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八一南昌起义,他为我军送大礼,亦敌亦友的国军名将张发奎

2022-05-19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国共产党员和贺龙(注:贺龙在南昌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等领导的革命队伍在南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枪,这一枪意义深远,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这一天后来也被定为我军的建军之日,八一建军节。

                      

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枪为什么会在南昌打响,很为后来很多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今天回顾八十八年前那段光辉岁月,有一个人对这段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那就是在南昌起义中与我党亦敌亦友,当时南昌方面的最高长官,国民武汉政府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

张发奎,(1896-1980),名逸斌,字向华,广东韶关始兴人,客家人,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1915年加入粤军参加第二次反袁之战,后来一度为孙中山先的贴身侍卫,1923年任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第三营营长。陈烔明叛变孙中山,张发奎率部与叛军战于翁源。陈炯明遣前陆军小学校长翁式亮致函发奎称:"师生之情,爱护之心始终如一,希迅速来归,免贻后悔"。发奎旋以"师恩难忘,恕难从命"。回绝,毅然率部退入始兴仙人洞据山相抗,为时半年。

1923年孙中山重返广州,张发奎举兵驱陈,以讨陈之功升任团长。7月,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张发奎任独立旅旅长。

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张发奎率领的独立旅在热汤与二十倍于己的敌军遭遇,激战一天,最后等到友军的支援,终于击溃敌军。东征后张发奎升任十二师师长。

张发奎的成名之战还是1926年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之战,北伐伊始张发奎率部进军湖南与第十师担任湘江东岸作战,连克醴陵、平江,在汀泗桥大败吴佩孚部,30日,四师再攻克贺胜桥,直逼武昌。同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张发奎率十二师援赣,首战马回岭,全歼孙传芳谢鸿勋部,继又协同第七军克九江取南昌,旋回师武汉。

                                图:汀泗桥大败吴佩孚部

                                                                     图:四军叶挺独立团

他率领第四军在北伐中战无不胜,被称之为铁军,其部叶挺独立团更是声震天下。1926年底张发奎的12师晋升第四军,张发奎任军长。武汉粤侨联欢会赠"铁军"盾牌一块,纪念四军功绩。

                                   

1926年张发奎部从中原地区北伐前线收缩回武汉,扩充、整编为隶属武汉政府的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任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辖第4、11、20军,第4军军长黄琪翔,政治部主任廖乾吾(中共党员),参谋长叶剑英(中共党员)。第11军军长朱晖日。第20军军长贺龙,政治部主任周逸群(中共党员)。

                             图:《人间正道是沧桑》中董建昌(张志坚 饰)与杨立青(孙红雷 饰)的关系是张发奎与共产党员部属的一个缩影

    张发奎能够短短几年从一个营团级指挥晋升为方面军团司令,与他在第一次共国合作期间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协同作战不无关系,他手下的爱将,共产党员很多,如叶挺,和他的私交就极深 ,张发奎后来的回忆录记载了一个小故事,1925年9月,叶挺还是第四军参谋处处长,当时叶挺将军正在追一个女孩,可人家那女孩表示喜欢的是纯爷们,在前线当指挥官的一线主帅,张发奎得知后让叶挺去当三十四团长(后改任独立团),于是才有了声震天下的独立团团长。

             图:张发奎将军对叶挺有知遇之恩

                                                              图:任4军第73团团长的周士第也被张发奎认为是“他的人”,不可能参加起义

当时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共产党员已达2000余人,而且皆为张部的军事骨干力量。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张发奎站在汪精卫武汉政府这边支持国共合作反蒋。

随后宁汉合流,共产党人的处境日益艰险,作为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统帅,张发奎对于清共一事并不积极,他的政治态度还是同情共产党。对蒋介石(后来包括汪精卫)发出的辑共清共命令,张发奎一直消积拒绝处理,比如当时基本由共产党员组成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当时汪精卫政府想收缴武汉分校学生的枪枝,将分校解散,分校学生为了自卫,仓率撤出武昌城,借野营战斗演习为名,在洪山以东地区盘旋,张发奎表示愿意收容武汉分校的学生,编为第二方面军的军官教导团,那只部队没赶上南昌起义,但后来成为了广州起义的主力部队。

