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袁崇焕到底冤不冤?皇太极千里奔袭上演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暗战

2022-05-19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第51战:京口扰袭战

战争概述: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皇太极率八万精兵绕道蒙古,避开明朝的宁远山海关一带的防区,千里奔袭,十月二十七日突破大安口,至十一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京师震动,诏令各路兵马勤王保京。皇太极围点打援,全歼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增援部队,而对袁崇焕的宁远军却避而不战,最后自行撤退,施行了一出绝妙的反间计,假崇祯皇帝之手除掉了自己最大的对手袁崇焕。

将帅星数:★ ★ ★ ★ ★ ★ ★ 皇太极 袁崇焕 毛文龙

图:皇太极(刘恺威 饰演)

图:袁崇焕

图:毛文东

精彩星数:★ ★ ★ ★ ★ ★ ★

政治影响星数:★ ★ ★ ★

综合星数:6★ ★ ★ ★ ★ ★

战争类型:暗战——借敌人之手除掉自己的心腹之患,皇太极贡献了一出教科书式的案例。

宁远之战【关于宁远一战详情,更多点击:大明帝国的红衣大炮有多厉害,让努尔哈赤七大恨上再加一恨】,是萎靡不振的明王朝的一针强心剂,打破了后金军队对明王朝不败的神话,让大明的君臣们都看到了解决北方后金问题的希望。

这次胜利也让袁崇焕名声大震,成为明王朝声望最高的将领。

明王朝的政坛随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木匠朱由校(天启帝)识趣地离开了人间,并没留下子嗣,让年仅十六岁的兄弟朱由检捡到个大便宜,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和只喜欢木匠活的哥哥相比,朱由检年轻却有大志,立志要力挽狂澜,做一个尧舜之君。他上台不到两个月,就铲除了魏忠贤及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大规模平反冤狱。一时全北京都沸腾了,人们在街头巷尾奔走相告,饮酒狂欢,庆贺大明王朝又出了一位明君。

后金方面,宁远之战折断了一代战神努尔哈赤的翅膀,在宁远之战后半年逝世,他的第八个儿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

皇太极面临的是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在政治上,他的七个兄弟都对他继承王位不服气,而三个位高权重的哥哥在旁边盯着他,干得不好,皇太极随时可能下课。

而后金国内的经济形势逐步恶化,境内发生了可怕的灾荒,每斗米涨到了八两银,盗贼蜂涌,治安恶化。

军事上,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再度派兵围攻宁远棉州,明军守城二十五日,再度挫败了后金的进攻。

明王朝的军事胜利,让原本徘徊观望的朝鲜站到了明军的阵营,已经归顺后金的蒙古喀尔喀五部也倒向了明王朝。

这一切等待着皇太极着手解决。

皇太极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首先编户为名,大批释放奴隶,改满汉同屯为满汉分屯居住,并出台了《离主条例》,修改了《逃人法》。这些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广大民众,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原本一触即发的国内矛盾渐渐平缓。

而政治上,皇太极开科举士,积极推行汉化。

在军事上,为了打破明王朝的三面进剿,解除后顾之忧,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派三万八旗大军征讨朝鲜,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迫使朝鲜签订城下之盟,臣服后金。通过这次征讨,皇太极还掠夺了大批财物粮食,缓解了国内的粮荒。

皇太极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但他真正要解决的,是那个在宁远城的杀父仇人——袁崇焕。

一个是极富进取心的年轻皇帝,一个是威名远扬的传奇将军,大明王朝上下对崇祯、崇焕这对君臣组合充满信心。

崇祯铲除阉党后,第一件事就是启用因为不满阉党专权在家赋闲的袁崇焕。崇祯连下两道圣旨,先任命袁崇焕为左都御史,就在袁起程来京的路上,崇祯又下一道圣旨,加任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蓟辽、登、莱、天津军务,成为了几乎掌握天下一半兵马的边臣。

可见袁崇焕在崇祯帝朱由检的心中分量有多重。

一个是血气方刚的皇帝,一个是热血沸腾的大臣,两人的会面后来被历史上称为平台召对。

在平台召对上,君臣交谈融洽,而袁崇焕则夸下了决定他命运也是大明命运的一句海口:

