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高丽王权:甘当元朝驸马国,浓浓的蒙古色彩

2022-05-19

高丽王朝是明朝时期我国的附属国,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两国的前身。它先后依附于大明也元朝,却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到现在又是分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统一。

位于开城市内的成均馆是古代高丽的最高学府,占地2 万平方米,由12 栋主楼和6 栋辅助建筑组成,以传播儒家经典和汉文化为主要职责

开城位于今天朝鲜的南部边境,曾是韩国城市,朝鲜战争后被并入朝鲜。这里是统治朝鲜半岛500多年的古代高丽王朝都城。在8、9世纪,开城西部的礼成江下游是一个水陆交通枢纽,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朝鲜半岛前往中国大陆的贸易很多以此为起点。

时至今日这里依然保留了诸多历史古迹。满月台、成均馆、王建王陵、恭愍王陵等12处遗址在2013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高丽历史遗迹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开城满月台出土文物展在韩国首尔和朝鲜开城同时开幕,展览中的文物和图片资料为世人展示了尘封的高丽古国风貌。

王氏高丽918年建国,几百年来依附于中原王朝,以国家不被纳入其版图为最根本底线。高丽王把大量的昂贵物产和年轻人口作为贡品拱手送给蒙古人,一面借助外国势力肃清国内的反对派,一面寻找机会摆脱对方控制,困境立国,艰难求存。

兵变立国 隐瞒身世

668年高句丽政权灭亡,其疆域中大同江和龙兴江以南划归新罗,剩余为渤海辖地或唐朝府州。新罗成为朝鲜半岛仅存政权,统治末期全国各地叛乱兴起,以南方的甄萱和北方的弓裔实力最强。甄萱自称百济后代,建立新百济政权。弓裔则是新罗王室子弟,被弃流落民间,为生活所迫曾削发为僧,在乱世中落草为寇举兵造反。896年,开城豪族王隆携子王建归附弓裔。年轻机灵的王建屡立战功,很快在军中露头,成为副将。901年,弓裔在开城建都称王,以复兴高句丽为口号,史称后高句丽政权。

弓裔在战场上勇不可当,对内却不得人心。他个性残暴,因为仇视新罗政权,竟妄图杀光所有新罗贵族,常因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将领。他自称弥勒佛,自述经卷二十,内容皆是为自己歌功颂德,释聪和尚质疑这些歪说怪谈,弓裔便下令逮捕,用铁锥将其打死。

918年,军中新星王建发动兵变。兵变之前王建进行了一系列舆论造势:一位名叫王昌瑾的中国商人从一位老人手中买下一面古镜,镜上写有细小字迹,读之类似古诗,王将镜献于弓裔,后者派人访求原主,卖镜的老者早不见踪影,只有雕像立于佛堂,面容与老者极为相似。弓裔觉得此事神奇,命手下三人研究翻译镜上的文字。这些文字以各种隐喻的手段指出,松岳郡(开城在统一新罗时代的汉地名)人王建与弓裔命运紧紧相连:主上兴于此人,也必亡于此人。三人看完后大惊失色,认为弓裔暴虐,如果实情相告,不仅王建会死,自己也难逃厄运,不如隐瞒。时隔三个月,镜文中的歌谣在军中私下传播,造足了声势,王建一呼百应,在众将的簇拥下顺利取代弓裔。

与弓裔一样,王建也自称为高句丽后继者,定国号为高丽,年号为天授,开城仍为都城。1028年,开京(开城)罗城开始修筑,城基周长29700步,22门,用丁夫304400人。城中有高丽故宫寿昌宫(朝鲜王朝废为仓廪)、仁德宫、寿德宫等建筑。现存满月台是高丽时期的王宫遗址,每年正月十五高丽王族在此赏月喝酒,故名望月台,逐渐演变为满月台。朝鲜战争时期,美军攻入朝鲜炸毁这座建筑,如今只剩础石。位于首都平壤朝鲜中央博物馆和开城工业区的成均馆陈列有高丽时代的王宫复原模型。

