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蜀国的实力是最差劲的?为什么实力最为弱小的蜀汉一定要北伐强大的曹魏呢?蜀汉后期无人可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蜀汉王朝是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政权,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灭。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然后将荆州取到手中,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其实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不过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在他取得西川后也称帝为王。
大家对他的军事实力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说他当时是三国鼎立之中最弱的一国。但是,一个国家的强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曹操最开始最强大,但是赤壁兵败之后就元气大伤,实力损失不小。也就在此时,刘备趁机取得了荆州,也就瞬间提高了不少兵力,可以说与孙权的江东差不多啦。即使是这样,还是北方的曹操最强大,孙权与刘备还是只能和睦相处,一起抵抗北方的曹操。
在刘备刚入蜀时,拥有大约3万兵力。赤壁之战中,有兵2万余,包括关羽所带领的水军部队一万多人,刘琦在江夏所率领的一万多人加上赤壁战后夺取四郡收编的兵力,达到3万左右。212年,刘备要求刘璋借兵、借粮还军荆州,援助孙权,可刘璋只给他一部分。而刘璋又发现部下张松私通刘备取蜀,双方决裂。刘备斩杀杨怀,进逼刘璋,刘?、冷苞、张任、邓贤等坚守涪城对抗刘备,但被攻克。攻至绵竹关,守将李严投降。214年,于雒城被刘循挡攻势,战事长达一年,幸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援助,后来刘璋投降,刘备成为蜀主。
后来刘备死亡,蜀汉的命运全交给诸葛亮手中,在平定南中四郡之后,诸葛亮首先重新划分了南中地区的行政区域。之后诸葛亮将蜀汉有治理之才的李恢、吕凯、马忠让他们来管理,这一措施为维护南中地区发展的非常好。后来蜀国的兵力也越来越强,诸葛亮为了完成主公刘备的遗愿,只好北伐灭曹,只可惜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蜀汉少了一位奇才,其实力只能走下坡路,蜀汉政权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蜀汉政权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
所以也就出现了后人常说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政权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最终被曹魏所消灭。
三分天下的蜀国为何实力是最差劲的?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天下九州,魏国得其六,吴国得其二,就剩下一个留给蜀国,的确是十分尴尬。如果荆州还在蜀国手中,蜀国的土地就能翻一倍。而且荆州地大物博,拥有着数十万的人口。在那个人口数量决定一切的年代,人口再增加一倍,对邻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那么来看看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是如何一步步让蜀国从鼎盛巅峰,沦落到三国当中最弱的存在。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可谓是风光无限。远在荆州的关羽知道后,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立马叫上手下小弟对曹魏发起了战争。没过多久,就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刘备的威望和实力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陆逊白衣渡江,一举拿下荆州,随后和曹魏前后夹击关羽,再加上关羽阵营的糜芳、傅士仁叛变,尤其那时候关羽还没有被封神,没有战斗力加持,只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
这场荆州之战,蜀汉失去荆州的领土和人口,以及荆州地区的大部分军队,更是让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一个笑话。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这无疑是致命的。没有人口乜有军队,还怎么和其他势力抗衡?更何况这场战争,令关羽、关平、周仓、赵累、潘睿等人战死,糜芳、傅士仁投降东吴。又因为刘封、孟达没有救援关羽,导致后来的孟达带着上庸三郡投降曹魏,刘封还被套路干掉。这么多人才的凋零,对蜀汉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当然了,还有更加致命的打击,那就是刘备后来的伐吴。大军还没开拔呢,范强、张达就拿着张飞的人头逃往东吴,更是给蜀汉雪上加霜。后来的夷陵之战就更不用说了。黄忠、张南、冯习、沙摩柯、马良、傅彤等人战死,杜路、刘宁等人投降东吴,黄权率领水军投降曹魏,数万精锐大军损失殆尽,就连刘备没过多久,都被气死在白帝城。如此一来,蜀国怎么可能不会最弱?
在群雄争霸的时期,“蜀国”其实就不大,就如同现在“四川”的三分之二加上“云南”的一部分,可以说是非常小的地盘了;要知道当时的整个天下分为九个大洲,就算是在最繁盛的时期也就占领连个州的面积,蜀汗面积也是不停地发生改变,要是分开说的话,有三个阶段;
第一、最为巅峰的时期;公元209年,“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再到214年拿下益州,219年将曹操打败夺取汉中,从此蜀国进入最为鼎盛的时期,刘备也开始称王,总国土面积大概有120万平方公里的样子,确实非常小,大概只有现代一个大省范围。
第二、稳定发展的时期;最初诸葛亮用五年的时候与东吴和好,而且平定南中叛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让民众的得以在和平中稳定生产,恢复了不少的国力,包括政局也逐步向上发展。之后又用六年的时间先后五次北伐,虽说没得到什么好处,但也没有损失什么!至此一直稳定到灭亡的时期,疆土还剩106万公里!
