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礼仪大吐槽 问候“吉祥”是要杀头的,原因是...
现如今泛滥的清宫剧让人目不暇接,剧情设计歪曲历史,甚至天雷滚滚。然则,刨除了这些挑战“智商”底线的糟点,剧中的称呼与言谈也是随口乱说,完全不符合历史。要知道,我们中国的古人最讲究礼仪,怎么会在面见君上这种场合中,如此没有分寸呢?
比如说,在常见的一些清朝古装剧中,大臣们觐见皇帝,或者后妃见到皇帝皇太后的时候,动辄称呼“皇上吉祥”、“太后吉祥”等,这是完全错误的,根本不符合清代礼制。在清朝,文武百官被召见,一律要跪请圣安,汉大臣称“臣×××恭请皇上圣安”或“臣×××恭请皇太后圣安”,满籍大臣则要称“奴才”。皇后、妃嫔、满汉大臣无论当面或背后都称皇帝为“皇上”,而皇太后或者皇太妃可以称呼其为“皇帝”。
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在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有时会叫溥仪“皇帝”,这主要是因为载沣是溥仪的父亲,又是监国摄政王,否则是不能这样称呼的(见《我的前半生》)。
“吉祥”问候语太监圈里最流行
而道“吉祥”这样的问候语是太监圈里流行的,比如一个小太监去找李莲英办事,可以先问候一句“李总管吉祥”,或者一些内务府的低级官员可能会跟太监之间互道吉祥,以表示亲近。皇帝大臣、后妃太后之间,怎么可能会用太监的问候语来请安呢?
《新步步惊心》电影截图。演员表演“到位”,听见“格格吉祥”就该是这种“谁吃了豹子胆”的表情
满汉大臣、后妃、太监,甚至包括皇帝在内见到皇太后都必须称呼“皇太后”,不可能叫什么“老佛爷”,即便是背后交谈的过程中也不能称呼“老佛爷”。现在被叫“老佛爷”最多的慈禧太后那么霸权,更不可能容忍别人在她面前如此不敬!
当时的大臣们会在正式书文中加尊号,称呼钮钴禄氏“慈安皇太后”、称呼叶赫那拉氏“慈禧皇太后””(“慈安”、“慈禧”均为尊号中的头两个字),在背后顶多会简称“东太后”、“西太后”。
“老佛爷”只能背地叫
至于“老佛爷”这个叫法,完全是太监背后叫西太后的,而且也并不是始于慈禧。早在乾隆晚年的时候,因为乾隆高寿,一些近侍或者太监会在私底下称呼乾隆“老佛爷”、“老爷子”,当面是绝不可能叫出来的!
另外,不管是清宫剧还是其他朝代的古装剧,皇后和后妃在皇帝面前都自称“臣妾”这也是不恰当的。
“臣妾” 最早称地位低贱者
《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妾”。所以“臣妾”指臣服者、被统治者。或者有时,也可以理解为“臣之妾”。 如苏轼《东坡志林》卷二记,真宗问杨朴说:临行有人作诗送你吗?杨朴说:“唯臣妾有一首。”真实情况是,皇后、嫔妃见到皇上时,自称为妾、妾身、贱妾、小妾等。
对待妃嫔,太监要称呼为“主子”,前面再冠以封号,如“珍主”(珍妃)加以区分,书面行文中称呼“主位”。对于皇子,特别是清朝的皇子,也不能随便叫什么“阿哥”。大臣们可以称呼皇子为“阿哥”,但内务府的官员和太监一律要叫“×爷”,如对于还是皇子的雍正,可以称呼“四爷”,到了书面行文中则要称呼“皇四子”。
影视作品里常常引用雍正篡改诏书的野史,称他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这是不符合常识的。像“皇帝诏书”这样正式的文件,提到皇子的时候必须在排行前加上“皇”字,总不能把“传位皇十四子”改成“传位皇于四子”吧。
公主 格格不能随便叫
对于皇帝的女儿来说,皇后所生的叫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的是公主。但如果没有正式封号之前,则一律称呼其为“格格”。
不是什么官都能被叫大人
还有一个所有古装剧里几乎都会出现的错误。不管哪朝哪代的古装戏,不管多大的官,百姓一律称其为“大人”,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大人在古代通常指位高者,如王公贵族,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直到清朝,才开始将在职官员称为“大人”。而且,虽然到清朝后期,“大人”的称呼十分泛滥,但也绝不会去称呼一个七品芝麻官。一般也只有下级称呼上级是“大人”,同级之间不会这样称呼,皇帝和皇后更加不会这样称呼,通常只会叫他们的名字。即便是亲王,皇帝或者皇太后也不会直接称呼其爵位。只有对一些德高望重,或者皇帝皇太后十分看重的人才不会直呼其名,比如周武王称姜尚为“师尚父”,武则天称狄仁杰为“国老”。
周星驰饰演的包龙星应该在自己还是九品芝麻官时,就反呛“大,大什么大”
因此,影视剧里漏洞百出,千万不要随便在古装剧里学了一点“假礼仪”就穿越回去了。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穿越了,本打算像马尔泰若曦一样也认识认识皇子,结果你“搭讪”时来一句“四爷吉祥”,直接就被拉出去乱棍打死了。如果一不小心穿越到慈禧面前,给她请安的时候说了一句“臣妾给老佛爷请安,老佛爷吉祥”,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 上一篇:冰雪画派代表人物:陈宇飞
- 下一篇:唐太宗执政期间年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