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韩信打仗有多厉害?平民出身的他,从何处学习来行军打仗的本领?

2022-05-19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过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其中不少被后世人们所称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被称为“兵仙”的韩信,他打仗有多厉害?平民出身的他,从何处学习来行军打仗的本领?

有一句众所皆知的话,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说的是韩信很会打仗,用兵如神。

汉代大将韩信到底有多厉害?

他曾背水一战,以3万弱军打败20万强敌。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公元前205年8月,韩信举兵,临晋佯攻、夏阳暗渡,一战下魏而生擒魏王豹。公元前205年9月,韩信再战破代,拿下战略要地阙与、生擒代国国相夏说。携下魏破代之威、据马踏太行之势,韩信大军锐迫赵地、剑指陈余。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历史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在拊手将成之时出现转折。正当韩信势如破竹之时,刘邦却收其精兵以诣荥阳。

于是,韩信只能征募数万代魏新兵,勉强伐赵。时势造英雄,但大英雄却可以创造传奇。公元前205年10月,韩信翻越太行山、兵至井陉口,成就了一段兵家传奇——背水之战。

1.兵力对比:以少战多的既成事实

韩信一方:3万士卒,少量汉军老兵,但主要是代魏新募之卒,除两千骑兵外,主要是步卒。赵国陈余一方:号称20万,具体数字不详,但可以砍一半计算,大约十万吧。因为下魏破代的韩信太嚣张,所以陈余必须兴举国之兵、必须全力以赴。

2.作战目标:双方都想打成速决战

韩信方的作战目标是击溃站、速决战。千里奔袭而三万斗二十万,韩信再嚣张也不敢把作战目的定义为歼灭战。代魏不稳,所以只有兵势速决才能震慑后方。兵锋正锐,所以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得用士气。陈余方的作战目标是歼灭战、速决战。携20万大军、兼本土作战、又以逸待劳,不歼灭就愧见赵地父老了。汉军靳歙部在朝歌击溃赵将贲郝部;汉王刘邦已经马踏邯郸。所以,要扭转战局,赵相陈余只能速歼韩信,而后南下再战。

3.双方统帅:陈余也是英雄一枚

双方统帅都不是善茬,陈余也没有那么不堪。

韩信自不必说,汉初三杰之一、大汉第一名将,千古兵仙仅此一位。陈余确实是书生,但书生并非一定要纸上谈兵、一定要打败仗。郑成功是秀才领兵,但收复了台湾。袁崇焕是进士领兵,但宁远一战、炮毙努尔哈赤。所以,书生不书生,并不是战场必败的决定因素。陈余是有自己政治主张的人。他宁可流亡也不跟秦帝国合作。就此而言,陈余也是个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陈余也是见过世面的。流亡之时见过民间疾苦,反秦之时打过巨鹿之战,他也是一方豪杰。陈余是有个人魅力的。与张耳分裂、兵权被夺。陈余一怒而南皮打渔,但却有几百人跟着他一起走。陈余打过胜仗。张耳被封常山王。但他基本上没当几天王,就被陈余给赶跑了。都是带兵的名士,陈余要强于张耳。有政治主见、有实践阅历、有个人魅力,还有战场表现,所以陈余也是秦末枭雄。

4.李左车之计:陈余也有自己的苦衷和算计

李左车建议陈余坚壁不出、以逸待劳,而自己带兵三万阻韩信后路。此计着实诡谲,韩信也是叹为观止,所以战后奉李左车为上宾。

但陈余为什么不采纳?原因就是陈余的作战目标是歼灭战、速决战。他就是要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快速歼灭韩信的全部军队。他要赶紧结束赵国北部战事,才能回兵对付刘邦。而韩信呢?