第三、走向衰落的时期;古代战争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个人的野心大与小;219年的时候关羽大败,然后被杀害;222年刘备亲征夷陵没有战胜,导致蜀汉失去荆州五郡,在刘备去世之后,益州南部蛮夷发动了叛乱,也是历史上最为失落的时候,国土的面积缩小到70万;直到诸葛亮执政期间才恢复到106万的疆土。
蜀汉后期,由于姜维的北伐从而损失巨大的国力,虽然很多臣民反对,但是并没有阻挡住;而另一方面有了内讧,直到魏军攻入汉中,也没能有效的防御;从此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众所周知,蜀汉在这三个国家里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都远不是另外两个国家的对手,尤其是北面的魏,但是在刘备登位,诸葛亮治理蜀汉以后,蜀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北伐,尽管屡屡失败,但是诸葛亮还是不曾停下北伐的脚步,那么为什么实力最为弱小的蜀汉一定要以小博大北伐曹魏呢?
首先,诸葛亮在治蜀汉时就敏锐的觉察到蜀汉所处的大环境有多么的不友好,他很清楚的知道蜀汉人力物力都不及另外两个国家,如果等着曹魏从战争中缓过神来,那么以被灭国是早晚的事。正是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时时牵动着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拼尽全力也要在战争方面,不让蜀国处于劣势。
第二,就算曹魏不主动进攻,但是蜀汉国家实在是太小,能够经营的也就是这么大的地方,即便是将蜀汉治理成强国,也不可能跟国土更大,人口更多的曹魏抗衡,蜀汉国家国力的上限就那么高,再运营也不可能会有大的作为。
第三,作为军事家,诸葛亮也知道在军事上如果一味的采取守势,在攻防的高压之下,守方一定会犯错误,而一旦犯错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他选择北伐主要是想占据主动,不断地骚扰曹魏,可以让曹魏国内不能够一心一意的发展国力,如果在这过程中,敌人出现破绽,蜀汉可以占领魏的土地,逐步的蚕食曹魏的有生力量,如果露出更大的破绽,他们就可以抓住机遇,收复中原。
诸葛亮不停的主动北伐,从主观上来说,是拖累了蜀国发展农桑,大量的成年男子都去参加北伐,这是蜀国人口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从全局来看,主动北伐好处颇多,他把战火引到了川蜀之外,蜀国的百姓自然可以趁此机会休养生息,慢慢恢复国力,同时,连年的战争,使得曹魏和东吴始终都在高度的紧张中,他们无暇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心一意的国内发展中,需要时刻关注战局的变化,刚好给了弱小的蜀国慢慢成长的时间。
有哪些原因导致蜀汉后期无人可用呢?
最直接的原因,便关羽败走麦城,和刘备兵败夷陵。
关羽败走麦城,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人口,军队,以及一大批的武将文臣。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谁拥有更多的人口,谁就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再到后来刘备兵败夷陵,更是将蜀汉精锐损失殆尽。这两场战役的失败,让蜀汉损失大批高层将领。如果蜀汉没有据守益州天险,也许夷陵之战后就会被灭国。
三分天下,局势已经大致稳定
刘备入蜀前,益州的老大是刘璋,刘璋的手下也是人才辈出,尤其是张任,落凤坡一战还射死了庞统。之所以刘璋身边能聚集这么多的人才,很大的功劳是因为他父亲刘焉。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拥有蜀道天险的天府之国,在刘焉的治理下是一片祥和,因此很多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便纷纷入蜀,令益州人口大增。
人口基数增加,人才的数量自然也会增加。然而到蜀汉末期,三分天下局势已定,魏国,吴国发展治理的也非常不错,人们不需要颠沛流离,因此就没有外来人口进入益州。单靠益州那九十多万的人口,如何跟吴国、魏国竞争?
蜀国内部,党派林立
三国时期,天下九州,魏国得其六,吴国得其二,仅仅得一的蜀国,内部竟然还分为四个派系,分别为元老派(最早跟随刘备的那一批人),荆州派(刘备进入荆州后的人),益州派(益州土生土长的人),东州派(刘焉、刘璋父子的人)。小小的一个益州,就派系林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都被东州派给坑了,更别说诸葛亮死后,姜维更加无法制衡各个派系,只能无奈的去种田。
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
从刘备去世,再到诸葛亮去世,仅仅只过去11年,结果诸葛亮就去世了,这就足以说明,这11年来,诸葛亮有多么的疲惫。诸葛亮的职务是丞相、益州牧。丞相就意味着他要管军国大事,益州牧就意味着地方上的事情,他也得处理。在事事都要自己处理的情况下,哪能有新的人才出现?
刘禅的昏庸无能
刘禅是为扶不起的阿斗,再加上宦官黄皓的乱政,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都无奈到沓中种田,就更别说其他人了。在这种小人专政的情况下,哪有人才的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