——五年之内收复全辽。

后世常说袁崇焕好忽悠,但其实袁崇焕的一生中,不过说过两句大话,第一句是当年袁崇焕单骑巡阅塞外,回来后说给我钱给我兵,我一人可守辽东。“五年之内收复全辽”是第二句。

两句话将袁崇焕的一生推向不同的走向。

袁崇焕再赴辽事,直面皇太极。

这时两个人都没有选择亮剑,而是选择了和谈。

两个人都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假惺惺的和谈;皇太极国内矛盾不断,政治基础薄弱;袁崇焕希望通过和谈争取时间,将辽西各城堡都恢复起来。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遣使吊孝,双方开始“眉来眼去”。

与皇太极征服朝鲜的同时,明军正加紧抢修关外三城(大凌河、小凌河、锦州)。皇太极当然不能容忍明军将这三座城修筑成铜墙铁壁,于是发动攻明之战。此时锦州已修筑完,大、小凌河尚在修筑中,后金军队一到,修筑一事半途而废。

袁崇焕返辽,再次重奏和谈高调,皇太极说要和谈可以,除掉毛文龙再说。

后金每一个人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皇太极,心想袁崇焕会这么蠢,做出这样自断其翼之事吗?

毛文龙,山西平阳府人,初为王化贞部下大将。当初王化贞任辽东巡抚,派毛文龙率二百人从海上抵达镇江沿海岛屿,开辟根据地。毛文龙不负众望,策反了镇江城中将士,袭取了镇江城。汤山、险山、宽甸等辽东地随之响应,掀起了新一轮的抗金高潮,给后金带来极大的威胁。广宁失守后,毛文龙退据皮岛,从海上不断袭击后金,令后金片刻不得安生。

袁崇焕与毛文龙,是明王朝在对后金的战争中保持心理优势的两个点。

袁崇焕会轻易杀掉毛文龙吗?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争取时间的假和谈,袁崇焕大概也不会笨得下出这步棋。

然而毛文龙不但成为了皇太极的心病,也成为了袁崇焕的心病。

对于全掌辽事的袁督师,毛文龙并不怎么买账。袁崇焕对后金战绩骄人,但毛文龙也不是吃素的,从率领二百余人打入敌后方,到盘踞皮岛拥兵数万,亦是一方豪杰。袁崇焕为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督蓟辽、登、莱、天津军务;毛文龙官亦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加太子太傅,授尚方宝剑。

这样一个有战功、有实力、有官职的封疆大吏,与袁崇焕发生矛盾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事实上,再赴辽事,掌握明王朝一半兵马的袁督师与部属的合作就不怎么愉快。当年和他一起镇守宁远取得大捷的满桂就因与其产生矛盾而被调离辽西。而他和辽东经略王之臣之间在要不要与皇太极议和的问题上也是意见不一致,最后朝廷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经抚不和的局面,召回了王之臣。

皇帝不加节制的重用,大权独揽的袁崇焕越来越独断,而五年后收复全辽的承诺也让他不再拥有一颗沉静的心和精准的判断力。

杀毛文龙换将,揽毛文龙盘踞海岛的几万兵马为己所用。

袁崇焕作出了一生最大错误的决定,也是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最大昏招。

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袁崇焕至双岛,诛毛文龙。

袁督师杀毛文龙,深入毛部,迅雷不及掩耳,干得很漂亮,但结果却是很糟,毛部顿时四分五裂,一只抗击后金的力量从此消失。

皇太极听到毛文龙被诛的消息,笑了。朝鲜已平,毛文龙已死,后金的后方已无威胁,他接下来可以上演一出酝酿已久的好戏。

崇祯二年十月二日,皇太极率八万后金兵避开宁远和山海关,绕道蒙古,对北京实施千里奔袭战。

这次出征,后金内部的争议也相当大,有人认为长途深入腹地,后勤补给都有很大的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关门合围。

