万斤重炮高达十余门,中小型洋炮和自制火炮上百门,用于攻击敌战舰,数百门近战小炮置于营墙攻击登陆部队。除此之外僧王还加强守军兵力,训练兵勇。大沽原有2营常设兵力为1600人,现增加至6营3000人,另吊京营火器营,健锐营,蒙古兵数千协防大沽,这样大沽防兵总数高达7000人,兵力大大加强。第一次大沽之战,英法联军的蒸汽炮艇炮舰不受风力影响,能够快速通过清军炮台火力防御范围,炮台火力难以充分发挥。僧格林沁命人沿河道依次设置三角式铁戗,横跨南北的铁链以及木筏,阻滞舰队通行。

换约交涉之际,舰队强闯内河,双方猛烈炮战

1859年6月20日,英法美公使会同英国驻华海军司令何伯的舰队抵达大沽口外,来完成一项和平使命,就是进京约,即到北京互换经双方批准的[天津条约]。本来清政府不同意在北京换约,而是要求在上海换约,但是英法依仗武力坚持要在北京换约,英法代表在舰队护送下直接北上。清政府迫于无奈只得答应,但是要求英法公使行至大沽以北三十里的北塘登陆进京。但是英法坚持走大沽,沿河道直上天津进京换约。

6月24日英法舰队派出浅水蒸汽炮艇驶过大沽海口拦江沙,进入大沽炮台防御范围,并炸毁拦江铁链后撤退,清军随后又将铁链接上。25日早辰,联军舰队十一艘炮艇进入大沽口,其中七艘监视南岸炮台,一艘压制北岸炮台,另外三艘则开始清除河道内的三角铁戗。不能驶进大沽口内的大型战舰士兵组成登陆部队,搭乘小艇和沙船跟进,伺机登陆进攻。而清军则在僧王的指挥下,所有火炮均已草帘遮挡炮口,严密监视联军行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落潮开始,河道越来越窄,淤泥滩涂越来越宽,英法舰队炮艇纷纷下锚固定船位保持攻击阵位。下午2时左右,联军舰队已经清除十余架铁戗,舰队司令何伯指挥炮艇开始冲撞拦河的铁链,一旦撞开铁链,舰队就可以快速通过大沽炮台群中威力最为强大的南岸中炮台正面。就在此时炮声响起,僧格林沁的苦心没有白费,清军在严格训练下,士气高涨,炮手射击极为精准,第一轮炮击便击中舰队司令何伯的指挥艇,何伯受重伤。闯入第一道河障内的联军炮艇完全处在清军炮台火力之下,纷纷中弹后撤,力图会合其余炮艇配合作战。联军炮艇连沉两艘之后,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喊出了血浓于水的口号,用自己的座舰拖带联军登陆部队的沙船闯入大沽口。几个小时的激烈炮战,联军炮艇几乎全部受伤,其中四艘被击沉,而清军则首先停火。清军停火后,600名英军水兵和60名法军水兵登陆南岸,企图夺取南岸中炮台,但是在清军小铁炮鸟枪抬炮的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无功而返!

此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参战炮艇十一艘,1000余人,四艘被击沉。其中炮艇水兵被击毙25人,受伤93人;登陆水兵中,英法共计阵亡68人,其中法军4人,负伤者高达252人,总计伤亡448人,英法联军的作战行动完全失败,英军驻华舰队司令何伯也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英法舰队在战后南下,并放出风声,必将报复!

大清军队最英勇一战要数1860年的大沽之战。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避开清军防守严密的正面,选择在北塘登陆。经过新河、塘沽两次战役,英法联军截断了大沽北岸炮台清军的退路。8月21日,英法联军集中力量猛攻石缝炮台(大沽北岸三座炮台中最小的一座),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才将其攻陷。

清军的炮台的建造依然沿袭古老的方式,在最外边挖一条壕沟,然后设置成阶梯状,再外围插上尖木,而炮台则由夯土铸造而成,呈半圆形。这种方式其实早已落后。这种炮台可以对付小股海盗,但很难抵挡住英法联军的猛烈炮火。从照片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法联军是架桥通过壕沟,架梯登上台墙的。

石缝炮台之战十分惨烈,英法联军于清晨5时开始开始炮击,清军进行还击。炮战持续了3个小时,在6时左右,英军炮火击中炮台火药库,引发剧烈爆炸,一时间停止炮击。英法联军以为守军将要投降,可是硝烟散尽后,清军再度开火。又经过几个小时的炮战,炮台的火力遭到明显削弱。

在完全压制清军炮台后,英法步兵开始进攻。清军将士用抬枪、鸟枪、弓箭,向英法联军还击,虽然武器落后,但依然让英法联军付出重大伤亡。当英法联军攻入炮台内部后,清军仍然没有放弃,他们与敌军展开了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近午时分,石缝炮台才彻底落入敌手。

石缝炮台是当时大沽口各炮台中力量最弱的一个,却成为整个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坚持最久、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负责守卫石缝炮台的守将,此人名叫乐善,是蒙古族人,官拜直隶提督。在这场战斗中,他抱着“炮台存,乐善生;炮台亡,乐善死”的决心,指挥官兵展开血战,最后壮烈殉国。

石缝炮台失守后,英法联军开始猛攻大沽北岸主炮台(即中炮台和前炮台)。石缝炮台的3门火炮也被联军利用起来,用来攻击清军。与此同时,法国步兵开始进攻,然而他们没有遇到顽强的抵抗。下午2时,大沽北岸主炮台失。据英军司令格兰特说:“炮台工事面海的一边非常强大,靠陆地的一边却非常薄弱。”

北岸炮台失守后,清军主将僧格林沁明白,再打下去,必然失败。虽然南岸炮台比北岸强大,但英法联军吸取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教训,没有从正面攻击,而是选择柔软的背后下手。清军炮台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都是,面海的一面强大,靠着陆地的一面薄弱。当天下午6时左右,僧格林其率领大沽南岸守军撤退。

六座炮台中石缝炮台是最弱的一个,它却打出了大清军队最英勇的一战,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