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章邯是大秦帝国最后的名将 大秦帝国的军事支柱 初起时纵横天下 为什么成为诸侯后却被刘邦打败?

2022-05-19

章邯是大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是秦朝的军事支柱。在秦朝危如累卵之刻,是他站了出来,并且几乎就要扶大厦于将倾。但最终却被三秦父老封为永远的罪人,永远的“秦奸”。

提到大秦帝国的将领,人们总是会想到战无不胜的白起王翦等名将,而章邯往往被看成是败军之将,实际上章邯在当时的局面下,挽大厦于将倾,虽然最终也没有能够挽回大秦帝国的崩溃,但实非战之罪。就其军事才能来说,章邯不失为秦汉之际的一位名将。

一、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公元前201年,秦帝国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带着大秦帝国将传之无穷的梦想在出巡的途中于沙丘溘然长逝。就在秦始皇咽下最后一口气不久,一场政变已经在上演。本来没有太多心机的秦始皇幼子胡亥,在赵高的撺掇之下,夺取皇位登基成为秦二世皇帝。当了皇帝的秦二世,一直被赵高玩弄于掌股之间。功臣宿将、大臣宗室,都以各种罪名而被杀。居于深宫之中的秦二世,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早在秦始皇生前,由于秦朝的暴政,社会矛盾已经到了总爆发的边缘。秦二世登基后,不仅没有改变秦始皇生前的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变本加厉,修骊山陵墓、修阿旁宫……终于,秦二世元年七月,一群戍卒的篝火狐鸣,敲响了大秦帝国的丧钟。陈胜登高一呼,“天下苦秦久矣”,四方云集响应,大秦帝国立即陷入土崩瓦解的风雨飘摇之中。很快,一支农民军在周文的带领下攻破函谷关,来到关中,逼近帝都咸阳。

这个时候的秦二世如梦初醒,环顾朝堂,他发现既无可用之兵,也无可用之将。王翦、蒙恬等名将,要么已经去世,要么被秦二世冤杀。而秦军主力也是分别驻守在帝国的南疆和北疆,关中几乎处于真空的状态之中。就在这个时候,少府章邯挺身而出。这个少府是什么职务呢?大家知道秦汉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而少府就是九卿之一,是朝廷高级官员。少府负责皇室财政,直接服务于皇帝的衣食起居。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官,在九卿之中地位并不突出。但是,由于少府是直接为皇帝服务的,所以章邯深得秦二世的信任。这是章邯得以领兵出战的重要原因。

临危受命的章邯向秦二世建议赦免骊山的刑徒,把他们武装起来。就这样,章邯带领着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在距离咸阳不远的戏构筑了帝国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章邯此前是否有过从军的经历,但是,在关乎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中,章邯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带领着一支非正规部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重创了周文所带领的农民军。接着,章邯根本没有给周文以喘息之机,接连不断发动了对周文的打击,先后在曹阳和渑池大败农民军,周文兵败自杀。至此,秦帝国暂时解除了亡国的危机。

在消灭了周文所部之后,章邯带兵来到了荥阳前线。在这里,章邯轻而易举地击败了陈胜张楚政权的主力,张楚将领田臧、李归战死。之后,邓说、伍徐、蔡赐、宋留等张楚将领纷纷在章邯面前败下阵来。紧接着,章邯带兵直奔张楚政权的首都陈,陈胜无奈之下弃城出逃,在城父被叛徒庄贾所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就这样被一个章邯剿灭了。

二、战败投降,非战之罪

秦灭六国之后,东方地区普遍存在着反秦的情绪。伴随着陈胜的起兵,东方各地的反秦情绪被迅速点燃,“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尤其是原东方六国旧贵族纷纷趁机复国,当陈胜死后,大秦的天下依然是烽烟四起。而此时的章邯也成为大秦帝国最后的救命稻草,秦二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章邯的身上。

秦二世又派出司马欣董翳等人带领着新组织起来的人马支援章邯。在得到生力军支援后的章邯,如虎添翼,他把打击的矛头首先对准了魏王魏咎。兵微将寡的魏咎无力抵抗,只得向齐、楚求救。在临济,章邯上演了围点打援的经典战役。不仅打败了齐楚联军,而且还将齐王田儋、魏相周市斩首。毫无希望的魏咎在得到章邯绝不屠城的保证后自杀身亡。

田儋被杀后,其弟田荣收集散卒向东阿撤退,章邯立即率军追击。就在这个时候,楚国大将项梁亲帅主力营救田荣。项梁在东阿、定陶、雍丘取得了三连胜,秦相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战死。章邯在暂时受挫之后,又得到了秦二世派来的援军支持,很快就重整旗鼓。相反,项梁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却犯了轻敌的致命错误。章邯回军定陶,大破楚军,项梁兵败被杀。

就在此时,章邯也犯了一个战略性错误。他在取得了定陶之战的胜利之后,以为楚军已不足虑,而将战略重心转移到赵地,给了楚军以喘息之机。章邯没有意识到楚地与其他地区不同,他们不仅仅是复国而已,他们在复国之前就已经在积蓄力量要与秦人一较高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相对于楚人而言,赵人不过是肘腋之患而已。当然,在章邯看来,没准也可以在赵地再次上演围点打援的战例。只不过,这次章邯的对手已经不同了。

