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所著史上杀气最浓的一首诗 比李白的十步杀一人还要狂
朱元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自小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文盲皇帝却作出了杀气最浓的一首诗,比起李白的十步杀一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诗歌文化,在我国存在几千年了。从古代开始,我们的古人就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时候,简单的几句诗就可以把内心的感情和想法表露出来。诗仙太白,他的诗词响彻古今,其中,最震撼的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具有杀气的就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的这句诗跟以往的浪漫主义风格大不相同,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虽然充满杀气,但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学功底。
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朱元璋,幼年时期最大的愿望是吃饱饭,他也一直为此努力,小小年纪就到上山放牛,而且这些牛还不是自家的,属于村里地主家所有。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可以好过一些,或许上天降大任于朱元璋身上之前,必须对他进行层层考验。
由于灾荒不断,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只有十几岁的朱元璋,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埋怨过玉皇大帝,指责过如来佛祖,更怒骂过元朝皇帝的昏庸,却改变不了其困境,精疲力竭后的朱元璋,彻底明白一个道理,活下来才有希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朱元璋乞丐出身,压根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朱元璋起兵之前,还是个目不识丁的乞丐,但是加入到起义军的队伍里以后,朱元璋就开始识字看书,尽可能的完善自己。朱元璋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说,后来的朱元璋是有着一定的文化底子的,绝不是我们认为的文盲皇帝。
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部队,并且认了郭子兴当义父。从那以后,朱元璋的道路就变了,他也深知自己需要改变。朱元璋学了文化知识,慢慢的能够看懂兵书,不知不觉中,朱元璋也会作诗了。在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以后,便做了一首充满杀气的诗,可以说,朱元璋这首诗是古今中外最有杀气的一首诗。
至元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亲率60万人马乘艨艟巨舰围攻洪都(南昌),朱元璋率20万军队前来解围。陈友谅操转船头迎战朱元璋,两军相遇于鄱阳湖上的康郎山,一场震撼古今的鏖战展开了。
两军兵力悬殊。陈友谅兵多舰巨,他指挥的五千艘艨艟巨大无比,船楼分上中下三层,船身铁皮包裹,红漆涂饰,远远看去,犹如一片红色的城廓。朱元璋不仅人马少,而且战船多是小舢板,声势不壮。
但是,面对舰只庞大、装备精良的陈军,朱元璋冷静、敏捷地捕捉敌方的弱点和失误,化不利为有利,进入江西湖口之初,就在武阳水与鄱阳湖、长江与鄱阳湖各隘口,层层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展开,阻止其发挥多兵大舰的优势,形成了对陈友谅的战略包围,因此从开始便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然后又集中大部战船和兵力逐次打击陈军,并善于利用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及时抢占有利攻击阵位,不失时机地实施火攻,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终于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创造了中国水战海战史上的著名战例。
所以,大战之后,朱元璋做了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气风发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朱元璋这首诗可以说充满豪气,杀气冲天。朱元璋提笔写到: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朱元璋通过百万兵和剑犹腥,展现出了了他的豪情和霸气。虽然诗歌没有那你唯美,但是它的杀气却是古今之最。
朱元璋当时的意气风发,都体现在了了这首《不惹庵示僧》。字里行间不仅看到了朱元璋的霸气,更看到了朱元璋内心深处的凶残。朱元璋那种杀人不眨眼的残忍,也在这首诗中充分的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