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朱元璋是如何完成北伐大业问鼎中原建立大明王朝的?在明朝之前有多次北伐 为什么只有朱元璋北伐成功了?

2022-05-19

公元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从此开始长期的对北元的军事讨伐。

为了能打贏这场战争,朱元璋召开诸将联席会,讨论进攻中原,成就大业的作战方略。会上,朱元璋首先明确这次北伐的意义,他说:“诸位爱卿,已经看到了南方地区近已平定,但中原的百姓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们不能就此止步,企图自守。我们应当果断进攻中原,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救人民于水火,夺取最后的胜利,统一天下。”然后,便与众人商讨进攻中原的作战方案。

刘基说道:“明王政权现在已是地域广阔,百姓日众,实力甚是强大,席卷天下已经不在话下,我认为现在应该长驱直入,直接开赴中原与元军作战了。”此时,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刘爱卿,怎么忘了曾经劝我的话了呢?记得那时刘爱卿劝我,头脑要时刻保持冷静,持重行事,土不可以待广,人不可以恃众,凡事都应慎重行事,必须在战略上重视敌人。”刘基低头不语。

这时部将常遇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擒贼先擒王,只要把那元顺帝捉住了,就什么都好办了,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集中兵力,直捣元都。”朱元璋又是摇摇头。他认为这样的冒险有些大了,俗话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说元朝的势力也并不比我小啊。所以朱元璋并没有采纳他的主张。

最后,朱元璋综合大家的意见,道出了自己对进攻中原的想法:“虽然现在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有麻痹的思想,更不能轻视元军的军事实力。直攻元朝大都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试想元朝的都城已经经营了上百年的时间,战备防御工事肯定已经很坚固了。如果我们贸然深入,在都城下面长时间地消耗我们的战斗力,必将会使我们成为疲惫之师,再说由于补给线过长,万一敌人切断了我们的后路,我们岂不是反而被元军包围起来了吗?粮草一旦断绝,士兵必然会斗志全无,这样无疑给了元朝政府喘息的机会,到那时元朝援兵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我们岂不是到那里白白送死吗?”

为了夺取这次战争的胜利,朱元璋冥思苦想。一方面是大都的坚固,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实力有限,怎么オ能回避敌人的长处,而尽量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呢?这时,朱元璋继续说:“攻取中原的办法有了,我们应当采取侧面包抄的办法,将元军困在中原,叫他们无计可施。元大都为这次进攻的重点,因为那是元顺帝的栖身之地。我们何不先剪去他身边的枝叶,再对付这个老根呢?”

朱元璋走到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前,一边指着地图,一边说道:“我们应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然后再挥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据守,据其户槛,将天下形势纳入我掌控之中。最后再进军元都,这样不仅万无一失,而且在攻下大都后,我们还可以乘胜追击,举兵西进,不久云中、九原还有关陇都会进我囊中了。这样,岂不是更好吗?”刘基道:“主公所言极是,如此一来我们必然会稳操胜券。”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北伐战事正式拉开。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命骁勇善战的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5万,由淮水人黄河,浩浩荡荡分师北伐。出征这一天,朱元璋登上应天城北七里山设坛祭告神袛,向诸将们告诚:“此次北伐乃是奉上天的旨意,是为中原百姓平息祸乱的,重要的是平定中原,推翻元朝统治,解除民痛,安定民生。所以你们此次出师只能打仗,不可扰民。”

洪武元年四月,徐达率兵进占河南府,又连克汝州、陈州、嵩州、钩州等诸州。到了四月底,朱元璋的北伐军已经完成了他所说“撤其屏蔽”、“断其羽翼”、“据其户槛”的作战任务了。

五月底,朱元璋亲自从应天动身来到汴梁指挥战斗,部署进攻大都的作战方案,而且特别告谕各位将领“中原百姓,久为群雄所苦,死亡流离遍于道路。前代革命之际,兵革相加,肆意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你们要引以为戒。克城之日,不要掳掠,不要焚荡,不要妄杀。要做到市不易肆,民安其业。对元朝的宗室,要妥善安置,加以保护,以实现朕伐罪救民的志愿。有不听命者,罚无赦。”

七月二十八日夜里,元顺帝就带着自己的后妃和太子从建德门经居庸关逃往上都去了。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等人成功攻占了元大都。元朝的统治被朱元璋推翻了。

朱元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一年以后,大军进入元大都。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帝王,在此之前的孙权、刘裕、宋孝宗都折戟沉沙。只有朱元璋开创了历史,建立了长达280年的大明王朝。那么明朝的建立究竟拥有哪些因素,明军又是依靠什么打败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呢?