正如李左车而言,长途奔袭、大军在前,而辎重再后、转运乏力。所以,韩信也要一场速决战,他不愿困于坚城之下。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李左车之策不用,韩信才敢兵下井陉口。所以,战争是博弈而不是诡计,你能想到的敌人也能想到。陈余用李左车之计,韩信宁可在太行山上耗时间,也不会跟他背水一战。

5.一正一奇:背水一战的设计没有那么简单

所谓正,大军夜渡绵蔓水而后背水陈兵扎营坚壁。背水列阵,并非让大军毫无遮挡地站在河边,然后等着20万赵军冲过来对砍。韩信要是真这么干,那些当兵的也不干。因为你韩信真是在让他们送死。背水陈兵,而后扎营,建立营前壁垒,这才是背水。所谓奇,就是两千骑兵间行奔袭至赵军营垒侧翼,相时而动。

正面大军要不避生死。让一群“有利就上、不利就跑”的市侩之兵全都站在战场上,然后一个一个地杀,一直杀到赵军溃散,而后再列队屠杀。奇兵两千就是要趁赵军倾巢而出之际,将汉军赤旗遍插赵军营垒,人为制造赵军恐慌。赵军恐慌,便会乱阵溃逃。而溃逃的赵军,人在多也只能是被屠杀的羔羊。

6.简单直接:陈余就是要团灭韩信

陈余则是以逸待劳、择机而动,就是要等来韩信大军,然后20万人集体冲过去、团灭韩信。陈余的想法没毛病。20万人,吓都能把韩信的几万人吓死,更何况铺天盖地、喊声震天地杀过去。而且赵地自古就是天下精兵之所,而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彪悍赵卒对阵六国,谁都没服过。长平一战,被白起活埋四十万。但始皇帝攻灭六国之时,赵国仍旧难打。原因就是民风彪悍。在赵地壮士看来,除了虎狼秦兵,其他一切不过尔尔。

7.完美脚本:双方都想这么打

井陉之战,既是按照韩信的设计打的,也是按照陈余的设想打的。背水陈兵,韩信出军营前叫阵。但陈余却按兵不动。他要等,必须得等到汉军全部到齐,然后自己才能一鼓作气。陈余不想再费一回事,打完一场击溃战、再去打另一场击溃站,必须一战定乾坤。韩信明白陈余再等什么,既然你在等我,那我便与君一会。

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一场野战对决就此拉开大幕。壁前展开的韩信军阵,就是陈余算定的“不过尔尔”,他们一击即溃。但陈余没算定韩信的“背水”军阵。这群置之死地的“不过尔尔”,已是退无可退、逃无可逃。

他们就如韩信所设计的:站在战场上一个一个地杀,要么被人杀、要么杀人。于是,陈余一鼓作气而团灭韩信的计划落空了,落空了就只能撤。因为“再而衰、三而竭”。陈余不犯这种错误。但是,回过头来的赵军士卒,看到的却是“满营尽插汉红旗”。

8.昨日重现:又一次长平之战

李左车为韩信设计的“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却成了赵军窘境。当真前不得斗,前面是一群站在那里一个一个地杀的“背水锐士”。当真退不得还,后面已是“满营尽插汉红旗”,汉军已得赵营壁。长平之战的战国赵卒,就是这样的窘境:前不得进、后不得退。人屠白起但一喝,四十万人齐被坑。

于是,恐惧就像瘟疫一样席卷了全军,自相践踏、军阵自乱。杀红了眼的韩信背水军阵继续整齐着队列,向前推进着、屠杀着。士气大振的两千精锐骑兵立即由奇转正,开始干骑兵该干的事:追亡逐北。赵军一个也跑不掉。

因为阵型全乱,他们只能是待宰的羔羊。因为前后夹击,他们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因为井陉绝地,这里立山成井、无处可逃。于是,成安君陈余被杀于泜水、广武君李左车被俘于乱军。

9. 兵仙谋略:一个一个地杀,杀到最后一个人

第一次希波战争,希腊一万人、波斯十万人,希腊胜而波斯败,希腊战死192人而波斯死了4500人。温泉关之战,希腊300人而波斯60万人,希腊不胜而胜,在几天的时间里300人杀了2万人,平均一个希腊人要杀70个波斯人。

扎马会战,罗马胜而迦太基败,罗马死1500人;迦太基人战死两万、被俘一万五。以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维克托•汉森的《杀戮与文化》。

罗马和希腊的作战方式,没有奇谋诡计,也没有什么精彩。他们就是站在战场上一个一个地杀,杀到最后一个人为止。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

