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是辽国最显赫的汉臣 是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子 韩德让为什么被称辽国最强汉臣?韩德让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呢?
韩德让是辽国重臣,从小就受到父亲在辽国征战的熏陶,有勇有谋,为辽国立下战功,萧太后更是赏识他,后来成了辽国的“摄政王”,撑起辽国发展的重任。韩德让为何被称辽国最强汉臣?
韩德让的祖上是破落的汉人知识分子家庭,在辽太祖阿保机攻打幽州时,当时只有六岁的韩德让的爷爷韩知古做了俘虏,并被送给了皇后述律平当奴隶。爷爷韩知古后来受到了阿保机的器重,参与制定了辽国许多的制度,后来更做到了中书令这样的高官;父亲韩匡嗣由于医术过人,深受皇后述律平的器重,曾担任南京留守的官职。生在这样一个官宦家庭中,韩德让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时他也表现出了智慧过人、谨慎持重的特点,在辽景宗耶律贤在位期间,他先后担任东头承奉官、枢密院通事、上京皇城使等官职。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他制定的策略是“先南后北”,这也错过了夺回幽云十六州最好的时机,因为此时的辽国正处于著名的暴君、“睡王”耶律璟的统治下,史书称“荒耽于酒,畋猎无厌”,“赏罚无章,朝政不视”。他统治期间,契丹贵族夺权活动非常频繁,社会秩序极其不稳定。
等到宋朝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后,重新回过头来准备攻打辽国时,辽国的局势也发生了转变。由于耶律璟醉酒后经常随意打骂甚至砍杀身边的近侍,公元969年,不甘于坐以待毙的几名近侍乘着他酒醉将其杀死。他的堂侄耶律贤登上了皇位,在自己的皇后萧绰的辅佐下,耶律贤为政宽简、重用汉人,辽国的局势趋于稳定,国力逐渐得到了恢复。宋、辽这两个东亚的强国注定要围绕着幽云十六州进行激烈的对抗和碰撞。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从太原大举出兵幽云十六州。战争初期宋军一度收复了河北的易州和涿州。在围攻燕京时,受到了南京留守韩德让的顽强抵抗。身为文人的韩德让临危不惧、亲自登上城楼指挥守城,极大的鼓舞了守军的士气,两军在燕京城僵持了十五天后,耶律贤派来的十万辽军赶来增援。在高梁河附近,辽国军队内外夹击宋军,由于亲临战场指挥的赵光义受伤中箭,乘着驴车仓皇逃离,皇帝一逃,宋军立刻四处溃散,轰轰烈烈的宋军北伐以大败收场。
韩德让也因为此次守城的卓越表现被授予辽兴军节度使,自此他也进入了升迁的快车道,三年后,他升任南院枢密使,也成为当时辽国统治汉地的重臣。公元982年,10月,耶律贤病重,临终前他下令皇后萧绰摄政,他们的儿子、12岁的耶律隆绪即位,而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则成为辅政大臣。面对主少国疑、宗室权重的复杂局面,萧太后对这二人哭泣道:“母寡子弱、宗室诸王势力雄厚、强大,边境烽火未靖,我该怎么办呢?”
眼见太后流泪,两人只觉责任重大,舍我其谁,当场盟誓道:“只要您信任我们,那么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有了这些亲信之人的保证,萧太后立即擦干眼泪,恢复了政治家的本色,她安排耶律休哥担任南京留守,负责南面军事,加强边防;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特别是密切注视国内宗室贵族的动静。
接着,又下令韩德让负责皇宫的宿卫工作。韩德让又向其提出建议,命令掌兵的宗室诸王归府休养,未获诏令,严禁私自勾连相会。萧太后立即采纳了韩德让的提议,没有兵权的王爷,犹如失去了尖牙利齿的猛虎,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历来皇权更迭、新君登位之际,能负责皇宫警卫工作的一定是当权者身边最为亲近的人,那么韩德让为什么能获得萧太后如此的信任和青睐呢?
宋朝人编的《皇朝事实类卷》里有记载,据说萧太后曾对韩德让说:“我曾经和你有婚约,现在先皇驾崩,我愿和你重归就好,现在我的儿子继承大统,也就是你的儿子”。那么这是萧太后作为一个政治家笼络人心的手段还是她的肺腑之言呢?这要留待时间去验证。辽国自此正式步入了萧太后时代,而韩德让的官职也越来越显赫:开府仪同三司、政事令、楚国公,成为萧太后非常重要的助手和臂膀。
在这两人的通力配合下,辽国继续加大施行汉法的力度,同时在简拔官员时,更为看重其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局限于身份和民族;轻徭薄赋、改善民生,一时辽国呈现中兴的景象。志大才疏的宋太宗于公元986年的三月,对辽国发动了“雍煕北伐”,不过最终依然以北宋的失利告终,这也标志着宋朝在与辽国的争锋中从主动进攻转向了被动防御的阶段,此役后,两国消停了一段时间。
公元1004年,萧太后、韩德让这对老搭档率领率二十万精锐部队南征。辽军势如破竹,两个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宰相寇准坚持请求宋真宗御驾亲征、激励士气。当宋真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声连延不绝,声震数十里,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
一向比较务实的萧太后审时度势,意识到和宋朝继续打下去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又加上韩德让的劝吿权衡,决定阵前议和,她全权授权韩德让负责此事。此时的韩德让已经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实权人物:太保兼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拜大丞相,同时,被取消奴隶身份,赐名为耶律隆运,成为真正的皇族。并将其户籍录入横帐季父房,封晋王,位列亲王之首,论辈分是当今天子的叔叔。
在韩德让的主持下,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两国从此铸剑为犁、不修兵事,也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不断的下降,最后相继为金朝所灭亡,正是应了《司马法》所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萧太后、韩德让共同执政的二十年时间是整个辽国二百多年历史中最为鼎盛和繁荣的时期,澶渊之盟五年后,萧太后由于精力不济、年老多病,因此将权力交还给了自己的儿子。不久后,她在去往南京的途中病重,后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六岁。
她的去世对于已经六十八岁的韩德让来说,无疑是一重极大的打击,尽管圣宗耶律隆绪命人悉心照顾——耶律隆绪一直和韩德让亲如父子,感情始终不受皇权和时间的影响,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就在萧太后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也随她而去。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实现了团聚,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太后的陵墓旁,韩德让也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子。
韩德让为何被称辽国最强汉臣?
