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门神尉迟敬德七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2022-05-19

尉迟敬德是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是中国两位传统门神。年少时以打铁为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帝位,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尉迟敬德年轻时便以“勇武”著称,隋大业末期被刘武周招入麾下,与宋金刚并列为刘手下两大悍将。武德三年(620年),刘武周派宋金刚、尉迟敬德南下进攻李唐,与李世民指挥的唐军交战,宋金刚大败,投奔突厥。此时的李世民正求贤若渴,早就听闻尉迟敬德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猛将,便派人招降,而尉迟也发现了李世民具有“明日之星”的潜质,双方互相欣赏,于是尉迟便投奔了秦王李世民。

可是刚招降不久,考验就来了。武德四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战局进入艰难时刻,“世上英雄本无主”,原来刘武周部下的一些高级将领纷纷从李世民的手下逃跑。为防不测,李世民手下的将领把尉迟敬德囚禁了起来,并向李世民进言,说这位猛人叛逃也是迟早的事儿,为将来减少一个强劲对手,干脆提早杀掉算了。这时的李世民展现了他的高明之处,说:“我跟你们看法不同。他是那一批投诚人员中最有能力叛逃之人。他要是想叛,怎么还会等到现在呢?马上放人。”

虽然尉迟敬德被释放了,但这样的无端怀疑会不会伤了尉迟的心呢?深谙抚人之道的李世民硬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他把尉迟敬德召到自己卧室内,拿出一大包金银财宝对他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见意。我绝不会听信谗言杀害忠良。如果您真想离开,今以此物相资,以表我们一时共事之情。”

这番肺腑之语就此使尉迟成为李世民的死忠党。恰巧就在当天下午,李世民与一帮人在榆窠打猎,忽遇王世充手下骁将单雄信率步骑兵数万来袭,两军刚一交锋,单就单骑直取李世民,就在其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及时杀到,一槊就将单雄信刺于马下。他保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之后,又率一队骑兵生擒大将一名,获排槊兵六千多人。尉迟这一次的救主行为,既报了知遇之恩,也使秦王部下相信了尉迟的忠诚。李世民也不禁慨言:“何相报之速也!”此后,尉迟敬德一直追随在李世民身边,并三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更立下了赫赫战功。

尉迟能征善战,武艺高强,他有一个绝招:善于“解避槊”,即夺取敌槊反刺对方。所以当天救李世民出入重围,尉迟并没有受伤。齐王李元吉不信,与尉迟恭比试,结果“俄顷三夺其槊”。一次,唐军攻打王世充的洛阳城,背后窦建德的救兵数万前来救援夹击。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当时出使于窦建德营内,胯下骑着当初隋炀帝的亲乘御马,在两军阵间来回奔驰,夸耀于军。李世民乃识马爱马之人,用鞭指着王琬的乘马,说“这真是匹无双的良马。”尉迟敬德听闻后,马上请命说要过去夺马。李世民连忙阻止,“怎能以匹马之故而丧勇将!” 尉迟恭只说了声“无妨”,便冲入敌阵,轻而易举地活捉了王琬,引马而归,窦军虽众,但却无人敢挡,其骁勇可见一斑。

尉迟敬德一生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唐朝建立后,因其骁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都想收买他。太子李建成曾给他写了一封密信,表示要和尉迟结为生死之交,并送了一车的金银器物。尉迟敬德对太子派来的人说:“若私许殿下,便是二心。徇私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并将满车的宝物退回。对方见收买不成,便派人暗杀,已闻到风声的尉迟敬德真是艺高人胆大,睡觉时干脆重门洞开,刺客多次都已悄入庭院之中,但见这阵势一个个都吓跑了。

作为一员武将,尉迟敬德绝对不是大老粗,堪称智勇双全。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

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尉迟敬德表现英勇,临危不乱,为李世民夺取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功居第一。

据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夜间经常做噩梦,梦见被自己杀死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变为恶鬼前来作祟。他想起这兄弟俩生前最怕的人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为了驱赶恶鬼,他决定把二位猛将的画像贴到门上。于是,尉迟敬德成了右门神,秦叔宝成了左门神。千百年来,这个风习一直流传至今。

但是,立过大功的尉迟敬德也难免会任性起来。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李世民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尉迟敬德见宇文士及的座位次序居然排在他的上方,于是便对其叫嚣:“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坐于其下的李世民堂弟李道宗好心起身解劝,没想到敬德不仅不给面子,反而回手一记老拳,把这位亲王几乎打瞎。事情闹大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提前结束了。

