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昏庸与刚烈并存 楚怀王真的是昏君吗?楚怀王从秦国逃脱后为什么山东六国拒绝收留他呢?
楚怀王熊槐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君,执政前期,楚国的经济和军事都非常强大,然而,在楚怀王在位后期,不仅连败于齐国、秦国、韩国、魏国等诸侯国,最后落得被囚于秦,惨死咸阳的下场。
楚怀王生于湖北荆州,是战国楚国的国君,原名熊愧,是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出生的时候,正值楚国国力鼎盛之时。当时的楚国人丁兴旺、物资充裕、军队善战,和齐国秦国并称三大强国。在如此良好的背景下成长、继位,对楚怀王来说,其实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是祖先为自己打下了江山,积累下了治国经验,不用再自己劳心劳力,从头开始。坏处就是守住祖宗打下的江山,实为难事一桩。尤其是在当时的战国乱世,每个竞争对手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秦国和魏国。秦国早就对楚国的领土虎视眈眈,而魏国更是趁楚威王去世之际,拿下了楚国的径山,给了刚上位的楚怀王一个下马威。
如果说楚怀王是一个昏君,面对这种局势恐怕早就坐享其成,终日荒淫了。但是楚怀王完全没有自甘堕落。相反,才就位五年的他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当初魏国趁火打劫,楚怀王以送魏王子回国为由,派大将一举攻入魏国,在襄陵让魏军吃了个败仗。这次出兵可谓战功赫赫,一雪前耻!
其后,更是调遣使者盘旋于齐、燕、赵、魏、韩、义渠六国,组成了以楚国为首的七国合攻秦的形势。虽说后来因各国均各怀鬼胎为秦所破,但此次事件后楚怀王毫无疑问成为了战国又一霸主!可见楚怀王在位期间也是为楚国的疆域扩张作出了极大贡献的。如此战功,如果不是因为领导人雄韬武略,恐怕也很难完成。此时再来审视楚怀王是昏君的说法,似乎不太妥当。
如果说纵合疆土,国力大增为楚怀王伸冤的第一个证据,那么关爱百姓就是楚怀王非昏君的第二个证据。“雪中送炭”的成语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成语的主角是楚怀王呢?据史书记载,当时楚国正值寒冬,冰雪交加,天寒地冻,在宫廷里的楚怀王拥着火炉,着着毛皮大衣,依然觉得寒意绵绵。此时自身都被寒冷肆虐的楚怀王看着窗外的飘雪,突然想到,自己坐在熊熊的火炉旁,裹着毛皮大衣都冷得发抖,那自己的臣民们岂不是处境更加难过!
萌发想法后的楚怀王斩钉截铁,立马派手下给全国的穷苦百姓送上煤炭和保暖衣物。百姓们纷纷感激涕零。虽说楚怀王的雪中送炭只是一时兴起,但是据史书记载,楚怀王惨死咸阳的消息传回出国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可见,楚怀王在楚国是一位极受百姓爱戴的仁君。这样关心百姓,为百姓着想,受百姓感恩的君主,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昏君划等号吧。
当然,虽然楚怀王开疆扩土、怜悯百姓,但是他对屈原死亡的影响,我们也确实不置可否。此时不妨投身到战国的大时代去思考一下楚怀王的抉择。当时的秦国抢占了楚国大片领土,可以说楚国正值危急存亡之际,这对于十几年前才拿下大部疆土,受天下人敬仰的楚怀王来说实在是不能平衡。于国,这是耻,于己,这是辱。何况作为位高权重的一国之君,性格里多少都有点刚愎自用的色彩,更何况是此时恼羞成怒的楚怀王。
所以,在此环境下,楚怀王作出毅然前往秦国的决定,听不进屈原的劝告,虽说是错误、是莽撞、是不理智,但是又谈何不是一国之君的尊严所在呢?更何况,哪怕是出于被秦国软禁、君王尊严尽失的地步,楚怀王也绝不割地,绝不向敌国妥协。这样的举动大概只有一个深谙民族大义的国君才能做出。而对于屈原的屡次流放和屈原的死,只能说是当时社会的局限。楚怀王纵使是权倾楚国的君王,一定程度上做决定也要受本国贵族制约。权衡之下,只能牺牲屈原来换取政局的和谐。如此,说楚怀王因为昏庸害死了屈原,实在是太没有人情味了。
无论如何,仅仅因为屈原的死就对楚怀王这个人盖棺定论,终究是不公平的。毕竟,楚庄王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毫无亏欠的喜剧:对于国家,他收复失土,报仇雪恨;他带领群雄,合纵伐秦。对于百姓,他爱民如子,在百姓受酷寒天气折磨时送上温暖。百姓视他如亲人一般。但是,从与齐国断交开始,楚怀王的人生就走向了下坡路,一步错,步步错。不仅葬送了一心为国的良臣屈原的生命,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加速了楚国的灭亡。由此看来,楚怀王也许不是一个明君,但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从秦国逃脱后,因为山东六国都没有收留楚怀王,导致他又被秦国追兵捉回了。那么,问题来了,楚怀王从秦国逃脱后,为何没有一个国家敢收留他呢?
首先,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在这次会盟中,楚怀王被秦昭襄王下令扣留。自此之后,楚怀王在秦国的控制下失去了自由。公元前297年,可能是秦国对楚怀王放松了警惕,导致楚怀王逃走,对此,秦人封锁通往楚地的道路。楚怀王逃到赵境,赵国不敢收留他,楚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魏国等诸侯国之所以不敢收留楚怀王,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山东六国因为担心得罪秦国,所以不敢收留楚怀王。对于公元前299年前后的秦国,虽然不是一家独大,但是,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了。彼时,可以和秦国相抗衡的,只有齐国这一个诸侯国了。至于魏国和赵国,前者已经因为河西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役的失利,所以走向了衰落,而就赵国来说,虽然受益“胡服骑射”,所以整体实力上处在一个上升期,但是,此时的赵国,依然和秦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赵国、魏国等诸侯国,自然不敢为了楚怀王去得罪秦国。
另一方面,楚怀王在被秦国扣留后,秦昭襄王曾逼迫他割让楚国的土地给秦国,但是,这一要求遭到了楚怀王的严词拒绝。在此基础上,秦昭襄王因为没有轻松获得楚国的疆域,所以只能一直囚禁楚怀王。值得注意的是,楚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楚顷襄王。因为楚国已经有了新的国君——楚顷襄王,所以,此时的楚怀王,严格意义上已经不是楚国的君主了。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导致楚怀王的意义和价值不是那么大了。对于赵国、魏国、韩国、齐国等诸侯国,即便冒着得罪秦国的风险去收留楚怀王,实际上也无法获得什么实质上的利益了。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楚国确立了楚顷襄王这位君主后,楚怀王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了。不仅山东六国不愿意收留楚怀王,就秦国来说,也不太重视楚怀王了,不然,楚怀王也不会在公元前297年差一点从秦国逃脱了。也即此时的秦国,已经逐渐放松了对楚怀王的扣押了。
公元前296年,在被秦国的大军追回后,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咸阳。也即此时的楚怀王,本来抱着从秦国逃脱的希望,并且差一点就成功了,没想到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因此,楚怀王这个时候赶到绝望,甚至郁郁而终,显然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楚怀王病逝后,秦国把他的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