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温和其父亲差距竟然如此大?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也诞生了很多贤明的君主,而唐朝末年却出现了一个典型的“败家富二代”,他就是李温,他和他的父亲李忱两人做皇帝就是两个极端。
唐朝皇帝李温是唐朝历史上倒数第四个皇帝,还是以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要知道在古代里,皇帝座下的那把皇椅是很有吸引力的,坐上来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李温还是很幸运的。在他当皇帝的时间里,没有出现盛世,反而把当时的局势弄得像暴风雨中的小树苗一样摇摇欲坠。李温做了皇帝,就贪得无厌了,对自己的尊号加到十几个字。在位十四年,没有任何的功劳,只顾得自己享乐。
唐朝皇帝李温可谓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昏君,在位期间他整日就顾着吃喝玩乐。李温不爱处理朝政,所以找了很多任宰相,但由于李温本人的影响,那些宰相也没有什么真才实干,导致唐朝走向下坡路。懿宗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奇珍异宝,花样繁多。除了饮酒,就是观看乐工优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会带上这些人。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兴时,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他在宫中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也常常要备好坐骑,以备懿宗随时可能招呼他们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资治通鉴》中说,懿宗每次出行,宫廷内外的扈从多达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这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对于懿宗的“游宴无节”,担任谏官的左拾遗刘蜕提出劝谏,希望皇上能够以国事为重,向天下展示出体恤边将、关怀臣民的姿态,减少娱乐。对此,他根本听不进去。咸通四年(863)二月,懿宗竟将高祖献陵以下到宣宗贞陵十六座帝陵统统拜了一遍。游乐和歌舞,成为懿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个官场也都弥漫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风气,晚唐著名诗人韦庄诗中有“咸通时代物情奢”的说法,他所咏“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正是对这一世态最好的描绘。
唐朝李温是个只顾着享乐,不顾朝政的皇帝,子不教父之过,关于唐朝李温的父亲是谁史书上有着明确的记载,李温的父亲是唐宪宗十三子唐宣宗,作为十三子,能够登上皇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唐宣宗的母亲只是个妾室,没有实际力量支持他登上皇位。在他叔叔唐武宗病死前都没有立下遗嘱,也没有确立太子是哪位。所以等到唐武宗快死了之前,唐武宗身边的宦官立刻拥立李忱为皇帝,封号唐宣宗。
唐朝李温的父亲是谁答案是唐宣宗,而唐宣宗与其子的品性并不相同,他是晚期唐朝有口碑的皇上,他在位期间对政事处理的公正公平;对下人也好,就算是只见过一面的下人,他也能记住他的名字;对那些借着自己恩宠而狐假虎威的欺负他人的重重的惩罚;他也擅长操控底下的大臣们,恩威并施。唐宣宗他对宦官是欠了个人情,还是很大的人情,因为救他的是宦官,拥立他的还是宦官,所以他只能采取一些措施压制宦官,并没有真正的去除宦官。
当然唐宣宗在生活处事方面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教育儿女也十分的严格,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因为自己是公主就恃宠而骄。一般英雄难过美人关,唐宣宗也是如此,不过他却直接以一杯毒酒赐死了自己的宠妃,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其实唐宣宗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和尚,可能是他在当和尚的时期思考了许多,让他在当皇帝期间是那么的有魄力。
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于是,李忱写下《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深表怀念之情。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
这父子两一前一后,差距却如此之大不得不叫人感慨,李忱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却不能做一个教育家,也是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