高丽建国后,逐渐与新罗政权、甄萱政权呈三足鼎立之势。高丽太祖王建用将近20年的时间逐步统一了朝鲜半岛,于943年去世,安葬在开城西北3.5公里的显陵。这里松林茂密少有游客。王建王陵坟头高8米,周遭树立刻有子、丑、寅等12地支神的12角石屏风,外围有石栏杆。石屏风对角长19米、王陵四角有石虎,前面有祭坛、望柱石、石灯等。1994年王陵改建,改建碑由金日成题写。王建王陵是典型的高句丽式石室土墓,同属开城历史遗迹的一部分。

关于高丽王朝和高句丽政权的关系,史学一直有论争。高丽本国史对太祖王建的身世要么讳莫如深,要么编造神话。领衔编修《高丽史》的郑麟趾作为研究高丽史的权威,也只是用“高丽之先,史阙未详”几个字掩人耳目。冒充高句丽旧部定国号高丽,只能说明王建有收复高句丽辽东疆域的野心和抱负,并不能证实其身份。倒是后唐明宗册封王建为高丽王的官方诏书中写过“卿长淮茂族”。朝鲜半岛境内并没有长淮这个地方。唐代诗人王维有“高岛长淮水,平芜故郅城”的诗句,长淮为中国的淮河流域,高丽太祖祖籍中国也未可知。

经济上榨取,政治上操控

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高丽在强邻的压力下,沦为其附属国。元朝是控制高丽时间最久的宗主国,双方打打和和,几乎都以高丽臣服纳贡为结局。

高丽太祖王建像,朝鲜开城市高丽博物馆藏

1218年蒙古第一次侵入高丽,攻破高丽四城,最终讲和。此后蒙古使者多次到高丽要求督办岁贡,因掠夺太甚,蒙古使者被杀。1231年,蒙古与高丽断交,以战争手段大肆掠夺财富甚至屠城。撤兵后蒙军按惯例在高丽设置了72名达鲁花赤(即监临官)代行统治,致使高丽政令不行。1232年,高丽高宗一怒之下将 72 名达鲁花赤全部杀死,迁都江华岛,试图利用蒙军没有水兵公然抗蒙。

此后,元丽两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元朝(蒙古)先后7次征伐高丽,给百姓造成沉重灾难,不少地方因畏惧蒙军屠城,举城投降。战争使高丽内部疲惫不堪,1258年大臣政变,向蒙古投降,将都城迁回开城。高丽与蒙古结束战争状态,进入较为平稳的朝贡关系阶段。

成吉思汗时蒙古内属国管理模式便已形成——“凡内属之国,(需)纳质、助军、输粮、设驿、编户籍、置长官”。元朝依据惯例强令高丽交纳贡品,态度强硬,使臣蛮横,只要提出要求,属国就必须接受,不允许有任何异议。

早期贡物主要是高丽物产,如獭皮、细紬、细苎、绵子和人参等等。此时藩属国的贡物不再仅仅是象征性的,而是明确的物质要求,数量极为庞大,单凭藩属国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转运,元朝还在高丽国内大建驿站。元朝派驻高丽的屯田军、镇戍军、镇边军等也由高丽提供粮食、饲料、衣物、船只、马匹等,战时还要供应更大规模的军需物资。除了物质上榨取,元朝也控制高丽的政治走向。1260年,忽必烈扶持高丽元宗即位,新国王的亲元态度令国内势力极为不满,不久被推翻,蒙军大兵压境,元宗很快复位。此后元朝对高丽的统治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化,高丽王不是被扣留在元都,就是被流放,每一任世子必须以质子身份在元都长大,待即位时才可返回高丽。

缔结世婚,进入蜜月期

朝鲜族古时崇尚婚姻不避血族,王室为维持独尊地位和权力集中,宗亲之间往往互为婚姻,鲜与其他家族通婚,与外国联姻更是少见。但为了保障王权,高丽元宗在1270年请求与元朝联姻。

这个请求得到元朝统治者的应允,十分难得。蒙古皇族世代通婚的对象,最初只有蒙古部的弘吉剌、亦乞列思、伯吾、斡亦剌而已。有人甚至认为,这就是元代皇室成员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开城郊外的恭愍王陵由国王亲自设计修建,采用夫妻双墓结构。恭愍王是高丽第31代王,本身颇具艺术素养,书法绘画皆能,见诸史册的作品有自画像和王后画像

1274年元宗去世,世子谌即位,称为忠烈王。他38岁时迎娶16岁的元朝齐国大长公主。从忠烈王到高丽末期的恭愍王,7位高丽国王中有5位娶了元朝公主,其余两位在位时未到婚龄。高丽国沦为元朝的驸马国。

