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的八旗兵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能够击败明朝夺取天下呢?后金军事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八旗兵是八旗制度下的军队,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后金的八旗兵军队为何能夺取天下呢?
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公元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最终,清朝入主中原,也即取代了明朝了。虽然明朝不是清朝直接灭亡的,但是,在李自成攻占京城之前,清朝在辽东战场中重创明朝,无疑是后者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萨尔浒之战中,虽然努尔哈赤只有6万八旗军,但是,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那么,问题来了,清朝的6万八旗兵到底有多厉害?为何可以击败明朝,夺取天下呢?
首先,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早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一统女真各部过程中,确立了八旗军制。八旗士兵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这战国时期的士兵比较类似。就清朝八旗来说,开始时只分黄、白、红、蓝四色旗帜。1614年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在此基础上,努尔哈赤将共为八旗。
女真人分编在八旗中,每旗可出兵七千五百人,共有兵力6万余人,其中主要为重步兵。由此,对于八旗兵来说,一开始的兵力只有6万人,等到清朝康熙年间,八旗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20万人左右。不过,在明末清初之际,八旗兵在面对明朝大军时,却是经常处在数量上的劣势。但是,八旗兵还是帮助后金和清朝赢得了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等战役的胜利。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八旗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八旗军的战斗力这么强呢?就清朝八旗来说,采用的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这种制度,类似于全民皆兵的性质。而这,确保了后金和清朝一方面有足够的兵力和明朝较量,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到日常的生产,比如生产粮食等后勤物资等。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等诸侯国就已经实施了全民皆兵或者说是兵民合一的制度,这是秦国能够击败山东六国,从而一统天下的重要基础。当然,这并不是八旗兵的战斗力强于明朝军队的主要原因。比如在萨尔浒之战中,满洲八旗只有6万左右的兵力,而明朝则派出了11万左右的大军。但是,后金却实现而来以少胜多的结果。
由此,这意味着八旗军拥有强于明朝大军的战斗力。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和八旗制度中的牛录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八旗中的基本单位叫牛录,每个牛录300人,每牛录设长官一人叫“牛录额真”,副长官二人叫岱子。
因此,在和明朝大军作战的时候,八旗兵经常是以牛录作为单位的。和明朝士兵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当时的牛录都是以血亲、家族、村寨为纽带组成的团体。进一步来说,在一个牛录之内的士兵,基本上都有血缘上的关系,比如兄弟、叔侄甚至父子。基于此,在战役进入到胶着阶段,特别是短兵相接下,这种血缘上的关系,自然拥有较高的凝聚力。
最后,换而言之,在明朝和清朝的大小战役中,各方都会出现溃败的情况。但是,牛录的存在,促使八旗士兵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明朝的士兵来说,则没有这么高的凝聚力。
并且,在明朝后期,虽然明朝大军在数量上依然占据优势,但是,因为组织效率低下,军备废弛,士兵纪律松散等原因,所以在对抗八旗军队上逐渐走向失败。
后金军事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后金八旗兵的作战机动性较强。
通过对于后金的八旗兵与明朝军队进行作战的过程来看,八旗兵的作战机动性显然是更加优于明朝军队的,因此通常情况下,八旗兵在战争中能够较多的掌握主动权。比如在萨尔浒之战中,明朝军队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军事力量,从全国范围内征集了大量的人马来扩充军队力量,并且统治者还向朝鲜以及其它没有被后金统一的女真族请求了兵力上的援助,根据谷应泰在《明史记事本末补遗》中记载,当时明朝派出参加萨尔浒之战的军队人数十分庞大,“四路之兵总计十万”。所以从军队人数方面来说,明朝的军队显然是更加具有优势。
但是军队的作战能否胜利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军队的士兵数量所能决定,更多的还是在于军队的领导指挥集团能否充分的将军队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出来。明朝的军队由于来源不同,相互之间配合并不默契,并且也没有提前对于士兵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训练,因此很难发挥出军队的团结力量。
明朝几方军队力量在与后金的八旗兵进行配合的包围作战时,由于四方领导的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结果非但没有实现包围联合进攻后金的作用,反而因为兵力被分散,削弱了明朝军队的实力,给了后金八旗兵逐个攻破的机会。
