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大明嘉靖皇帝,大智慧把持朝政45年,却仍然阻止不了明朝的衰弱!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明嘉靖皇帝,大智慧把持朝政45年,却仍然阻止不了明朝的衰弱!

提起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他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虽然在执政后期二十几年没有上朝,但把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威柄不移”。大明帝国在他的治理下虽然算不上繁荣昌盛,但也风调雨顺,安然无恙。

史学界对嘉靖帝的作为多有评价,总的看来是贬多褒少,由于他多年“不理朝政”,甚至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我把一个真实的嘉靖帝介绍给大家,看看他有多么牛。

朱厚熜继承皇位非常偶然,他是兴献王朱祐杬的世子,因其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没有子嗣,按“兄终弟及”的“祖制”于1522年上位,改元“嘉靖”,也就是“小宗入継大宗”,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庙号“世宗”。

朱厚熜继位时只有十五岁,在这个年龄应该是刚刚懂事,但上位前的一件事,表现出了他与年龄不相符的心机。

武宗驾崩时,朱厚熜在封地湖广安陆州,袭其父(已薨毙)兴献王藩位,迎驾大员把他接到北京后不入城,住在郊外,要静候朝廷送来迎接他的礼仪。首辅大臣杨廷和等要求朱厚熜在登基之前,先完成“皇太子”的仪式,再择日加冕皇帝,朱厚熜不允。这时朝廷无君已一月有余,朝臣着急,人心浮动,盼望新君早莅。朱厚熜看清了这一点,以沉稳的心态逼迫对方满足他的条件。结果朝廷妥协,朱厚熜没有进行“皇太子”仪式,就直趋奉天殿(太和殿)临朝称制,成为“嘉靖皇帝”。

朱厚熜小小年纪,也只是个“藩王”,又没有经过皇帝的岗前培训,能有如此城府,这说明他对政治和权术有极高的领悟力,你说牛不牛。他的这个做法只是给后来“大礼仪”之争埋下的伏笔,更牛的事还在后头呢。

嘉靖帝坐稳皇位后,下令群臣议定武宗的谥号和生父(朱祐杬)的主祀封号。朝臣认为,嘉靖是“小宗入継大宗”,要以明孝宗朱佑樘(武宗之父,嘉靖之伯父)为“皇考”,改称其父为“皇叔考兴献大王”,祭祀时对亲生父母称“侄皇帝”。对此嘉靖非常生气,决不接受,于是二百多名官员集体向皇帝抗议,强迫他承认这个做法。嘉靖恼羞成怒,想借此发一下淫威,对反对他的官员处以廷杖,十六人被活活打死,一百三十四人被关押,酿成了“嘉靖宫廷惨案”。

当时,新科进士张璁上疏,采用“継统不継嗣”,仍以生父为考,并在北京建立“兴献王庙”的方法支持世宗,展开了“大礼仪之争”。嘉靖不顾朝臣的反对,追封其父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孝宗为“皇伯考”。

“大礼仪”之争历时五年之久,嘉靖的目的达到后,把内阁首辅杨廷罢了官,其它官员也受到了惩罚,事件在他的皇权高压下而告终。嘉靖知道,权力是否稳定,关键在于用人和驭人,于是他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对在“大礼仪”中有功的官员不急于提拔,使其不敢得意忘形,增强了对他们的控制力。对重要位置官员的任用,他采取“几起几落”的方法,使其具有危机感,对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实践证明,他的“厚黑”办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嘉靖待羽翼丰满之后,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性格逐渐显露出来,开始大兴土木,娇逸奢侈,日益腐化。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嘉靖迷信上了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甚至二十几年不上朝,任用权相严嵩,充当“前锋”,他做起了“甩手掌柜”。

事情是这样的:嘉靖为了求得长寿,每天必喝宫女们采制的“甘露”来养生。宫女们起早贪黑,累的精疲力尽,不时还要挨打受罚,苦不堪言,对嘉靖恨之入骨。

嘉靖二十一年,(农历壬寅年),杨金英带领宫女趁嘉靖在端妃曹氏下榻时,用绳子套住嘉靖的脖子,准备勒死他。但由于忙中出错,绳子系了死扣,没能致嘉靖而死,却被扎的遍体鳞伤。一宫女害怕,急忙报告给皇后,卫士赶到,宫女才被治服。事后,十六名宫女全部被凌迟处死,宁嫔王氏,端妃曹氏也被冤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此后嘉靖便“移居西内,日求长生,朝讲尽废,君臣不见”,躲进了深宫,一心求仙炼丹,不再过问政事,启用严嵩、徐阶等为内阁首辅,为他“挡风遮雨”。

你如果认为嘉靖从此避入内廷“不问朝政”,那是大错而特错。史书记载,嘉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也就是说,虽然二十几年没有上朝,但朝政大权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里,同时把朝臣玩弄在股掌之中,为他所用。

嘉靖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除了做出上述“牛”事外,在治绩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嘉靖帝在前期主要有以下作为:

第一,废除了武宗弊政,稳定了社会动荡的局面,为进一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明武宗在位时期,朝廷荒淫腐朽,致使社会矛盾日益显著。由于土地都集中在中央手里,大量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基本的生活没有了保障。土地已归地主所有,但是地主们依旧想尽方法逃避赋役,将厚重的税收重担转嫁到农民手里,造成一种有钱人坐享其成,而贫困者还要承担更重的生活压力的局面。贫苦的生活致使农民对统治阶级极为不满,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群众陆续站起来反抗。

经过多年的抵抗,农民军攻进京城,给明政府统治集团造成极大的压力。然而,在农民起身反抗的同时,朝廷内部统治阶级之间也矛盾重重,阶层斗争愈加严重,宁夏的安化王和南昌的宁王相继发动了反叛的斗争,这两次藩王叛乱预示着明政府内部集团分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明王朝的统治出现严重的危机。然而,明武宗后继无子,其于正德十六年身亡后出现了群臣争王的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嘉靖帝继位后锐意进取,逐个清除奸臣并充分利用贤能,因此嘉靖帝初上位时身边多事贤臣,从而改变了正德时期小人得志的局面。同时,他还抑制了地主的发展,减轻了农民的生活压力。

第二,控制官员的权势,将政权交还给内阁行使,加强了君主专制。嘉靖帝继位后,汲取了前人失败的经验,认识到打击朝中亲信的重要性,务必抑制其权力的进一步扩大。他通过打压欺压百姓的大小官员以及严格管束官员的行政行为,来整治朝廷风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嘉靖帝对官员的压制,有效的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手中,使得内阁可以充分施展才华,有效的改革了朝政。

第三,嘉靖帝注重文化培养,认真整理并修改古代文学礼仪。他想来喜欢制礼作乐,并组织祀典活动,从而整理了我国古代习俗礼仪及祭祀制度。他打破阻力,重新恢复孔子“至圣先师”的称呼,使原本不受人尊重的孔子占据了更高的地位,而孔子所发扬的礼节也在此时弘扬起来。此外,嘉靖重新修订《大明会典》等书籍,对保护文人典藏,弘扬历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嘉靖对人性对官场对朝廷的认识非同寻常,御下之术用人之权炉火纯青,但从稳定的统治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稳定的统治还必须实现——被统治者“对统治者合法性信仰”。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最重要的信仰是继位的合法性。但从“大礼议”来看,嘉靖继承大统是存在瑕疵的,或者说并没有获得全体文官们的认同。为了强化合法性,这个大明王朝最聪明的皇帝只能另辟蹊径,所以,他通过宗教信仰(道教)对于个人权威进行了加持。

后世对于嘉靖信奉道教,解释很多,有的说是童年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说是因为长生不老的追求,但作为明朝最聪明的皇帝,他的一切行为中心都是围绕如何牢牢抓住统治权,平衡稳定朝局来的。以宗教信仰来确认加强皇权稳固,实现由权力向权威的过渡,是他推崇道教最重要的原因。他要将自己隐身在道教的烟雾之后,通过宗教的加持,营造“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形象,以距离增添神秘,以神秘强化权威,确立天子半人半神的形象。

殊不知皇帝终究还是人,不管如何隐藏自己,终究禁不住手下的一帮大臣四十年如一日地细心揣摩。到了嘉靖晚年,内阁虽然还维持着表面上的顶礼膜拜,但在具体的事上,嘉靖还是被牵着鼻子在走,皇帝用内阁如棋子,内阁用皇帝如猎枪。

这场发生在大明王朝1524年的左顺门血案,在今日看来,可以看成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

自弘治盛世,明孝宗开创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典范,到了明武宗时期,即使皇帝很任性,但内阁诛杀刘瑾、除掉江彬,权力和地位依旧岿然不动。

到了嘉靖,内阁的地位急转直下。

嘉靖刚进京城的时候,还想着和以杨廷和为首的明武旧臣和解,但“大礼议”给了他当头一棒,也让他看清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终无和解的可能,于是痛下杀手。“左顺门案”把内阁打回了永乐设立时的原型,之后,君臣之间要么东风压倒了西风,要么西方压住了东风,再无共治的可能性。而为防止“大礼议”重演,嘉靖也将控权驭人作为整个统治时期的重点。

但像他的老祖宗朱元璋那样事必躬亲实在是太难了,简直是拿生命在工作。绝顶聪明,梦想长生的嘉靖自然不会步其后尘,而是另辟蹊径,引入宗教,在道教的烟雾缭绕中,终年不上朝,躲在幕后控制朝局,成了一个精于弄权,怠于做事的皇帝。也深刻影响了此后的万历(不上朝)和明朝的朝堂格局(共治转向党争),直至明亡。

而左顺门事件中的另一位男主角杨慎,被迫放下了功名,却成就了另一番文学成就,成为了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据说谪戍云南永昌之后,他常常当街弹琴唱曲。有人将其唱词编纂成集,为《廿一史弹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的大河奔流不息,淘尽帝王名臣,青山依旧在的是人性周而复始的轮回,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两千年前的一位老人,早就深谙此中规律,看透王朝兴衰,于是他骑着青牛,出函谷关: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