下嫁的蒙古公主在高丽都有至高的威望和权力,所生男子皆被立为世子。忠烈王迎娶公主时早已娶了王妃,但必须以蒙古公主为正室。公主娇惯成性,甚至对大自己二十多岁的丈夫动辄打骂,忠烈王也只能“涕泣而已”。

高丽与元朝通婚之后不仅保持了难得的独立,元朝公主还能够压制元朝各级官员的欺压勒索。由公主出面为高丽陈请事宜也较易获得元帝的同意。忠烈王曾于 1278 年偕妻入朝,奏请免除元朝在高丽的各种苛政,元帝一一允许。

齐国公主盛年去世,引起各方怀疑,忠烈王迫于压力只得让位于儿子忠宣王。忠宣王娶的第一位元朝公主去世后,又娶了一位元朝公主,但他与公主关系不睦导致了元朝不满,又废之复立其父忠烈王。国王的联姻关系不复存在,元朝开始考虑将高丽内地化,逐步废国立省。忠烈王去世后,忠宣王再次即位,因改革高丽政局招致不满,不得已让位给儿子忠肃王,自己干脆跑到元都常住。当然,忠肃王所娶是元朝曹国公主。

高丽王朝的蒙古色彩

从1219年至1368年元朝灭亡,蒙古国与元朝派遣使臣前往高丽多达277次。高丽王室经常带大批随从入元朝觐,少则滞留数月,多则数年。与蒙古贵族接触频繁的高丽统治者,渐染蒙古之风,以发式和服饰的改变最为明显。

满月台遗址位于开城松岳山南麓,占地11.625 万平方米,是高丽时代的王宫遗址,由高丽太祖王建下令修建。朝韩双方考古学家多次共同发掘,出土有大型宫殿装饰瓦碎片、兽形物、各种用途的铁钉、合页和青瓷、白瓷等多件高丽时代文物

高丽发式原与汉族相同,留全发。1272年忠烈王短期回国时已经是“辫发胡服”。“辫发”是蒙古特有的发式风俗,即把四周的头发削掉,只留下中间部分,然后编成辫子垂下来。“胡服”自然是指蒙古式服装。国内看到的人都不住叹息,有的人甚至还哭了起来。他即位后迎接齐国大长公主行幸西北时,随行的臣僚中有还没开剃的,遭到了他的训斥。

1263年,忠烈王命境内皆留辫发, 自宰相到下级臣僚,没有人不剃发,不着胡服。只有禁内学馆、翰林院、春秋馆及其他诸馆的学士们没有遵从此令。左承旨朴恒叫执事官规劝之后,他们才都剃发。

从忠宣王开始,高丽国王大多有蒙古名字。忠宣王的蒙古名叫益智礼普化,忠肃王叫阿剌讷忒失里,忠惠王叫普塔失里,恭愍王叫伯颜帖木儿,等等。高丽宫廷常有蒙古风味的食品,朝廷有两种礼仪。平时宰枢臣僚处理本国一般事务谒见国王时,使用高丽礼仪,处理行省事务谒见国王兼行省丞相时,则用“元朝礼”。

因为与中国政权的密切往来,高丽对汉文化及儒学观念接受得比较彻底。大量代表中国儒学及理学思想的书籍进入高丽。主要有《四书》《周易》 《礼记》 《东坡诗》 《诗学大成押韵》 《资治通鉴》 《贞观政要》 《三国志平话》等。位于开城市内的高丽博物馆,是高丽时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称为成均馆,这里最初是高丽国的行宫,曾作为接待外宾的住宿地,后改作宣传儒家教义。

元朝科举制实施时间短,并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但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高丽却把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958年,高丽仿照唐制实行科举制,为了配合这一选拔制度,992年设立国子监,内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统称东城六院。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只有三品或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子弟才可以入国子学。四品和五品官员子弟入太学。六品和七品官员子弟只能入四门学。八品以下及平民子弟只能入律学、书学和算学。这种制度大约维持到高丽后期。1369年,恭愍王时期参照元朝的乡试、会试、殿试制度进行变革,考试内容也由以诗赋为主转为以经义为主,这正是吸纳了元仁宗时实施的新举措。

