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张居正首进内阁,三驾马车个个能力超强,为什么失败了呢
节选自《千古名相:郦波评说张居正》,中国工人出版社
徐阶在扳倒严嵩之后,把高拱与张居正都快速提拔进了内阁,尤其是张居正,在徐阶的关照下,几个月内连升了n 级,以42 岁的年龄,一下子成了内阁中最年轻的副宰相。
隆庆元年(1567)的内阁,这时可谓是人才济济,号称三大治世之能臣的徐阶、高拱、张居正齐聚内阁之中。
当然除了这三个能力非常强的人之外,还有老成持重的李春芳、老实巴交的郭朴和陈以勤,这三位都是老实人,基本上也就是个陪衬。
徐、高、张三人就不一样了。徐阶久历政坛,和严嵩明争暗斗十几年,政治经验那不是什么丰富不丰富,而是随便一划拉,那就是一箩筐啊!
高拱的行政能力那更是非常的杰出,《明史·高拱传》里说他是“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也就是说,他的行政能力非常强,强到什么地步?超强。《明史》里说,有个什么事到高拱手上,绝对不会积压下来的,有工作立马做掉了,行政工作效率非常高,没有留到第二天的。可见这个人的能力有多强!
张居正那就更不用说了,他要是稍微差劲儿一点儿,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万历新政了。
所以,这三位简直就是个完美的组合,再加上年龄上也刚好是老、中、青三代,这个领导班子的梯队建设也堪称是最理想的。因此,有很多人都认为,其实隆庆朝刚开始的时候,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可惜,就像柏杨先生在讲中国人的劣根性的时候所说,他说中国人单个看都是一条龙,可在一起就成虫了。
为什么呢?喜欢窝里斗。
事实上,就成功的因素而言,比能力因素还重要的是性格因素。高拱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心眼儿太小,再加上脾气急,又沉不住气,这下隆庆朝开场的好局,就给搅黄了。
按理说,高拱把张居正引为知己,两个人在香山盟誓,互相“期以相业”(《明史·张居正传》),那感情还是不同寻常的。所以,对于张居正的快速发迹,高拱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想法。但高拱这种人太过情绪化,他对张居正没意见,并不代表他对徐阶没意见。徐阶扳倒严嵩之后,等到嘉靖帝一死,隆庆帝一登基,立即借隆庆的名义草诏告谕天下,为那些在严嵩手下以及在嘉靖朝蒙冤受屈的官员平反昭雪,这就叫“拨乱反正”,是一件极其得人心、顺民意的事儿!所以,参与这项工作,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暗示了你在中央权力层的核心地位。当时这事儿徐阶也做得稍微欠考虑了一些,他只让张居正参与了这项工作,而且是让张居正参与了领导工作。这一点,我们以前分析过,张居正在后来给徐阶的亲笔信里曾明确提到过,他说:
丙寅之事,老师手扶日月,照临寰宇,沉几密谋,相与图议于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张太岳集·书牍十四·答上师相徐存斋》)
这句“相与图议于帷幄”,就是说张居正是和徐阶共同商议、策划这事儿,并不只是一个助手;而“不肖一人而已”就是说内阁中只有张居正跟着徐阶干这件功德无量的事儿。
这下高拱就不乐意了,他倒不是妒忌张居正,他是恨徐阶:心里说,这事儿你徐阶怎么能不让我参与呢?怎么说我比张居正的资历也老多了,我又是隆庆帝资格最老的老师,你们借隆庆帝的名义起草诏书,收买人心,怎么能不经过我呢?所以,高拱后来在徐阶下台后重新执政的时候,就“尽反阶所为”(《明史·高拱传》),也就是把当初徐阶、张居正进行的平反昭雪的工作全部推翻,概不承认,可见这个人的气量真的不是太大!
