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当今社会多有观点认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以投资为收藏目地的成分太大,艺术拍卖难以体现艺术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或文化历史价值。甘学军先生在这一点上持赞同态度。他认为现在国际上却有此潮流。现在的艺术市场已经不是传统收藏的感觉,已经成为一个投资的市场,甚至是投机的市场。毫不讳言的说,现在中国的高端部分――亿元部分,就是投机市场而不是收藏市场,相反在一些中端或偏低的部分倒是收藏的市场,有一些文人化的东西,有一些历史人文价值的一些东西,倒是得到很多人的爱好、收集、研究,我觉得这样就很好。我一直在不同场合宣扬这个观点:中国现在有一些人是有家产的,但是缺少家学。家学的载体是什么?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就是收藏。你收藏什么东西,就会体现出你是什么样的品位,体现出你在这个你所处的时代里个人所焕发出来的文化精神。
从根本意义上讲,什么是收藏?其实,仔细想想,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去收藏,客观上都实现了一种"传承",是一种公益行为。不论什么性质的收藏,都客观的促进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让很多人因此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收藏也具有遗传性,你的后辈会把你的行为继续下去,你的家学就会渐渐形成。你便是一位有家世的和有家学的人,而你的家庭也便会成为文化内涵深厚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仅仅是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繁衍生息的要求,而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有积极的追求了。所以我一直强调说通过收藏来建立和提升自己的价值。如今,虽然很多人不是很明确地追求这样的价值,但是他们有意无意的收藏行为却具有了这样的积极因素,这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有一些人当初进来可能报有投机的目的,从价格入手的。人的天性会去想知道这个值5000万而那个值500万?为什么它们这么值钱?导致它们价格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东西那么受人追捧?看似通俗的问题,却让“收藏”的概念潜移默化的进入这些投资者的心里。当你了解藏品背后的艺术,历史,以及文物价值的时候,只要你是个有感情的人都会被它感染。这是人的天性,人的天性就会向往美好而具有故事(历史)性的东西。一个人一旦拥有艺术品以后,一旦离它很近了以后,一定会被它所感染的,这就是人类对艺术品的神奇创造!没有办法,艺术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它赋予精神层面很多玄妙的、说不清楚的东西,你会被它感染,你的情绪会受它的影响,你的生活方式也会受它的影响,甚至节律都会受它的影响,这就是一个艺术品神奇的地方,也是艺术品被人追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于是你会发现拍场上很多人志在必得,这个时候的“志在必得”已经脱离了投资的概念,完全是人们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就是我喜欢!我一定要占有!基于此,在宏观层面上,我还是正面地和积极地评价和看待这个市场,我对这个市场的未来还是抱有良好的预期。
高端和低端收藏投机成份太大
当然,今天我们国家的艺术市场乃至全球的艺术市场还是存在很大弊端的。就中国的现状而言,今天我们所谓“收藏”,已经不是传统收藏的感觉,已经是一个投资的和投机的市场,而在中国更是能嗅到投机的意味。现在中国艺术市场高端的部分――亿元部分,就是投机市场而不是收藏市场,它不关乎国计民生,是一帮有钱人在游戏、在博弈。收藏低端部分是指打着收藏的名义经营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的低档产品的所谓“艺术品”(还包括假字画,高仿品一类),它是在整个艺术市场氛围的带动下引发出来的投机行为,如果说亿元部分的投机还有一种价值导向的作用,那么这种低端市场的投机完全是纯投机性的。因为门槛很低(价格低,要求的专业知识也不高),它会吸引很多普通大众去参与,但是因为缺乏文化内涵而且充斥了大量的伪劣产品,所以带来的危害性很普及很深远。目前收藏的这两端都是一种投机。
其实这个市场中端的部分,现在看看还是蛮健康的,有很多作品学术地位能得到充分重视,有历史的、有文化的、有艺术内涵的东西,它就会受到追求,它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对收藏入门者的告诫
现在艺术品市场中,很多是刚入门的藏家,他们在这个领域里的经验太浅,很容易被误导。希望媒体不要总是报什么奇迹,报什么天价,那一晃就过去了的,谁报都可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人,就应该是深层次的市场观察者。媒体大量的报道“天价”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收藏者。现在艺术品市场投机成份太重,媒体是需要担负一定责任的。
我在与任何媒体接触中,都会说“奇迹”(指天价)是不会发生在你们中间的这句话。面对那些收藏爱好者,我会说奇迹之所以不会发生在你们中间,因为奇迹是寻常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叫奇迹,要不然怎么叫奇迹呢?一般的收藏者没有这个机遇、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在收藏入门之时,不要去幻想拥有什么“天价藏品”。喜欢收藏,应该看博物馆,或者你买一点真实东西去把玩,体会这个艺术品所对应的那个时代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不是把收藏作为投资,以小搏大,拿一千块钱搏十万块钱,这是不切实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