最后的反元一击

以开城市为中心,方圆约8公里范围内,有不少历代国王、王妃和王族们的陵墓,尤其松岳山北面和万寿山南面丘陵一带,有20多座陵墓。如今保留下来最完整和规制较大的,当数高丽第31代恭愍王王陵。这座王陵设计为夫妻双墓,由恭愍王在世时亲自设计,花7年时间修筑。生时相伴死亦同往,可见恭愍王对王妃鲁国大长公主的深厚感情。

鲁国大长公主同样来自元朝皇室,下嫁高丽后多年无所出,1365年因难产而死。恭愍王悲痛欲绝,下令停朝三日,百官素衣,因公主生前笃信佛教,故命人大张佛事。在《高丽史》的记载中,国王甚至无心政务,三年不食肉。韩国拍摄有多部表现这段历史的剧集和电影,野史正史混杂,观者权当消遣。日本统治朝鲜时期,曾炸毁王陵,盗走许多珍贵遗物。朝鲜战争后,恭愍王陵又得到重修。

恭愍王身怀中兴理想,也生逢其时。高丽王朝末期,元朝已经开始衰落。元顺帝不理朝政,农民军起义声势浩大。元朝忙着镇压起义,辽阳自然空虚,恭愍王认为这是求得独立的绝好机会。

1356年,恭愍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旨在反元和肃清以奇辙为首的国内亲元势力。高丽亲元派领袖奇辙背景深厚,他的妹妹是元朝唯一一位高丽皇后奇氏。

蒙丽战争时期,蒙古人就开始以战胜国的姿态向高丽索要年轻男女作为贡品。1275年起,高丽王开始主动向元帝国献纳宗室之女,贵族之女和贫民之女,记入高丽正史的就达50多次。这些贡女有的入元朝宫廷为皇帝及皇室成员服务。其余则分封大臣府邸。她们中少数人境遇较好,成为宫中女官,但多数人以宫女身份终其一生,一些运气奇佳的贡女得到皇帝的宠幸,可以居后妃之列。

元代的高丽后妃中,最辉煌的当属元顺帝皇后奇氏。奇氏1333年由高丽籍大宦官秃满迭儿推荐进入元朝宫廷,最初只是一个主管皇帝茶饮的小宫女,她凭借聪明美貌,很快赢得了顺帝的欢心。1340年,奇氏生下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随即被册封为第二皇后。

奇皇后不仅美貌聪颖,更具有政治头脑。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奇氏利用掌管资政院财权之便,出资周济京城大灾荒的灾民,收揽人心,逐渐在朝廷官僚中形成了一派政治势力,同时在高丽国内也培植自己的家族势力。

奇皇后权力鼎盛时期,不仅能升降进黜朝官,还敢同皇太子两度合谋逼迫顺帝禅位,最终使皇太子掌握了军政实权,迫使顺帝册封她为正宫皇后。

恭愍王早年依靠的就是世臣大族奇氏的势力,但即位后目睹元朝势力日衰,就果断肃清了奇氏家族,停止使用元朝年号,恢复高丽传统官制。他还向元朝上表提出六项要求:包括革除元朝在高丽设置的各项官府、部分军队、归还高丽旧疆、许高丽本国立边防、土特产进贡不经各府官吏之手等等。对这些反元、限元要求,元朝虽不高兴,也只能默认。

1362年,元朝改立恭愍王的叔父为高丽国王,恭愍王毅然派军反击越过鸭绿江的护送元军,元不得已宣布允许其复位。高丽附属元朝百年以来,第一次以军事力量夺回王位。此后,朱元璋灭元建明,高丽岁常供奉元朝的贡品随即转献给了新建的大明王朝。明代对王氏高丽十分苛责,曾以高丽进贡路线不合要求,表文规制有误,贡品数量不足,高丽国内政变后王位未得明承认等等,拒绝高丽正常朝贡。

善竹桥位于开城子男山南麓,花岗石建造。高丽时代末期,李成桂指使五子李芳远在此刺杀了忠臣郑梦,促成李氏朝鲜的兴起

1374年,恭愍王被宦官崔万生所杀,明朝赐谥“恭愍”。1392年,58岁的权臣李成桂在开城王宫寿昌宫即位,开启李氏朝鲜时代,此后开城的风云变幻再与王氏贵族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