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历史上的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真实的董卓并非三国演义里那般只有愚蠢、嗜血和贪色

2022-05-19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董卓作战勇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后来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三国演义》里,“董卓乱政”可以说是群雄割据的开端。而在演义里,董卓被刻画成贪财好色,残酷暴戾的形象,十足的大反派,可以说是“万恶之源”。那么,真实的董卓是这样吗?在本篇文章里,八卦君结合史料记载,来为大家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董卓。

时间回到东汉末年,桓帝时期,在陇西这片土地上,一个比较富有的小地主家庭,诞生了一个名叫董卓的小孩,他从小就显示出同龄人与众不同。要知道陇西这片地方,是一个胡汉杂居的地方,在这里除了汉人,也有大量的羌人,而羌人是令东汉最为头疼的东西,从东汉立国以来,羌人叛乱就没有停歇过,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因此被称为“百年羌乱”。

自然而然,这片地区羌汉矛盾十分严重,汉人既恐惧,又仇恨羌人,然而董卓作为陇西地区土生土长的汉人,从小却没有别人那样对羌人的畏惧,反而和羌人来往,甚至到羌人生活的地方去游历,结交了一帮羌人的酋帅,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后汉书.董卓传》载:“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

董卓得到这一帮酋帅的友谊后,就回家去耕田了,东汉时期没有科举,想做官,只有靠上级领导赏识,董卓虽然勇猛,奈何还没遇到伯乐,于是只有回家种田。那些酋帅就去探望他,董卓二话不说,把自己家里的耕牛杀了招待诸位酋帅大哥,要知道,在生产力低下的东汉时期,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法律更是严厉禁止私杀耕牛,但是董卓偏偏就这么做了。而他的做法也让酋帅们觉得,这个人豪爽仗义,值得结交,于是把自己家牧养的牲畜赶来,送给了董卓一千多头牲畜。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董卓懂得适时放弃微小的利益来换取更大的利益,并不只是那一千多头牲畜,而是和酋帅们更加深厚的友谊,足以看出董卓人际交往的智慧,而结交羌人,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果不其然,经过这件事以后,董卓就以“健侠”闻名于陇西,他的表现被地方官看中,招募他做了州兵马掾,守备边塞。

董卓终于得到了能够尽情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他勇猛的表现被羌胡深深的惧怕,别人马背上只有一副弓箭,而董卓马背上有两副弓箭,在马上他能够同时左右开弓,如此的与众不同的他,得到领导赏识,被推举为羽林郎,跟随中郎将张奂打击叛乱的羌人,因此作战有功,被封为郎中,赐给了他九千匹缣。

一般人可能就拿着这些财富想着买田做土豪了,而董卓此时又表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他把这九千匹缣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士兵,自己一点都不要。当一个人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的时候,他必然不会只在乎眼前,懂得分享利益给其他人的人,他也会被其他人推向成功。《后汉书.董卓传》载:“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

作为一个又有能力,又得到部下爱戴,又得到上级领导赏识的人才,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提拔,此后董卓的官职就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蹭的往上冲,从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到东中郎将,持节。在中平元年,影响了大汉四百年历史的大事发生,在这一年黄巾起义,大汉朝廷再无力集结大军征讨,从而恢复了州牧制度,允许各地自筹军队粮饷消灭叛军,拉开了汉末军阀割据的序幕。

董卓因为代替卢植讨伐张角战败被处罚,但在那一年的冬天,羌人再次叛乱,以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为首领,北宫伯玉又劫持了边章,韩遂二人给自己做大将,假托诛除宦官为名劫掠雍凉,董卓素有健侠之名,在羌胡之中名气很大,朝廷自然也就想依靠董卓平定叛乱,并以平定黄巾之乱的皇甫嵩为主将,董卓为副将。

但皇甫嵩讨伐不利,于是朝廷改派司空张温去带兵,希望能够打开局面,羌胡素来骁勇,所以汉军征讨一直不利。此时的董卓仗着自己劳苦功高,不把总指挥张温放在眼里,但是让董卓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此时的狂傲,让他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当时孙坚也作为将领跟随张温讨伐羌胡,孙坚竟然直接建议张温以董卓目无主将为罪斩杀董卓,不知是孙坚看出来这个人以后定将祸乱天下,还是说单纯的执行军法,董卓后来也是吓出一身冷汗。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次讨伐要无功而返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十一月份深夜流星落下,照亮叛军大营,战马嘶鸣,让边章,韩遂以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匆忙决定撤兵,董卓探听得知,大喜过望,趁机带兵追击,大破叛军。

董卓率兵追击与羌胡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次仗,结果不小心追击的太过深入陷入了羌胡的包围圈,粮草断绝,粗猛有谋的健侠董卓毫不慌乱,在河床上修建堤坝假装蓄水捕鱼,暗地里却指使军队偷偷从堤坝下逃走,然后挖开大坝放水,羌胡反应过来想追的时候,河水漫溢,根本无法渡河。董卓从而全身而退,当时一起去打羌胡的一共有六支军队,其他五支都吃了败仗,只有董卓一个人安全的把部队带回来了,可以看出董卓有勇有谋,颇有急智。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载:“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

正因为董卓一直都表现的比别人优秀,所以他渐渐的开始膨胀,从一开始那个追寻着理想的少年,逐渐被官场的污浊浸染,被权欲之心蒙蔽了双眼从而堕落,也不再是那个豪爽仗义的健侠,反而变得心胸狭隘。后来中平三年,韩遂杀了边章,北宫伯玉再次叛乱,和汉阳贼寇王国联合,朝廷让董卓和皇甫嵩再次合作讨伐,董卓的意见与皇甫嵩不同,当时陈仓被围,董卓想要救援,皇甫嵩却认为陈仓城防足够防御,只需要以逸待劳就可击败叛军,事实证明皇甫嵩的判断是对的,而豪爽的健侠却因为皇甫嵩大出风头从而记恨皇甫嵩。后来把持朝政时,董卓一度想杀掉皇甫嵩,若非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董卓差点就把皇甫嵩给下狱诛杀了。

从此骄狂的董卓在他疯狂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目无朝廷,拥兵自重,驻守河东以观时变,最终等来了何进招募天下勇士进京诛杀宦官的勤王诏书。何进的这番“骚操作”导致宦官们决死反扑,自己被杀,朝廷中枢群龙无首,一系列巧合之下,让董卓“拾起了掉在地上的最高权力”,开启了“董卓乱政,群雄割据”的剧本。

上帝与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董卓专横跋扈、暴虐不仁的一面也逐渐显露出来,屠杀无辜官员平民、焚烧洛阳……种种罄竹难书的恶行使他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最终,董卓死于王允和吕布的联合谋杀,尸体被插入灯芯做成了连烧多日的“大蜡烛”。董卓死了,死有余辜。我们不能只看到《三国演义》中他那暴虐的一面,还要认识到他了不起的一面,凭着不凡的军事、政治才能,他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舞台上占据了重要而又极不光彩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