就在平反昭雪工作开展的时候,还有一件小事,让高拱认定了徐阶就是自己的对头。
有一个言官叫胡应嘉,他闲着没事儿,弹劾了高拱一下。
对于言官现象,我们现代人可能没什么感受,在古代那可是官场上一大文化现象。我们中国人喜欢说“文死谏,武死战”,那就是说文官要死于抗颜直谏,武将要战死沙场,那才是死得其所,算是最有荣耀的事儿。
这个“文死谏”的“谏”,就是说话,就是议论,不管你喜不喜欢听,我爱批评谁就批评谁。这又被历来看作文人气节的一种表现!所以,宋明以来,汉族知识分子就好斗嘴、就好党争,说起来都是打这个“文死谏”的根子来的。
在孔孟之道影响下,历代王朝还都对这一点更加以鼓励,所以明代的言官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系统,叫六科给事中。他们可以“风闻言事”,就是没根据、没调查研究也可随便议论朝政、弹劾大臣。对于这一点,张居正也非常厌恶。所以,他后来执政的时候,就不准这些言官说话——老是空议论,就干不成什么大事儿了。
这个胡应嘉是吏科给事中,专门可以就官员的作风、生活什么的发议论。有一次高拱在大内值班的时候,因为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溜回家去搬家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说高拱因为一直没生儿子,溜回家是“植树造林”去了。
不管是为了什么,这事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儿,可是胡应嘉知道了,就郑重地上了一本弹劾高拱,说他不配当内阁大臣。
这一下高拱鼻子都气歪了!但他确实值班时间溜回去了,所以还不好说什么。隆庆当然不会因为这种事处罚他的老师,这事儿也就没什么下文。
但高拱心里头这口气憋得难受啊,他就琢磨这个胡应嘉跟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怎么会冲着他发难呢?
人就怕瞎琢磨,很多事本来很简单,自己关着门、捂着被子一琢磨,就变复杂了。高拱在家琢磨了半天,突然琢磨出味道来了——这个胡应嘉跟徐阶可是同乡,会不会是徐阶指使的呢?
这种念头一出现,就压制不住了,高拱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儿。
没过多久,这个胡应嘉刚好也犯了错误,内阁要拟定处理意见。因为也不是什么大错误,所以徐阶就主张从轻处罚。但高拱不干——好不容易逮着个报复的机会,主张一定要从重处罚。结果,徐阶作为首辅就很为难——其实他跟胡应嘉倒还真没有什么关系,但考虑到作为言官的给事中有很大的势力,所以他权衡了一下,还是较轻地处罚了。
这下高拱一看,好啊!胡应嘉果然是你徐阶的人,看来上次的事也是你徐阶背后指使的了。再加上徐阶“拨乱反正”,居然起用张居正都不用他,这下高拱的心头火“腾”地就烧起来了。他马上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徐阶。
你徐阶不是手下有言官吗?我高拱手下虽然不多,但还有一两个。你让人弹劾我,我也让人弹劾你!
于是高拱就指使手下一个叫齐康的言官来弹劾徐阶。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齐康被其他言官痛骂不算,言官们又把矛头一齐指向了高拱,说他挟私怨报复胡应嘉,又莫须有地指使齐康攻击徐阶。这一下犯了众怒了,虽然有隆庆护着,高拱也不好意思在京城待了,于是提出辞职,回老家了。
可高拱虽然走了,言官们之间你骂我、我骂你的争吵还没断。到了第二年,徐阶也受不了了——还是有高拱一派的言官在攻击他啊!所以,他想想自己年纪也大了,跟严嵩斗了十几年也算是看破红尘了,况且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张居正也完全能挑大梁了,所以他急流勇退,提出辞职,彻底回家养老了。
徐阶辞职归隐是真,高拱辞职只不过是一时的隐忍罢了。
等到徐阶退了,高拱利用和内廷宦官的关系,以及他和隆庆的关系,没过多久,就回到京城,官复了原职。这时候老实巴交的李春芳是内阁首辅,他很清楚高拱与隆庆的关系,也很清楚高拱的野心与为人,所以不久之后也主动辞职了,把内阁首辅的位置交给了高拱。
- 上一篇:揭秘中国古代皇帝的菜谱竟然是为了催情
- 下一篇:争霸中原,耶律德光建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