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东北最低谷时期掀翻饭桌作战科长投敌
1946年5月下旬,国共鏖战东北之际,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王继芳叛逃投敌。那么,王继芳的叛逃导致了那些恶果?他有何来历?为何叛逃?最后结局如何?
林彪的低谷
1946年春夏之交,林彪部队由四平败退至吉林舒兰。四平战役,林彪部队伤亡8000多人,大部分是经过抗战的老骨干,元气大伤,许多部队暂时失去了战斗力。部队宿营后,李作鹏(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前方总部参谋处处长)即与苏静(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何敬之(时任东北军区司令部四处处长兼前方供给主任)等人聚餐喝酒。林彪见之,大怒:“现在什么时候,你们还在醉生梦死!”言罢,奋臂掀翻酒桌。
林彪发火其实并不是针对他们喝酒。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王继芳投敌了。听说王继芳跑了,林彪的眼睛都直了。他马上说出三个字“改密码”。许多在林彪身边工作过的人都记得,林彪从此对周围的人就变了一种态度。据苏静说,后来打吉林省磐石市靠山屯,王继芳的后任——作战科副科长阎仲川奉命去调查总结经验,中间敌情突变,没有赶上部队,一天没有回来,林彪听说后就坐不住了。苏静了解阎,说他一定会回来的,林彪瞪着眼睛:你敢保证吗?苏静肯定地说:没问题。翌日一早上,阎果然回来了。回来后,林彪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地了。王继芳的叛变,对林彪打击甚大,林彪虽然不说话,但心里已经是十分难受了。
四平战役失败与王继芳的叛逃可谓是林彪人生的最低点之一。不久,李作鹏被撤职,调离总部,下放到一纵任副司令兼参谋长,刘亚楼接替他的职务。
王继芳其人
据国民党方面的史料《东北保安司令部接收东北周年纪念册·第十章》记载:“王继芳,四川巴中县人,现年27岁。自幼即随林彪,至今十余年。曾参加共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嗣在延安抗大毕业,曾任教官。及从林彪抵东北后,升任共军民主联军作战科长,为林彪之亲近重要部属。于5月19日国军进驻四平街时,知共军所行非义,径向我军投降来归。”
敌人如获至宝,利用王的叛逃大做文章。王继芳恬不知耻地在报刊电台发表投降书说:“本人痛悟过去共军破坏交通、阻扰接收之种种行为,危害国家民族至深至巨,军事上已完全失败。继此以往将被国军逐入黑龙江内兴安岭一带大山,冻饿而死。故特决心来归,自动投诚,以作尚在迷忽中之份子之先导。”
据东北野战军老同志回忆:
1933年,14岁的王继芳参加红四方面军,参加过长征,是长征途中被大家轮流着背过雪山草地的红小鬼。原为罗荣桓领导的山东纵队的干部,抗战中期被送回延安抗大学习。他从延安抗大毕业,曾任抗大教官。抗战胜利后跟随林彪抵东北,升任东北民主联军作战科副科长。因为年轻,为人精干,有点文化,他的人缘不错,很受人欢迎。
林彪总部入驻吉林梨树县梨树屯(镇)之后,王继芳与镇上国民党三青团的一个女区队长——地主房东的女儿,相识并坠入爱河。1946年5月18日夜,“东总”前指从梨树撤退前,发现王继芳不见了。大家也没当回事儿,以为他干什么去了,还等了一会儿。两天后,林彪觉出不大对劲儿了:这敌人怎么总跟着屁股追,而且这么大胆、放肆呢?
就在东北民主联军从四平东北、西北和正北分三路撤退时,王继芳正迎着国民党军走去。他可不是空手去的,从脑袋到挎包,都装着从实力统计到撤退计划之类敌人求之不得的情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闻听后,喜形于色,传令以贵宾礼遇迎接王继芳。王继芳感激涕零,将东北民主联军的所有机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聿明安排政治部中将主任余纪忠和第二处少将处长吴宝云负责和他谈话,并给予优待,还把他的口供(密封)送去南京国防部。台湾现在出版的有关东北战局最初的共产党部队的情况,都是依据他提供的情报。
几天后,王继芳重返梨树镇,把地主房东女儿领走了。个把月后,国民党在长春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还送他一顶“少将参议”的乌纱帽。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王继芳一直是军统特务沈醉的部下。但沈醉认为这个叛徒油水榨干了,已经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因此王继芳很快便失宠了,军统方面甚至没有给他去台湾的飞机票,他只好隐藏起来。
1949年,王继芳改名换姓逃回老家重庆,混入重庆市公安局工作,异常“能干”,但很快被政府识破,“二野”在重庆把他抓住,关押在重庆市公安局。“四野”总部暨华中军区即派人到重庆确认系王后,即派架飞机将其押回武汉公审处决。
灾难性的恶果
王继芳的叛变在战局上造成的恶果是,由于敌人知道了林彪部队的番号和人数,追击起来更加猖狂,更加嚣张。杜聿明由此了解到东北民主联军已经实力大损,许多关内来的精锐部队减员过半,失去了战斗力。他一改谨慎用兵的做法,调动其精锐,以机械化为先导,一路长驱直入,对小股民主联军的骚扰不予理会,分兵追击民主联军,甚至企图将林彪部队截留在松花江南岸加以歼灭。从5月21日开始,杜聿明指挥部队以多路平行追击方式,对民主联军穷追不舍,国民党军机械化部队迂回包抄,有时候甚至跑到我军前面。国民党空军也飞来助阵,在空中不停地扫射。
5月22日,林彪主动撤出长春。翌日,国民党军不战而得长春。随后又先后攻占了辽源、梅河口、海龙、双阳、磐石、九台、永吉、桦甸、拉法等众多的中小城镇,其前锋部队直抵松花江南岸,因松花江大桥被炸才停下。就这样,杜聿明一路猛追,直到把东北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
东北民主联军不分白天黑夜迈开双腿拼命地向北走,许多部队被打散、打乱,失掉联络。这一时期,是民主联军比较困难的时期。
许多东北野战军老同志回忆:国民党显得大胆自信,一个团一个营就敢孤军深入,完全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兵力、步步为营。这时候我军也顾不上夜行军,只要腿快不被敌人追上就行。国民党飞机在头顶上扫射轰炸,把许多部队都打散了,团不成团,连不成连。有的部队被敌人分割包围,落在后面,与上级失去联系。有的边撤边打,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许多战士牺牲,疲惫不堪。大家都感到奇怪:国民党怎么一反常态,追着赶着打我们?后来才知道是叛徒王继芳造成的恶果。
1946年6月2日,林彪致电东北局说:“渡松花江的部队建制不完全,逃亡和疲惫现象十分严重。被敌人隔断尚未找到的部队,梁兴初部缺一个团,罗华生部缺一个营,万毅部缺少四个营。万部减员最大,有的团只剩下半数。”
黄克诚的民主联军三师也遭受严重的损失。为此,5月24日,他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电报中说:“从1946年3月下旬国民党进攻以来,到长春撤退,我军除南满外,总伤亡1.5万人……干部情绪不高,特别是营以下干部一般有厌战情绪,伤愈后不愿意归队。比较好的要求去地方工作,坏的很多开小差、做生意、做手工,有些干部则装病到后方。”
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政委的梁必业回忆说:“王继芳叛变后,带走我军撤退的命令。敌人不仅知道了我军的部署,还了解了各部队的兵力和主官的姓名。因此,凭借精良的美械装备,放肆地进行追击。几个人坐上一辆吉普车,带上一门炮就可以在公路上向我后撤部队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