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学霸”康熙大帝曾经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是真的吗?

2022-05-19

今天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二百年前,据说,康熙皇帝曾经以“龙儿”为名,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

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是个著名的全才人物,他通晓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他一生好学,在位六十一年,几乎年年如一日的早起学习,最后,死都是死在书屋中,绝对算得上皇帝中的学霸。那么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有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呢?

从技术层面考虑,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古代的科举考试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步骤,相当于县考,省考和国考。探花是最后国考的名次,必须经过前两轮的选拔人选才能参加。不是任何人说参加就参加的。

其次,清代殿试由礼部主考,皇帝钦定主考官,主考官能不认识皇帝?

再次,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帝深居后宫,由太监告知题目,自己在家考试。这里仍有常识错误,要知道,殿试的内容是由读卷大臣拟定若干选项,最终由皇帝亲自圈定,作为考题的,也就是说,题目都是皇帝自己定的。

再说了,这个场外做出来的试卷也是到不了阅卷考官的手中的,每场科考人数是一定的,考官不可能不核查试卷数量吧?

康熙皇帝的聪明好学,在皇帝中是不多见的,至于后世附会出他亲自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的传闻,无疑是不可能的。

正逢高考,千军万马独木桥上拼知识、拼运气、拼爹,而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平时的学习成绩,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时期,有时,影响考生成绩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贿赂考官,且看几则当时文人们揭露“高考”丑态的绝妙对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举行乡试,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落弟的考生群情汹涌,把五路财神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以铁链捆锁于供奉孔子的明伦堂,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作为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起一幅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是位盲人;赵子龙是三国名将,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幅对联巧用典故,暗嵌上两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二人“有眼无珠”,不识贤惠,难分良莠;揭发他们贪财枉法,见利忘义,“一身是胆”,无法无天。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者多为勋贵子弟。于是落第考生哗然,满城散发传单,抨击矛头对准姜宸英和李蟠这两名主考官,传单上有醒目对联一副:

老姜全无辣味;

小李大有甜头。

联中借为佐料的“姜”,跟借为水果的“李”,含沙射影,语意双关,令人叫绝。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士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一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横批:口大欺天!

这幅对联巧妙地把“吴省钦”三字拆开,缀成联句,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位吴大人声名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