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吐蕃在七世纪被称为世界第三强国 为什么不向南方的印度进攻?为什么没有吞并富得流油的印度?

2022-05-19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公元7世纪,世界上兴起了三大帝国,一个是大唐帝国,一个是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个就是吐蕃帝国。吐蕃王朝打不过大唐帝国,为何不向南方的印度进攻?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唐朝一直都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所谓的“盛唐”就是指唐朝的时候帝国疆域辽阔、四方来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唐朝,却在多次与吐蕃的战争当中落败,甚至首都长安都两次被吐蕃人占领,仿佛吐蕃就是唐朝天生的克星。

吐蕃与唐朝说起来还真是渊源甚深,两个政权的成立时间都是在公元618年。同时诞生、同时崛起,早在唐太宗时期,吐蕃就组织过大军侵扰大唐疆域,后来被李世民击溃。溃败的吐蕃只得暂时臣服于唐朝,并请求联姻,之后便有了文成公主入藏,两国也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稳定关系。

到了唐高宗时期,实力日渐强大的吐蕃又动起了东进占领唐朝西部边境的心思。高宗咸亨元年,吐蕃攻陷了唐朝西域十八州,唐朝被迫放弃了安西四镇。大非川之战后,唐军被吐蕃军队突袭,更是伤亡殆尽。自此以后,西域的控制权就轮番在大唐跟吐蕃之间辗转。安史之乱的时候,吐蕃大军更是占领长安半月之久,后来虽然被郭子仪赶出长安,但是唐朝西部边境却大部分被吐蕃给吞并。

强大的唐朝东平高句丽、北驱突厥,却啃不下西边的吐蕃。这个中缘由,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其实唐朝之所以打不过吐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实在太“大”了,我们都知道唐朝幅员辽阔、国力强盛。但也恰恰是因为他太大了,导致四面树敌,兵力过于分散。

唐初李世民时期,因为忙于跟高句丽、突厥的争霸,而对吐蕃的入侵选择了隐忍、忽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吐蕃迅速崛起。后来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让吐蕃的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所以到了唐高宗之后,吐蕃才足以与唐朝抗衡。

另外在吐蕃强大之后,唐朝因为地域辽阔,不可能将全国兵力都拉到西部跟吐蕃争霸,反过来吐蕃四周就唐朝一个强敌,所以每一次唐朝与吐蕃对战当中,吐蕃都可以倾全国之兵力对战唐朝的西部兵力,相当于唐朝以“一省之力”对吐蕃“一国之力”,自然唐朝时败多胜少。

如果说唐朝是因为“大”而败,那么吐蕃则是因为“高”而胜。青藏高原素来就有世界屋脊之称,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于唐军而言是艰难险阻,当时对于吐蕃大军确实轻车熟路。面对这样的地理条件,唐朝大军无论是军队战斗力、还是后勤补给都处以绝对的弱势。而吐蕃大军则相反,从高海拔地区到黄土高原,虽然也会有不适应,但是却没有唐军上青藏高原那么大的不适应。再加上游牧民族的补给向来就是以战养战。这种高原的天然因素成就了吐蕃的辉煌,也让盛唐无计可施。

历史上的吐蕃帝国,一度控制了整个青藏高原,并占领了西域等周边地区。当时的吐蕃军队战斗力很强,让唐朝、突厥和阿拉伯帝国都非常忌惮。然而他们却没有像很多帝国那样,南下征服印度河流域。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吐蕃人不是没有向南扩张。相反他们一度控制了比较富庶的恒河三角洲地区。但是由于地理因素、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问题,他们的重心不可能放在南方。

首先,吐蕃人的祖先是源自羌人的分支。他们在今天的甘肃和青海的山区,习惯了高原气候,才开始逐步进入高原腹地。在此之前,这些原始的羌人已经同小月氏和部分印欧斯基泰人混居。他们本身也通过河西走廊与青海到云贵的一条天然走道,维持着中亚与东亚两地的贸易交通线。

所以,在藏族正式成型之前,他们的先民就已经对国际经济和政治走势,有了一个本能的判断。这个走势,即通过丝绸之路-云贵边区-草原北线,运转起来的东西方交流大动脉。这些交通要道的重要性,超过了当时的其他次要线路。比如,多条可能会光顾印度的国际航线。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吐蕃人日后的扩张方向。只有控制了北方,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富。而如果仅仅把精力花在南方,那么除了丰富的粮产外,其他东西还是需要大量进口。奉行交通线控制战略的吐蕃人,就从高原上冲下来,对整个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都保有巨大的优势。

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东西方交通要道,拥有大量的商业与技术资源。后者则是传统的农业产区,也是最早大面积培植茶叶的地方。可以为吐蕃人提供农业战利品。至于南方的印度地区,吐蕃人仅仅控制了最近的恒河流域。如果早上400年,恒河流域可能因为参与到印度河流域的国际贸易,而非常繁华。但在吐蕃人崛起的时候,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已经会继续选择走海路来避开内陆航线。所以,恒河的意义就只剩下农业产出了。

此外,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吐蕃人向南征服的步伐。他们的军队和辎重,只能走有限的几个山口,还要面临尼布尔等地部落山民的袭扰。从成本上来说,实在是耗费太大了。因而在历史上,吐蕃帝国对恒河地区的控制力的最弱的。反之,对北方原先唐朝建立的安西四镇则稳固的多。毕竟,从高原下到平原,比翻过更高的山脉,再走落差极大的山地要便捷太多。这就怪不得吐蕃人执行北重南轻战略了。

盘踞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疆域辽阔,国力强盛,连阿拉伯和大唐都不得不让其三分。阿拉伯和吐蕃打了几十年没占到什么便宜,唐朝和吐蕃打了上百年甚至被吐蕃打进了长安。不过吐蕃雄霸一时,和大唐争,和阿拉伯打,但直到灭亡也没有吞并近在咫尺、富得流油的印度。那么为何吐蕃没有吞并印度呢?

第一,地理因素。吐蕃和印度虽然相邻,但中间隔着绵延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高大险峻,山上终年积雪,连现代登山运动员都感到头疼,不要说古代的游牧民族骑兵,翻越喜马拉雅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退一步讲,即使吐蕃人翻过了喜马拉雅山,后勤补给也是个大问题。上世纪60年代,中印战争中,解放军曾打到了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但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所以不得不撤军回国,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胜利。

第二,气候因素。吐蕃人主要生活在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耐寒不耐热,他们热衷于向寒冷的北方扩张,所以他们不断骚扰进犯河西走廊和西域。而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终年炎热潮湿,热带病流行,吐蕃人根本不适应。吐蕃人曾打到过恒河流域,不过由于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方式所以没多久就撤军了。

第三,政治因素。吐蕃曾两次入侵印度,在印度大肆劫掠,印度北方诸国纷纷投降,吐蕃将整个北印度都纳入了势力范围。由于吐蕃人口不多,文化不发达,两地联系也不密切,加上各国都已经臣服,所以吐蕃没有直接占领印度的必要,只是将印度纳入了势力范围。

第四,军事因素。吐蕃虽然强大,但却危机四伏,到处惹事的吐蕃不得不全力应付大唐和阿拉伯两大强敌。吐蕃疲于应付两大超级强国,哪有精力管印度。等到9世纪吐蕃衰落后,吐蕃想吞并印度也没有余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