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连攻两日不成,此连摇白旗投降,全旅因惊呆导致由胜转败
1947年 8月7日黄昏,彭德怀一声令下,攻击榆林的战斗首先从城南凌霄塔高地开始。紧接着,东城、西城、北城及东北方向的高家堡等西北野战军各围攻部队,全面拉开战幕。
守卫榆林的是胡宗南的手下大将、整编第1军整编第1师第28旅旅长——徐保。
可是,战斗一直打到第二天拂晓,仍然没有打进城内。
接着,部队又从拂晓拼到黄昏,整整坚持一天,还是毫无效果。
时近中午,徐保部队小西门守城的一名哨兵,忽然发现距城头一里多远的西沙梁背后,有人在摆动白旗。
战场上的白旗是极为敏感的信号,哨兵撒腿就跑,立即报告连长杨谦之:“共……共军要投降!”
这未免有点儿蹊跷,也有点突然。连长杨谦之心里犯着嘀咕,一口气爬上城墙。一看,可不,清清楚楚一面白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没什么好说的了,满心冲动的杨谦之连想都没想,就命令全连停止射击,同时派出一名排长带着20个士兵出城接应。
城头上所有的眼睛都盯住这20多个士兵。这20多人在排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向沙梁走去。
沙窝里行走,脚下一陷一陷的,一公里多路,他们差不多走了半个钟头。就在这个排抵近沙梁正要往上爬时,猛然,从沙梁后央喷出火舌,20多个士兵连滚带爬,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不知所措。片刻懵懂之后,他们醒过来了,一个个抱头往回跑。城上守兵见此情形,扳机勾在手上就是不敢扣。距离太远,没有准头,怕打着自己人,只好干着急。
接着,一个奇妙的景观出现了:在那些后撤的“国军”背后,715团3营9连上百名指战员紧追不舍。他们很快追上逃敌,却并不向敌人射击。
原来,他们需要这20多人的掩护,接近城墙。
城上的杨谦之连长悔得拼命跺脚,双手直搓,打又打不得,拦又拦不住,只好扯开嗓门拼命朝那个带队的排长大喊:“刘奇山,刘奇山,拦住共军!打他们!打呀……”但此刻刘奇山哪还顾得上打呢!心里只有逃命的念头,只恨爹妈少生了一双腿!就这样,双方混合一处渐渐迫近了城门。这时,杨谦之不得不下手了,一声“打”,城上的步枪、机枪一起狂叫起来,这支混合队伍在离城几十米的地方,纷纷倒地……
这时杨谦之却万万没想到,这是解放军1纵358旅715团3营精心设计的一个“连环套”战术。在敌人步、机枪响起第一声时,混在敌人中的3营9连指战员就有准备地“纷纷倒下”了,而真正中弹的多是敌人那20多个兵!
当天深夜1点多钟,与715团3营相邻的部队土工作业取得了成效,这正好给逼近城门的9连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他们趁着黑夜在城门一侧安放好足够的炸药包,而城上的敌兵还浑然不觉,不紧不慢“乒乒乓乓”打了大半夜的敌兵们,都有点困了,刚刚打个盹,忽听脚底下“轰”的一声巨响,烟尘冲天而起,小西门被炸开一条缝!9连杀声震天,鱼贯入城,各种武器一齐抡开了,有的战士跟敌人展开肉搏。
敌小西门守卫负责人张博学和杨谦之等人听到爆炸声还以为内部失事。他们万万没想到城门会被炸开了。
城门就这样被炸开了,这不但守军想不到,而且连358旅上下指挥员也完全没料到。9连战士冲进城内时,旅长和团长、营长都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应过来,及时发动冲击。结果,9连迟迟不见后续部队跟进来,只好无奈地交替掩护,向城外撤退。
这时,守敌徐保发现了小西门被炸开,亲自带领人马集中火力封锁城门,同时,他又派出特务营1个加强连和另外1个工兵连先后赶来增援。稍纵即逝的战机失去了,9连撤出城外冲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线回到阵地时,只剩下4个人了。
蒋介石得知彭德怀、贺龙围攻榆林,深怕榆林丢失,宁夏难保,急令胡宗南以10个半旅的兵力6.3万人增援榆林。这一仗,彭德怀没有攻下榆林。
11日夜,彭德怀下令再次攻打榆林城。激战到次日上午10点多钟,一纵既得阵地重新落入敌手。这时,胡宗南的整编第1军整编36师师长钟松率领的“快速兵团”逼近了榆林。彭德怀果断下令部队撤出了战斗。
榆林之战成为彭德怀在解放战争中连攻三次没打下的城池。
(陈冠任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