当章邯带兵来到赵地的时候,秦国镇守北疆的部队也被调到章邯的麾下。对于赵地,章邯是志在必得。很快,在章邯不断的打击下,赵王歇和国相张耳被围困在巨鹿城中。张耳的刎颈之交陈余带领数万赵军躲在城北,根本不敢与章邯接战。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眼看赵王歇陷入重围,各地诸侯也纷纷派出救兵。但在强大的秦军面前,诸侯军队都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就在项梁阵亡之后,趁着章邯转移打击目标之机,楚人重整旗鼓,整兵再战。在接到赵王歇的求救之后,楚人派出了宋义、项羽范增等人带兵前去救援。在出兵途中,项羽杀了宋义夺取了兵权。项羽一方面派出部队袭扰章邯的粮道,一方面带领主力破釜沉舟与章邯决战。双方先后进行了九次战斗,秦将苏角被杀,王离被俘,章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巨鹿一战,不仅扭转了东方诸侯对秦军的颓势,而且也确立了项羽在诸侯间的威望,项羽事实上成为了反秦力量的领袖。

本身,在战场之上,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两次作战的失败并不足以决定最终的占据。巨鹿之战章邯虽然战败,但是章邯所部并没有遭受根本打击,部队主力还在。而且此时章邯所部,已经不再是当初临时拼凑的刑徒了,他的手下是装备精良的塞上之军。正是这支部队当初在秦始皇的部属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虽然经过了巨鹿战败,士气低落,但是章邯很快收缩防线稳住阵脚。假如不是后院起火,章邯能够从容整军再战,最终鹿死谁手也还在未知之天。无奈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

就在章邯等前方将士奋死拼杀的时候,秦朝后方的宫廷里不断上演着你死我活的宫斗剧。赵高通过控制秦二世,铲除了丞相李斯等人,彻底控制了秦朝的宫廷,以至于到了指鹿为马的程度。前方战败的消息传到咸阳以后,秦二世终于知道了天下已经土崩瓦解的真相。秦二世的震怒之下,派出使者前往前线督责章邯消灭叛军。

遭遇到信任危机的章邯赶紧派司马欣回咸阳向秦二世解释战局,而司马欣回到咸阳之后发现,赵高正准备把天下混乱的责任推到章邯的头上。吓得司马欣连夜逃回军中,司马欣对章邯说,眼下的局势,如果我们战败,固然难逃一死。纵然我们战胜,恐怕也难逃赵高的暗算。

而在项羽一方,在不放松军事打击的同时,也展开了政治攻势。走投无路的章邯不得已之下带领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项羽虽然和章邯在战场上多次交手,但项羽深知章邯非等闲之辈,不免有惺惺相惜之意。章邯投降后,项羽不仅没有为难章邯,还把章邯引为心腹。

紧接着项羽带领大军向关中进发。早在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深受秦军侵略之苦。如今秦军战败成了俘虏,东方各国的士兵自然要展开报复。大军走到新安县的时候,项羽干脆直接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只留下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等几个将领。项羽此举不仅使得自己成为秦人痛恨的对象,而且也将章邯等人推到了秦人的对立面上。

三、兵败自杀,将星陨落

项羽带领四十万大军来到关中以后,快意恩仇的项羽一把火将秦都咸阳付之一炬。此时的项羽成了天下事实上的主宰,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身为楚国贵族的项羽,并没有认清统一乃大势所趋,他竟然又搞起了分封。在反秦斗争中,功劳最大的无疑就是项羽和刘邦,在项羽转战河北之际,刘邦夺取关中,亲手剿杀了秦政权。掌握分封大权的项羽,对刘邦充满戒心,略带惩罚性地将刘邦分封为汉王,封地在今天汉中盆地。为了监督刘邦,项羽将三位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封为雍王、塞王、翟王镇守关中,号称“三秦王”。

此时的刘邦深知自己远非项羽的对手,刘邦不仅表示心甘情愿地做汉王,而且还在前往汉中封地的时候为了表示绝不反悔的决心而下令烧毁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而章邯等人也在项羽的支持下到了各自的封地里,做起了诸侯王。

但是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刘邦在去汉中的路上就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卷土重来,而此时的关中百姓也已经将对项羽的仇恨转嫁到章邯等人的头上,章邯等人被看成了项羽的帮凶,他们不仅要对新安秦军被坑杀负责,而且也要对关中残破负责。如同韩信所说:“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正是利用了关中百姓的民心向背,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杀了个回马枪。

失去了百姓支持的三秦王显然不是韩信的对手,刘邦很快平定关中,将章邯围困在废丘城中。此时的章邯深知自己已经陷入到穷途末路的窘境之中,索性凭借着坚固的废丘城池负隅顽抗。同时,章邯也在幻想项羽能够尽快大败刘邦,以解废丘之围。刘邦久攻不下,干脆以水为兵,水淹废丘,章邯于城破之际自杀身亡。