一、朱元璋集团文臣武将俱佳,元顺帝方面一直是混乱和内斗

朱元璋是中国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甚至超过了同为底层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朱元璋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身边的文臣武将都是起到了辅助作用,他自己本身就是杰出的将领。这一点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非常相似,没有大将自己也能上。更何况朱元璋身边人才济济,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文臣武将十分齐全。再加上朱元璋卓越的统筹能力,将这些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就是知人善任,这不是什么类型的帝王都能做得到的。在世界历史上,错用了人造成国家灭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北方的元顺帝水平就差了十几条街了。元顺帝此时已经做了20多年的皇帝,登基初期的那股干劲早就被岁月消磨的干干净净。元顺帝到了后期以后,疯狂的信任太监,而且还是一个朝鲜半岛来的太监。除了宦官专权,元顺帝本人还十分的好色,仅仅是皇后和后妃的数量就是元朝之最。

中央朝政是腐败的,地方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各地的军政长官相互争斗,丝毫没有估计南方正在迅速崛起的朱元璋。在元顺帝方面一共有两个拿的出手的人物,一个是脱脱,另一个是王保保。脱脱因为反对元顺帝的一些政策,最终被迫害致死。王保保虽然忠心耿耿,但是始终无法得到朝廷的绝对绝对信任。

二、长期的战斗,使明军的战斗力超过了元军

从古到今,要想让军队永远保持战斗力就只能使用战争。通过战争的洗礼让那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逐步成为悍不畏死的战士,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今仍不例外。朱元璋的军队是从农民军中锻炼出来的,起初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一般。但是长期的战争再加上名将名帅们的训练,这支军队逐步成为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从大战陈友谅到灭张士诚,再到征方国珍,朱元璋的军队已经适合在任何条件下进行战斗。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正是在强大军队的保证之下,明朝军队最后完成了北伐大业的成功。

与明军相比,此时的蒙古铁骑早就不复当年之勇。此时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时间已经将近100年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将蒙古军队变成了绵羊。当年蒙古军队横扫欧亚欧亚大陆,无数国家为之胆寒。但是蒙古军队统治中国以后,长时间的太平岁月消磨了他们的斗志。到了元朝后期,一些蒙古士兵连马都不会骑了。看到明军的第一反应不是冲锋,而是掉头就跑。真是风水轮流转,曾几何时蒙古骑兵追击南宋军队也是这幅场景。即便有些蒙古军队敢于迎战,由于长期疏于战阵,蒙古士兵已经不是明朝士兵的对手。

三、骑兵和火器的使用,让明朝军队如虎添翼

强大的步兵部队可以打败对手,但是无法全部歼灭对手。每一个强大的王朝都会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汉武帝时期汉军的战马超过了60万匹,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军战马超过40万匹。由于元朝在全国推行养马的政策,这个本来祸国殃民的政策却间接帮助了朱元璋。在朱元璋在南方确定自己的统治以后,他根本就不缺战马。虽然此时朱元璋拥有的战马数量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明初战争的使用次数来看,最少也在10万匹以上。再加上骁勇善战的明军士兵和强悍到极点的常遇春,元朝军队根本挡不住他们。常遇春是标准的骑兵将领,而邓愈则是一个使用火器的高手。在明朝初期,火器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早在大战陈友谅时,朱元璋的军队就开始大量使用火器,如火铳、火炮等等。

而元军还是信仰自己的那一套骑兵冲击的战术,这可就是找死了。元军冲锋,明军使用火器和弓箭轮流招呼;元军撤退,明军的骑兵开始追击。元军打又打不赢,跑又跑不掉。元朝军队成批成批的被俘虏,每次都有那么几万人。正是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朝实现了北伐,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