皇太极还是果断地选择出征,或许只有他才明白这次出征的真正意图。

十月二十三日,后金的大军抵达长城脚下。此时的长城年久失修,后金军从大安口、龙井关突进,三十日抵达遵化。

虽是千里奔袭,但皇太极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城下等待解遵化之围的援兵。

被袁崇焕称为“辽东三杰”之一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四千兵马援助,被皇太极吃掉,赵率教殉国。

十一月三日,歼灭增援之敌后,后金军才开始攻打遵化,城破,遵化巡抚王元雅上吊自杀。

后金大军直奔蓟州。蓟州距北京一百七十里,是通往北京的重要门户。

袁崇焕听到皇太极破关而入的消息后,知道了整个事件的严重性,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蓟州,在蓟州一带作好了布防。

皇太极没有在蓟州与袁崇焕作任何纠缠,甩开袁崇焕,直奔通州,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通州距天安门仅四十余里,崇祯皇帝终于听见了后金人的战鼓声。

袁崇焕见皇太极弃蓟州奔北京,又率大军追赶,保卫北京。

在北京城下,皇太极的军队大败宣府、大同来增援的侯世禄、满桂部,却与宁远军稍作交锋便败北,败得很假,埋下了第二个伏笔。

皇太极最后所需要的只是找人散播袁崇焕通敌卖国的消息,并将它传到崇祯皇帝的耳中而已。

后金军队撤离北京。接下的日子里他们在京郊一带旅游,先后攻克良乡、固安,并到房山金太祖、金世宗宗陵进行了祭祖活动,回来时又到北京郊外。这时皇太极已经见不到袁崇焕了,他的反间计生效了:崇祯将袁崇焕打下天牢。计谋得逞的后金终于可以放手与明军一战了,满桂等三十余将战死,黑云龙、麻登云等大将被俘。一直到崇祯三年二月初一,皇太极的八旗大军才决定班师,回东北进行春耕生产,留少量军队守备所占各地(很快被孙承宗率兵收复)。

皇太极的千里奔袭战,粉碎了大明君臣五年收复全辽的幻想,先借袁崇焕之手除掉毛文龙,再借崇祯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焕,一石两鸟。毛、袁一除,明再无可独当一面的大将。

北京扰袭战后,剩下的事就是崇祯帝对袁崇焕的秋后算账了。或许对于崇祯帝来说,袁崇焕要钱要权要人,他可以忍,甚至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他也可以忍,但是袁崇祯五年复辽的海口夸下,换来的却是后金军队的长驱直入,这无疑是让皇太极在崇祯的脸上打耳光。

所以即使皇太极没有播下反间计的种子,袁崇焕的结局恐也难善终。

而皇太极的反间计或许给了崇祯皇帝台阶下,掩盖了这对君臣一时热情下的盲目与冲动。

袁崇焕被定为叛国大罪,于崇祯三年十月被处寸磔之刑。行刑时,北京百姓莫不拍手称快,出银购其肉而食之,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可悲又可叹的结局。

皇太极的千里奔袭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奇袭战和反间战的完美结合,也是明亡清兴的关键之战,在与袁崇焕的斗智斗勇中,皇太极笑到了最后。

最重要的是,通过此次的入关扰袭战,皇太极找到了一种入关模式,即绕道蒙古,折长城而入。之后的十几年中,皇太极先后五次入关,每次都给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带来了致命打击。而每次退兵后,崇祯皇帝都会处死一批战败的官员(据统计,死在崇祯皇帝手里的官员有辅臣一人,尚书四人,总督、督师七人,巡抚十一人)。而清兵入关扰袭与中原兴起的国内农民起义一唱一和,每次当明王朝把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差不多的时候,清兵又入关了。明王朝首尾不能相顾。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清宁宫中猝然病死,留个了四岁的儿子和一个新的时代。

这场战役留给了后世太多的谜团和猜想,袁崇焕是抗清英雄,还是通敌卖国,毛文龙到底是通敌该诛,还是如当年岳飞一样承受不白之冤,杀毛文龙,是否是皇太极与袁崇焕和谈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成了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争论不休没有定论的话题。

本文为夜狼啸西风今日头条独家首载,如转载请注明作者署名,尊重版权为谢

敬请关注夜狼啸西风最新历史作品:《两宋烽烟》(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热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