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关于滑县木版年画相关资料介绍
木版年画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至今已经有了悠久历史,当时风靡全社会,很是流行。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木版年画艺术分布,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滑县地区的木版年画,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了解一下有什么特色?滑县木版年画相关资料介绍一、发展历程滑县木版年画始于明洪武年间,明朝中期,滑县木版年画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
1506年,滑县慈周寨乡前二村的韩朝英(又名韩国栋,1476年—1537年),对木版年画的制作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从此,这一艺术珍品走出了春节时段,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供奉、张贴,并有居家装饰示人明志的作用。韩朝英的创新不仅使自家的生活因此而富足,还带动了滑县木版画走向兴旺。滑县木版年画经过世代流变,于清朝乾隆年间形成了韩凤岐、韩凤仪、韩凤祥为代表的三家作坊,分别是“兴隆号”、“兴义号”和“兴盛号”,制卖活动持续到民国时期。鼎盛时期,甚至有山东、山西、河北、甘肃等地的经纪人常住滑县,等候画品,然后批发买卖。解放前夕,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制年画艺人纷纷改行,开业生产的作坊屈指可数。1958年前后,由于历次运动等原因,滑县木版年画愈加衰落。当时,有的艺人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把老画版埋藏于地下、房顶、墙板内,保住了一些版面,但许多珍贵的版面则被毁掉永久的消失了。直到1962年,政策放宽,木版年画市场开始复苏。以慈周寨李方屯村全村为例,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户将近200人制作年画,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板,一人一天平时能印100多张,全村全年能卖出100多万张年画,一张卖四、五块钱,跟当时的小麦一个价。外来的画贩有时需要住上四、五天才能买到年画,并且每张年画都须政府委派的专人盖章,作为纳税的手续。文化大革命期间,滑县木版年画又被作为“封、资、修”的产物,不能留一块一版,被迫停产,有些老印版又被埋在了地下、屋顶等处。
文革后,将这些版面挖出后,试探着制做一些,但生产量很有限,也销售不动。改革开放后,滑县木版年画作为民间手工艺珍品,收藏和观赏价值日益提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并喜爱,艺人们在相互交流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整理,使滑县木版年画得以恢复,艺人又开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地位。2006年,滑县木板年画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列入“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民间木板年画抢救项目”的重点。二、艺术特色1、色彩滑县木版年画以淡黄为主色,一般不用紫色对比。多数作品使用一种浅红色,经过艺人的处理,使画面火爆而不刺眼,强烈又和谐,画面显得雅致而温和。滑县木版年画追求的是装饰色彩而不是写实色彩,套色方法是以平涂为主,追求单纯、明快、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以大黄、大红、大绿、朱红为主。其特点是不太注重调和而强调对比,但又并不一味追求色彩的对比,在滑县木版年画创作中,红、黄这一组邻近色更能渲染出热闹喜庆的场面,也是其成为画面主色调的重要因素。滑县木版年画更多的是追求色彩的装饰效果,它的色彩也都是以装饰效果最为常见。在很多年画作品中,写实色彩使用的很少,画工运用明度的对比、冷暖的对比,使最为简单的颜色组成了变幻莫测、丰富艳丽的彩色世界。滑县木版年画画幅大的都是先用线版墨印,然后着色。人工着色彩绘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且半透明,比较淡雅精细,整个画面气氛祥和而又充满喜庆。2、造型滑县木版年画的造型更多采用概括简化的表现手法,人物造型粗犷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年画艺人们用一段口诀传承了年画艺术造型的基本规范:“年画画得好,头大身子小”,“不要一个眼,十分八分才凑巧”。意思是说年画如果想要让人喜欢,首先在造型上要注重运用夸张手法。民间艺人根据物象的自然特征进行大胆夸张或取舍,形成鲜明的造型特点,更具艺术效果。例如年画中关公的形象经过艺人们的夸张,画面显得马小、人大,身小、头大,等等,将人物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年画在造型上还采用民间传统意象造型手法,具有一定程式化倾向,因而特定的图形就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形与形的组合也会产生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鸡与“吉”象征大吉大利;羊音近“祥”,有吉祥之意;“鱼”表示年年有余,象征着富贵;石榴、葫芦象征多子,等等,这些程式化的图形都源于自然,既有美的形式,也包含了深刻的精神内涵,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传统工艺美术里的龙凤造型,以及民间美术中赤红色的猪、金色的鲤鱼等,都与年画里吉祥图案的象征意义雷同,都寄托着人们理想的生动形象,两者都有吉祥之意。3、构图滑县木版年画的构图十分讲究,其画面具有完整、对称、均衡、简练疏朗的特点。
艺人们还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使年画达到充实、饱满的效果,将人物造型经过夸张变形,使其刚好适合于所需要的图形之中,无论是方还是圆,都能够完美地表现单纯、喜庆、吉祥的主题。中国传统年画的形式有好多种,有的是条幅式构图,有的是斗方式构图,还有圆形构图,等等,画幅有大有小。滑县木版年画大的以卷轴中堂为主,有的画达到六尺长,如神像画《七十二位全神图》和祖谱画《拾贰名义》,还有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神像画《天爷》也达到五尺长,还配有对子,很适合挂在堂屋正面的墙壁上。小的大多门画大小。画面热烈、单纯、夸张,但看起来又有一种和谐美;在人物众多的画面中,运用均衡对称的手法分割画面,采取分层排列,主次分明,其版面复杂而清晰优美。将众多形象安排得井然有序,规则整齐。形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灵巧变化和方向上的呼应,打破了严格的对仗,达到了规整和灵活的统一,有一定的装饰性效果,显得生动丰富、和谐有序。
三、制作工艺县木版年画采用印绘结合的制作方法,基本程序为:绘稿、雕版、印刷、涂色,仍然保留着这种最原始的制作工艺。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都是先在木版上进行黑白二色的“墨线”印制,然后由人工再根据画中人物、神像的身份、官职等等,分别进行涂彩和彩绘。滑县木版年画的版用料很有讲究,它的刻版是梨木板。印制时需要先用黑颜料打一层底色,印制出来墨线后再手绘,一般都印制在宣纸上,也有少部分印制在布上。所用颜色多为大红、大黄、大绿、蓝色、紫色等。滑县木板年画以工艺精细,人物造型粗犷豪放,线条刚劲有力、饱满匀称,颜色艳丽,构图讲求对称均衡,富有乡土气息而广泛流传。滑县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繁杂,起稿、雕刻、印刷、着色、装裱等工艺全部为手工工艺。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构图层次分明,画面明朗清新;雕刻线条流畅,结构轻松,灵动自如;色彩丰富、迤逦雅致,画味极强,有浓厚的国画韵味。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是节日装点、祈福纳祥、精神崇拜、先祖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民间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