总览章邯的一生,当然是一场悲剧,一代名将生不逢时,最终兵败自杀。无论是章邯的对手,还是后来人,对章邯的军事才能都高度肯定,比如明人胡应麟说:“章邯,白起之亚也。”将章邯与名将白起相提并论。然而,章邯的人生却最终以悲剧而收场。当然,生不逢时是主要的原因,假如章邯生当战国末年,他完全可以在秦灭六国的战斗中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不过,生于昏上乱相之间的章邯,可供他选择的余地并不多。章邯本人在秦朝已经灭亡以后的人生选择却是需要自己负责的。假如他能看清形势,选择追随刘邦,未尝不可以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或许是章邯早就看清了刘邦最终难与共富贵,或许是章邯感激项羽的不杀之恩,总之,这一假设并没有出现,章邯最终以悲剧收场,留给后人无限的感叹!

章邯初起时纵横天下,为何成为诸侯后却被刘邦打败?

第一、钻了漏洞

章邯虽然当时号称天下无敌,但其实也是钻了漏洞。因为当时秦帝国的名将早就已经打完了,而这时候他的对手又是一群没有正规武器和军队的农民起义军。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章邯的对手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大,而他的队友则死了个精光,只剩下了他。

名将死后给了他发挥的平台,加之对手比较弱又给了他表现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章邯利用囚徒的严律的组织性,通过突袭的手段干掉了项梁,灭掉了草莽起家的陈胜吴广。这一段打的精彩,看起来也很猛,但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相当于是一个小孩子用针刺破了气球,但看起来这个小孩子内功深厚。

第二、身份的转变

章邯身份的转变使得他的战斗力不足。要知道以前章邯的背后是大秦帝国,而他本人也是大秦帝国军事机器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杀敌立功获得更高段位是每一个军人的欲望。因此当年的章邯即使在最为恶劣的情况下,也无所忌惮浴血杀敌。但是等到项羽把章邯赐封为诸侯王以后,那么这一切就开始变化了。

过去,章邯只是一个小士兵,他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按劳分配,做的越多,分配的越多,所以有动力。但等到章邯一跃成为大人物后,那么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项羽那边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怎么重视他,反正往上面爬已经没用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因此当年暗度陈仓的时候,章邯根本就没有看出这是个计谋,不是因为他愚蠢而是因为得过且过的思想在束缚着他。之前的那种冲劲与干劲慢慢的随着,已经到手的蛋糕和没有上升的空间慢慢的堕落。于是才有之后被韩信来了一个大水淹城,彻底完蛋。

第三、韩信的打击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韩信这匹“黑马”的打击。当年韩信的登场,就好像是我们现在人看赵括一样,都知道赵括是一个只会吹牛的菜鸟,并且还输了。所以大家都没有看得起赵括。同样当年章邯面对遭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时,也是瞧不起的。但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看不起赵括,结果和赵括来上一场战役的话,那必然会被赵括打得鼻青脸肿怀疑人生,不是所有人都如白起那么厉害。当年的章邯也没有资格嘲讽韩信,因为韩信是一个隐藏于世的将才,所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四、无人救援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原因,那就是项羽的不救援。按照历史的描述,当年刘邦可是把所有的主力部队都拉了出来,一定要拿下章邯的地盘,虽然章邯本人竭尽全力,守住城墙,足足拖了10个月有余。但可惜的是,刘邦让韩信把章邯所有的友军部队全部都给歼灭了,然后把他团团围住,更加气人的是,项羽在10个月的时间里面都没有派一兵一卒过来帮忙。

在断绝粮草和无兵支援的情况下,章邯根本不可能打得过之前轻敌的刘邦。自己受制于人,项羽的不救援,更是让处在水生火热中的章邯感到绝望。那么当年的项羽为何不过来帮忙呢?按照史记的记载,当时齐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为了稳固自己的后方,项羽不得已来到齐国的地盘上发动战争,结果居然被死死地拖在那里抽不了身。

因此当年章邯与刘邦作战的失败,从战场的格局分析来看就是,本人轻视韩信,使得自己失去了主动权,后方的老大项羽,被拖住了主力。没有了援兵,没有了防守的力量,那自然就只有失败了,没什么可说的。

因此总结以上这几点原因我们会发现,章邯当年天下无敌,到后来的人人皆可诛之,其实是有很大原因的,不能完全怪章邯本人无能。当年章邯趁着秦始皇和诸多名将的去世,钻了漏洞混了个“天下第一”大将,但可惜的是他本人实力不行。结果遇到一个又一个更加牛气的大人物,所以被打的节节败退。

更让人绝望的是,这中间还出现了一个隐藏的高手韩信,使自己陷入到军事战争中的绝境之中,这样艰难的处境,神仙来了都救不了。所以说,天下无敌的名号是好的,但是没有这份实力的话那么此名号只会带来沉重的包袱,最终导致自己更加惨重的失败。

楚汉战争的年代里,秦始皇等名人固然已经老去,但是新一代的高手随即脱颖而出,但这些人物中并不包括章邯,所以章邯只能成为当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