宏观是文化制度的因素,而具体则是兵源的因素。希腊人和罗马人,他们有财产、有荣誉的公民兵。而波斯人呢?却是一群雇佣兵和工农兵,他们胜则劫财、败则散逃。雅典人按照财富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和第二等人可以当骑士、第三等人可以当重装步兵,而第四等人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站在战场的希腊和罗马士兵,他们为国而战,也为自己而战,可以一个一个地杀、杀到最后一人为止。没有任何自贬的意思,但我们的历史确实多是击溃站或围城战,而很少有这种歼灭战。只有秦战国曾经有过此种雄风,因为战场上的秦军锐士也是一种类似的公民兵。

他们的财产有秦法保障,他们的作战有爵位激励,为国而战就是为自己而战。所以,战国秦兵是虎狼之兵,可以被打败但很难被击溃。背水之战的核心关键不是那2000骑兵,而是韩信的“背水军阵”。他们被韩信置之死地,所以也能站在那里一个一个地杀、杀到最后一个人为止。

10.陈余之败:他少算了自己是本土作战

赵地壮士,自是豪迈、甚是勇武。但是,他们做不到一个一个地杀、杀到最后一个人为止。他们见利则聚、见败则逃,稍有风动,便会溃逃。所以,韩信的2000骑兵“遍插汉军旗”就可以制造赵军恐慌。

而恐慌的赵军士卒就会四散奔逃。而且,他们一定会四散奔逃,因为他们都是本土作战。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这是潍水之战时,军中谋士对龙且所做的战前分析。

这个分析非常重要。它说明了本土作战的一大弊端:本土作战的齐楚之兵,是有地方跑的,他们从战场上逃走,就可以直接回家。于是,诸侯本土之兵很容易被打成溃兵和逃兵。

11.背水之战: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名将徐晃要模仿韩信的背水之战。

结果如何呢?徐晃摆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从早上一直骂阵到晚上。但蜀汉大军就是不出战,任你叫阵、看你演戏。等到徐晃准备领军回营了,蜀汉大军则大开寨门,黄忠赵云左右两翼包抄而来。

于是曹军大败,落入汉水者不计其数。马谡失街亭则是另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搬硬套。马谡不听先锋王平当道扎营的建议,也要玩一场“背水之战”。这个王平就是徐晃的那个副将王平,后来投降了蜀汉。王平肯定恨死了韩信,自己的两任上司都是因为铁粉韩信、效仿背水,所以带着他一直打败仗。

自命不凡的马谡非要放弃水源之地、非要上山扎营、非要把大军置之死地,他一定要模仿兵仙韩信。尽管找不到可堪背水的“死水”,他却找了一座堪为死地的“死山”。而结果就是曹魏大将张郃断其“死地”水源、溃其“背水”大军,一战略街亭。

此类战例,在历史上还有许多。有的是被迫逼入背水死地,但却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逆转,而是到了死地就死了。有的是自我设计背水死地,但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结果就是落个“死地”必死的结果。所以,韩信有毒,真不能轻易学。

我们都知道韩信是出身平民,那么他的这些本事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其实最早的时候呢,还要追溯到韩信他这个人的性格呢,可以说,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而且她在她小的时候他在地里面放牛的时候呢,可以说他就经常会拿一些石头笔画排兵布阵。

可以说当时的韩信呢,因为她没有特别好的环境,所以说让他就自己整天钻研整天研究而且他又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所以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呢,他只要看到一些兵书的话,就会非常的喜欢,无论通过何种办法,他都会想尽全力的然后去。所以说,韩信的这种非常厉害的能力呢,带兵打仗的,能力完全都是靠他自己的那种坚持不懈爱于学习的这种奋斗的精神啊,而得到的。

所以说呢,通过韩信的故事,我们大家也可以看的出来,无论是任何人,只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而且哪也有大的度量,又勤奋刻苦的话都能够成功的,并且他当时的韩信可以说就是因为他有着如此大的能力,最后呢才能受到刘邦的重用。可以说这也是为了他的这一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所以说,韩信这个人物还是很让人们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