可以说张发奎的政治态度对后来南昌起义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因为张倾共的政治态度,直到192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常委会上,共产国际方面仍然不同意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共产国际代表加仑甚至说他已经与张发奎达成了一致意见,张同意率二方面军回粤,并承诺不排斥以叶挺以首的共产党人在军队中任职。

                       图:以加仑为代表的共产国际方面一直在争取张发奎支持参加革命

张发奎虽然同情并反对在自己军中排斥共产党,但思想境界并没有到达革命者高度,对此已到南昌准备秘密起事的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共产党人比共产国际有更清醒的认识,而随着蒋汪方面的层层压力,张发奎也在考虑清共的问题,一度与汪精卫以开会为名想把贺龙、叶挺等将调虎离山到庐山,解除兵权。

但共产党人没再给张发奎后悔的机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共产党人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指挥自己的手上的枪。

南昌起义枪响前,张发奎对共产党人发动的起义有所察觉,他7月31日带领自己的俄国军事顾问和警卫营从九江前往南昌德安,那里有周士第的七十三团驻扎,张发圶认为周是他的亲信,断然不会参加起义,在到了马回岭时铁路已被起义的部队所断,张发奎还企图以自己的威信解决事端,在列车上高呼:“我是张发奎,你们的张总指挥,我命令你们停止前进”。

当时负责指挥起义的聂荣臻元帅看到老张出马可能会影响军心,于是指挥机枪手朝天鸣空扫射。张发奎听到枪声,跳下列车,率领十几名侍卫兵逃回九江,当然聂荣臻部也没有追击。

回到九江,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精锐的张发奎开始“清共“,和共产党“分手”,方式却极其平和,他请共产党人离开自己的部队,他甚至派了一架车,送当时担任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等二十多名共产党员去南昌,对离开二方面军的共产党人还发了遣散费。

图:张发奎在南昌起义后派车送郭沫若等共产党人去南昌

南昌起义共产党人带走了张发奎的大部分精锐家底,使他失去了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的资本,故对共产党他算是爱恨交杂,偏偏又总爱遇到共产党人,1945年,他还给自己身边的一对地下中共党员下属夫妇进行证婚,他问二位属下,你俩是不是共产党员?(傻瓜才会说是),随后他像是自己对自己总结一样说:“两个都是或都不是你们都可结婚,就怕你们一个共产党一个国民党,费事一个当鳏夫,一个当寡妇”

                                             图:张发奎为地下党员夫妇证婚

这段描述也算是他和当年众多共产党党员部属们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的一个影射。

南昌起义后,张发奎多次联合冯、白等反蒋,抗日战争爆发,张发奎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组织武汉保卫战等役,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不遗余力。而国共第二次内战,他公开表示反蒋反内战,主张与共产党和平共治天下,不愿再为老蒋卖命,1949年后,张发奎没有选择去台湾,也没有留在大陆,而是去了香港,甚至还在香港搞了个第三势力,那是后话。                     图:晚年张发奎

1980年,张发奎将军病逝于香港,终年85岁,当年他的部属,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电其家属:“"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特电致信,尚希节哀。"

和共产党人,他算得上是亦敌亦友,而在八一南昌起义,他为我军送上的大礼民,就成了我军的建军大业。

  看看出自张发奎部的中共高级将领,你就知道当年八一南昌,张发奎送给共产党人的礼有大多了:

                         

叶挺将军(高发 饰):南昌起义前任11军副军长,24师师长

                                                        贺龙元帅:南昌起义前任20军军长

                                             叶剑英元帅:南昌起义时任第4军参谋长

                                                林彪元帅:南昌起义前任第11军25师73团三营七连长

                               陈毅元帅:南昌起义前任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


聂荣臻元帅:南昌起义前任11军党代表


陈赓大将:南昌起义前任第20军3师6团1营营长

                                               

 粟裕大将:南昌起义前任第11军24师,任教导队班长

                    

张云逸大将:南昌起义前任第4军25师参谋长

许光达大将:南昌起义前任第4军炮兵营见习排长

出自张发奎部的还有周士第上将、肖克上将、赵尔陆上将、陈奇涵上将、杨至成上将等。


若未牺牲,55年开国授衔必授大将以上军衔的我军优秀军事家?

大将粟裕如何在苏中七战七捷中秒杀国军名将李默庵

1945:林彪杜聿明争分夺秒闯关东


敬请关注夜狼啸西风最新历史作品:《两宋烽烟》(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热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