相比较明朝军队没有章法的作战来说,后金的八旗兵在作战中则是充分地发挥出了其机动性的特点。在面对明朝强大军事实力的四路围攻之下,后金的八旗兵能够及时地根据四路军队作战时间的不同,利用短暂的时间差进行灵活机动的进攻,逐个对于四路军队进行打击,最终在萨尔浒之战中战胜了强大军事实力的明朝。
明朝的八旗兵之所以能够在战争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机动性,一方面是因为军队士兵在常年的作战中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在面对战争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另一方面就是八旗兵的指挥人员很多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属,并且他们大都是十分具有军事才能的优秀将领,在指挥军队的作战中,与军队士兵已经深度的磨合,在指挥军队作战中也是十分的有默契,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八旗兵作战中的机动性,由此也成为后金能够战胜庞大军队人数的重要保证优势之一。
八旗兵的战斗积极性高涨。
后金政权的统治范围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冬天的气候十分的寒冷,而且由于当地主要是是以游牧的生活为主,到了冬天,后金就容易出现饥荒的现象,百姓和士兵的生活较为艰难困苦。而相比较之下,中原地区的冬季则比较温暖,加上中原地区是以农耕生活为主,冬季有足够的存粮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因此后金的统治集团和百姓都比较向往中原地区的生活。
后金统治集团为了满足冬季生活的需要,只能去侵略中原地区,掠夺粮食等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后金在军队管理方面比较有所放松,允许军队的士兵进行抢劫掠夺,从而鼓舞了军队向明朝进行战争的士气和积极性。因此当时的后金的八旗兵灭一次听到统治者下令要向中原地区进行进攻的时候,他们都会十分的高兴。
因此每次出征,士兵们都会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目的就是为了在作战中能够轻掠中原地区的物质财富。在经过与明朝军队长时间的战争过程中,后金军队通过不断地抢掠,积累下来了很大的一笔财富,这就更加刺激了八旗兵与明朝军队作战的积极性,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进行萨尔浒之战的时候,虽然是明朝军队主动分成了四路向后金的八旗兵发起进攻,但是实际上在后金的军队知道明军分成了四路之后,反而主动的向明朝的军队进行攻击,从而使得后金的八旗兵一直在战争中居于主导性地位。
明朝的军队在作战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战车等作战装备进行防御的同时也能够进攻,但是后金的八旗兵却是凭借着自己军队的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不顾明朝军队所采用的各种炮火的攻击,直接以身冲入到明朝的军队当中,与他们进行肉搏。明朝军队在发现通过炮火等方式都无法抵抗主后金军队的进攻之后,只能向后逃跑,被后金的八旗兵追赶的四处逃散,最终被后金的八旗兵所消灭了。
在众多的与明朝的战争之中,即使面对再强大的军事装备,八旗兵都凭借自己英勇无畏,慷慨赴死的战斗精神,用身体来抵抗明朝军队的进攻,这种破釜沉舟的战争方式给了明朝军队很大的冲击,明朝的许多士兵在民对八旗兵的时候都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自然在于八旗兵进行对战的时候,从心理上就已经失败了。由此可见,八旗兵身上的那种对于战争的积极性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为后金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正确的军事战略的指挥。
在瞬息万变的战争当中,能否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即使的进行军事战略的调整,是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十分关键的一个因素,后金的八旗兵在与明朝进行对战的过程中,就很好的运用了各种正确的军事指挥策略。
后金的八旗兵相比较明朝军队的一点明显的优势就是在骑兵队伍的建设方面,相比较战车的沉重和移动的不便,骑兵的作战就十分的灵活和迅速。因此在作战中,后金的八旗兵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这种优势,对于明朝的军队进行多次的围攻,从而让明朝的军队发生内部溃败。溃败之后的明朝军队自然就无力抵抗后金的进攻,所以当时明朝的军队死亡人数高达数万人,这就进一步奠定了后金的八旗兵胜利的基础。
除了利用自身优势对于明军进行包围追击的策略之外,八旗兵还善于采用穿插的方式来包围和驱赶已经失败逃亡的士兵。根据《清实录·太祖实录》中记载,当时在八旗兵攻打辽阳的时候,辽阳地区的明朝守卫由于抵抗不了八旗兵而被迫撤退逃亡,八旗兵并没有因为他们撤退而放弃追杀,反而一直在后驱赶着明朝士兵,结果到了城门的时候,由于城门太小,而逃跑的人数又众多,结果“争入门者人马自相蹂踏,积尸不可胜计”。
由此可见,在后金的八旗兵所实行的这种包围驱赶的战略之下,严重打击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军队士兵都丧失了军心,缺乏统一领导的明朝士兵内部已经溃败,大量的明朝士兵因为内部的混乱而失去性命,还未开始作战就先损耗了自身的军事实力,自然在作战中也就很难获得胜利了。
后金的八旗兵能够凭借自身的军事实力战胜当时军队人数众多的明朝,并不是单纯的凭借双方军队力量的直接竞争,而是在于军队的领导指挥正确,以及军队的建设更加合理,在战争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军事实力的优势,充分地调动了军队士兵们作战地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不仅是后金能够战胜明朝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诸多以少胜多的战争中的重要一方面原因。
- 上一篇:金陵画派
- 下一篇:朱元璋问方丈:朕也要下跪吗?方丈回他8个字,救下全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