这要是遇到别的君主,尉迟敬德可能也难得善终,幸运的是,他遇到的是李世民,他找尉迟敬德作了一次很严厉的谈话,对他说:“朕览汉史,见刘邦手下功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对此常常怪罪这位汉高祖。自从朕当皇帝以来,一直想保全功臣,但你却屡犯法度,这次在国宴上当着朕面又来这个,我才知道韩信彭越被杀,也不尽是汉高祖的过错。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希望你好好反省,以免有后悔之时。”

说尉迟敬德活得明白,是因有如此“明智”的皇帝。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大半生纵横沙场的猛将一改过去的粗犷和豪放,为人变得谨小慎微,事事唯恐越雷池半步。贞观十七年(643年),五十九岁的尉迟敬德就不断上疏“乞骸骨”(请求退休),随后便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衔致仕。在总共16年的退休生活中,尉迟敬德断绝了所有的人情往来,一方面是搞一些神仙方术的东西,服药炼丹;另一方面是享受生活,大搞亭台楼阁、锦衣美食、歌舞娱乐。尉迟敬德去世后,唐高宗给他追授司徒兼并州都督的赠官,谥忠武,赐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尉迟恭身上几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一:名字被叫错千年

据《新唐书》记载,“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人”。且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也同样有记载为尉迟恭字敬德,被人称为“尉迟敬德”。其名字按照史书记载,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但在1971年,我国考古队对尉迟恭墓进行挖掘的时候,在其墓志铭上写着:“公讳融,字敬德”,也就是说他真名叫尉迟融而并不是尉迟恭。尉迟恭距今已有1300多年,名字从未叫对过。

第二:征战使用的兵器

在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像上,手执大刀、铁鞭。但是在战场上,其所用的兵器并不是这两种。玄武门之变中,射杀李元吉,“射”字已经说明了其用的辅助兵器乃是弓。据《资治通鉴》记载,其使用的正式兵器名叫“马槊”,他与响马头子单雄信使用的是同样的兵器。槊,貌似长枪,但有一些差距。槊,分槊头和槊杆两部分,其锋长50-60cm,比普通长枪长,适用于当时的重装骑兵。

第三:对付刺客有妙招

李建成、李元吉欲收买尉迟敬德,但尉迟恭忠贞不二,拒绝了二人的收买,二人心生怨恨,便买通刺客前去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得知二人阴谋后,大开房门,倒在床上闷头睡觉,刺客多次进入尉迟敬德的家里,但害怕其卧室有诈,都不敢进去,尉迟敬德成功的演绎了一场“空城计”。

第四:敢对李世民发脾气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任鄜州都督。李世民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此言一出,惹得尉迟敬德大怒,当场扒掉自己的外衣。在古代,当人面脱衣服是大不敬,在皇帝面前脱衣服自然要被砍头。但尉迟敬德脱掉衣服后,指着伤疤说,这是我多年陪皇帝征战留下的,如今天下安定,皇帝要诬陷我谋反吗?李世民见其身上伤疤,痛哭流涕,忙说:“错怪你了,错怪你了。”

第五:变身音乐爱好者

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丽句回朝后,便回家养老,不问朝中之事,过上了闲居野鹤般的生活,而尉迟敬德在养老时,并不与外人来往,一代勇将却学起了乐器。据记载,尉迟敬德晚年时,为了消磨时间,以学习清商乐自娱自乐,清商乐主要以箜篌、琵琶或笙、筝合奏。这种音乐风格主要是纤柔绮丽,具有自然清新之美。这种音乐在养老时学习,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但让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尉迟敬德学习音乐,真有一种让屠夫学绣花的“搞笑”感觉。

第六:食用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开始,就有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的典故,不幸的是,晚年的尉迟敬德也列入其中,他曾听从妖道之言,研磨金属矿石,食用云母矿粉。云母形成于酸性岩浆岩和云母岩中,其中含有元素铊,这种元素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硫酸,可想而知,食用云母与每天食用微量硫酸的害处是相同的,尉迟敬德最终深受其害,被其毒死。

第七:飞白书和敬德墓

飞白书又名“草篆”,出自汉朝大书法家蔡邕,因笔画中鸟头凤尾,飞笔断白,故称飞白书。在尉迟敬德的墓志盖上,专家们惊奇地发现“飞白体”。这不得不令专家们和书法爱好者称奇。在其墓除飞白书外,皇帝赐给他的班剑、鼓吹、羽葆等物品,都已经被盗墓贼给窃走了,班剑是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一种剑,其剑无刃上有花纹,而鼓吹、羽葆是帝王仪仗专用,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