第一,韩德让本人生前的权势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韩德让从在979年宋太宗伐辽的战争中开始崭露头角,坚守辽南京城15昼夜,最终导致宋军在高粱河大败。随后又在983年升任南院枢密使,成为辽朝管理汉族事务的最高级别官员。辽圣宗即位时,韩德让成为辅政大臣,也成为太后萧绰的宠臣。在帮助萧绰和年幼的辽圣宗削弱宗室强族,挫败宋国北伐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官至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掌契丹和汉族两族事务。最后更是被取消奴隶身份,赐名耶律隆运,赐铁券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左右特置护卫百人。由此可见从韩德让本人生前的权势地位来看,韩德让当之无愧为辽最强汉臣。
第二,从韩德让死后及韩氏家族来看。古往今来,能最后拥有赐铁券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左右特置护卫百人的大臣来看,往往大多两种结局,一是向曹操,司马懿或者刘裕这样的权臣,最后直接把皇帝赶下去,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将皇帝赶走,篡位建国。二是生前风光无限,死后被皇帝清算,比如汉之霍光等人。但是韩德让不仅死后被辽圣宗安排国葬,还让其葬入皇陵,成为葬在辽国皇陵中唯一的汉人大臣。
最重要的是不仅辽圣宗,包括以后的辽国皇帝都没有清算韩德让家族,而且韩氏家族通过不断的通婚结盟,甚至成为了辽国仅次于耶律;,萧氏的第三大家族。可见其本人给家族带来的强势。因为虽然韩德让的祖父和父亲都在辽国出任高官,但是承认为辽国贵族,脱离奴隶身份,韩德让无疑影响最大。
第三,从辽国发展的历史来看,辽国在韩德让所处的辽景宗和辽圣宗时代,辽国已步入帝国的中期迷茫时代,强势扩张的势头已经被消磨,帝国内部存在很多矛盾,汉化还是保留草原游牧习俗的问题依旧尖锐,同时宋帝国基本完成了全国统一,扩张势头正猛,而且宋国的目标毫无疑问是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德让不仅在战场上挫败宋太宗的北伐,同时和萧太后领兵南下逼迫宋国签订了檀渊之盟。保持宋辽两国较长时间的和平。同时在国内利用自己集权的优势,推行汉化,促进辽国的内政的改善。使辽国进入鼎盛时期。
韩德让不仅因为个人的能力和萧太后的支持在生前拥有极大的权力,死后仍能保持家族的影响力,不被皇帝和政敌清算。同时在历史的评价上,其在摄政期间的施政表现仍是被史家认可的。所以说韩德让是辽国最强汉臣,没有之一。即使放大到历朝历代的权臣来看,其仍是可以排在前列。
韩德让因何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呢?
一,辽国发展的使然。在中国历史上,辽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太祖建立契丹大辽后,就始终以汉朝后代自居。虽然在辽国施行南北两种制度,但辽国一直没有停止汉化的改革。所以古代历史上,俄罗斯古代称中国有“契丹”读音。可见当时辽国在北部,实际上就昌中原帝国象征。因为,从地理条件上看,辽国可向北、向西发展,在那些小的国家自然臣服,他们实际上认为中原帝国又换成了辽国。当时大宋身居中原偏南方面,向北、向西根本没无法拓展。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辽国要把一整套中原王朝的制度来改变自己,当然要启用大量的汉官。而且到了韩德让的老爹韩匡嗣也为老韩家在辽国奠定了基础,这些都为韩德让以后发展趟平了路子。
原二,屡立战功的结果。韩德让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在辽国得到荣华富贵。史料记载,公元979年,韩德让在顽强抵抗大宋的进攻,并取得了高梁河战役的胜利,一举为辽国与宋朝的局势。后来又跟随萧太后与宋朝进行了战争。作为汉人出身的韩德让,他当然明白,如果不用战功来证明自己,他在辽国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所以作为武将,他提着脑袋为大辽而战。这种不怕死,能打胜仗的人,辽国皇帝当然要重用。
三,辽国内政的需要。有些史料上还记载,韩德让与萧太后曾经差点成为夫妻,后来因为辽景宗选皇后,才使韩德让与萧太后失之交臂。不过该着韩德让能成名,后来辽景宗早早就死了,萧太后当时才三十多岁,带着十多岁的辽圣宗。说不上内忧外患,但孤儿寡母的肯定会让人欺负。萧太后很有手腕,于是就选定韩德让来帮助自己,这才稳住辽国的政局。
四,因为特殊的情感。史料记载韩德让与萧太后虽然没有夫妻之名,但具有夫妻之实。这些都无法考证了,但从《辽史》记载中能看出萧太后对于韩德让倚重,也能梳理出两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在里面。把韩德让改为辽国皇家姓氏,让辽圣宗对待韩德让像父亲那样,也能体会到萧太后对于韩德让的一片深情。当然辽国出现这种事情也不足为奇,中原王朝发生这种情感的事多了去。后来韩德让死后埋在萧太后墓地旁边,这一点也能证明两人特殊感情。所以韩德让与萧太后这种男女之情,也让他在辽国的地位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