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儿子刘禅真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么?
刘禅是蜀国的第二任皇帝,也是蜀国最后一个皇帝。三国到了后期蜀国国力明显不如魏国,最终也确实被魏国所灭。后世一直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事实的真的如此么,刘禅真的是个昏君么?
我们对刘禅的印象大多来自演义,其中对他的人物构造确实让人着急,似乎就是一个傻乎乎的人,只是因为命好生在了帝王之家,而且成了唯一的继承人。但事实上,刘禅真是如此的不堪吗?其实不然,首先刘禅的皇位就坐了三四十年,若真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恐怕早就被人弄掉了,最差也会被人完全操纵者,犹如傀儡一般,就如曹操控制汉献帝一般,曹操掌握一切实权,汉献帝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话语权。但事实上,刘禅并没有沦落至此,相反似乎一切在他掌握之中,而且他还有一定的政治能力,这怎么说呢?
刘禅统治期间,在他的任命下,由张嶷带兵去平叛了越隽的动乱,以此达到疏通了与蜀地的交通要道。但从这件事就足以看出刘禅两方面的能力,其一对于战略布局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知道怎么做对蜀国的发展有利。其二,善于利用人才,清楚的知道谁能胜任此项任务。所以,要说刘禅是一个废柴的帝王,基本上就站不住脚了。那么他又为何直接不战而降了?真是吓怕了还是另有原因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他的投降书开始说起,按照古代的规矩,这场仗不想打直接认输,就要派人去敌方送上降书,表示愿意归降,以免刀兵相见。而魏国统兵的大将邓艾,见过降书后,直接选择放过刘禅,并没有将其赶尽杀绝,这是为何?要知道刘禅身份特殊,他不是一般的臣子,而是蜀汉的国君,按理来说,为了防止日后死灰复燃,伺机报复,当然不应该留着刘禅这个隐患了,那为何却放过他了呢?降书里都写了些啥?
其实,我们根据史料可以看出,其中写到“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就是说刘禅愿意投降,但是他抱着必死之心,若是你曹魏要杀我那我也毫无怨言。因为他知道抵抗与不抵抗的最终效果都是一样的,但为了减少伤及百姓,他宁愿选择世人所认为懦弱的方式投降。而正是刘禅最终的这种看淡生死的态度,让邓艾下不了手,若真是两军对峙打起来了,恐怕邓艾就不会手下留情,必定要将其杀掉了。为啥呢?其一,刘禅主动投降,反而更不好将其杀掉了,不然蜀汉上下真会对抗到底,无人会真心归降,不利于大局。其二,最终决定刘禅是死是活,恐怕还要带回魏国才知道,毕竟当时最高的掌权人是司马昭,邓艾是不能越级做决定的。
都说刘禅无能,那么看的全面一点,他真有想象中的那么无能么?
老爹刘备在世的时候,大将如云,能士成河。自己从来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刘备老年得子,对这一个儿子倍加宠爱,怎么舍得让儿子冒险历练。刘备去世后,全才诸葛亮打包了蜀国所有的事情,而且都处理的很好。所以造成了刘禅什么也不会。而刘禅心里很清楚这一点。相比较曹操的儿子,曹昂战死,曹丕也被司马懿培养,曹彰更是一员虎将。孙权呢,十四五岁就开始当家作主,不仅要处理好国内大小事,还要处理三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早早的就受到了磨炼。跟温室里的刘禅相比,刘禅立刻就被比了下去。身世如此,也难为刘禅了。
自从诸葛亮去世的那一刻起,蜀国的军事力量瞬间就下降了不止一个台阶。除了姜维,简直找不到第二个能够承担重任的大将了。而魏国呢,随便拉出来一个钟会就能跟姜维“相持不下”,更何况还有邓艾这样的名将。都说三足鼎立,然而实际上魏国所占的面积,人口,赋税,是蜀国和吴国加起来的一倍。在这样压倒性的实力面前,再挣扎有什么意义呢。就算刘禅不投降,迟早也会被魏国撵着打。就算自己不亡国,自己的子孙也迟早要被灭掉。跟自己投降相比,子孙被灭岂不是叫人更加心痛。
邓艾一攻到成都城下,刘禅就投降了。世人都说刘禅庸弱,把他当做一个白痴。其实刘禅真的是害怕才投降的么?那你可不可以等魏军攻破了城门再投降?如果坚守不出会有什么后果?魏军必然死攻,毕竟城中没有多少守军,死守的结果就是,守着守着就都死了。选择投降,意味着成都城中不会有人白白死去,也意味着蜀国其他的地方不用在发生战乱。成千上万的人和家庭,都要因为信守忠于汉朝而流血破坏。刘禅这一举动真可谓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作为一个好皇帝,却被人误解千年,真是让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