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为什么在晚清时湘军的战斗力最强悍?湘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是什么?

2022-05-19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为何在晚清时湘军的战斗力最强悍?湘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是什么?

1851年,当广西的洪秀全在金田举起旗帜反抗腐朽的清政府的时候,太平天国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城陷地,一路北上,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开始,清政府的官方八旗军队和绿营军已经被太平军彻底的消灭,已经腐败的绿营和只会玩鸟斗鸡的八旗军,是没法拯救大清了,所以咸丰皇帝就下旨,允许汉人地主举办团练,自己征募军饷,用以抵抗太平军。

在这个情况下,作为汉人地主的曾国藩就抓住机会,奉旨回到湖南老家招募军队,这就组建出了影响晚晴命运的一支军队:湘军。湘军的兵员一开始都是征募的老实的山民为主,军官大多提拔文人儒生,军队纪律严明,忠诚且服从该命令,平时的也注重训练,且训练刻苦,不搞花架子,这让第一次和太平军交战的湘军,很快的崭露头角。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湘军内部又以同乡、同宗族、同僚、师生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这样就比传统的绿营和八旗军更加的团结,在这些军队构成的问题上,湘军可以达到进可视死如归,退可后退有序,内部团结所以实力是越来越强大。

在军队的武器方面,一开始湘军也是大刀长矛,一窝蜂的冲上去砍杀,但是这种情况对付山贼还可以,用来对付太平军,明显就让湘军吃了一大亏,再加上当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一些先进的地主官僚,也都看到列强的武器的强大,清政府输也就是输在了坚船利炮上面,所以后来湘军就马上的向洋人购买先进的枪炮,这样的湘军才形成了强悍的战斗力。

在军事装备更新换代的时候,曾国藩看到的更加长远,要使得自己的武器永远先进,就必须有自己的兵工厂,不能受制于人,所以就在安庆开办了军械所,还培养现代军事人才,兴办实业等等,都是的湘军的战斗力达到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只军队。

湘军的崛起,归根到底还是跟曾国藩独特的军事头脑和战略眼光分不开的。

首先,他不盲目顺从朝廷的方案,有自己的主见。传统的团练目的以保卫地方治安为主,对部队的战斗力要求不高,按照这样的要求练出来的兵,要拉到战场上参加战斗那肯定不行。并且一般以小团为单位,比如说,以县为挑选出的民兵,就在本县集中训练,以后也主要负责维护本地治安,而整个省城的主力军部队,还是绿营军。曾国藩明白绿营军难成大器,于是刚刚进驻湖南省城时就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练兵,他向朝廷递交了一份折子,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大概就是说,在省城里成立一个大团,再从周边地区曾经参与过训练的民众中挑选出身体强壮、动作敏捷的人,集中在大团里训练,这个方法效仿的就是戚继光,选兵求精不贪多,练兵要找对方法,不急于求成。清政府此时被洪秀全闹的焦心不已,无暇计较这与传统的团练有何不同,批准了他的奏折,跟他说,怎么做无所谓,你只要尽心尽力练兵就行。于是周边其他营都纷纷集中过来,一起参与曾国藩指挥的规范化训练,湘军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有时候还会去镇压附近的农民起义。到了1853年,湘军规模已经很可观了,除了左、右、中、辰四营外,还有几个分散的营队,士兵总数也由最初的1000多增加到了4000多。

其次,遇到矛盾时他懂得避开,单独找个安静的地方继续练兵。他在湖南练兵时,朝廷还交给他一个“剿匪”的任务,他在执行任务中难免会触及到当地官员的一些利益,有时候还直接行使诛杀匪徒的权利,这就给当地官员一种越权的感觉,其实这不能怪他,朝廷让他剿匪,又没明确规定权力范围,在执行公务时他也只能按照自己想法直接办案。他还把周围的绿营将士也集中到大团里一起训练,那些将士不堪其苦,自然对他心存怨怼。

曾国藩只一心想着办实事,自然不理会他们的不满,甚至还经常上书弹劾不谋正事还阻碍他的地方官员,最后终于使得两方剑矛盾重重,曾国藩难以再在湖南立足,只得带着湘军到了衡州。到了衡州后他广招兵丁,并将部队重新编制,进行统一的训练,还筹建了水师部队。就过了半年,水师部队已经扩充到了17000多人,战舰也有360多艘,整个湘军战斗力大增。

再者,他善于纵观全局,把握住关键点。第一,他细心观察绿营军后,发现他们不堪其用,便另起炉灶,单独练兵;第二,太平军有水营,于是便有针对性地练了一支足以与之匹敌的水师。而这两点也是最重要的,都与湘军的成功密不可分。

当太平军西征大胜的时候,长江中游的绿营军早已所剩无几。此时曾国藩率领湘军北上,跟太平军对峙一年,收回了两湖和皖赣地区很多要地。而这个时候的湘军,也成为了可以与江南、江北两大营旗鼓相当的队伍,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曾国藩办团练之前,并无带兵经验,完全是一个书生,他是自学成才,老师便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所以我们看到,两支军队各方面都很相似。

首先,两支军队都奉行精兵战略,兵力都很少。曾国藩带领湘军打了那么多年,部队数量一直不上万,他按照戚继光的方法,坚持精兵策略,打下武汉后,面对十余万太平军,他把湘军从八千裁撤到五千。他的老师戚继光,与倭寇打了多年,部队数量甚至从未超过四千。

第二,严格选择士兵。戚继光的部队,并无多少武林高手,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曾国藩的士兵主要是山民,将士之间大多是同乡、亲戚、师生关系,依靠乡党宗族力量维持凝聚力。同时期的其他部队,主力是游手好闲之徒,因为“好男不当兵”,他们平时偷鸡摸狗,打仗时却一触即溃。

第三,严格选拔将领。湘军将领几乎全是读书人出身的儒将,他们练兵认真,更擅长在部队做思想工作。在曾国藩看来,能够用思想凝聚全军,才是最好的将军。将军们仿效曾国藩,每天对手下士兵训话,所以湘军的纪律和凝聚力都很好,战场上往往以少胜多。

第四,将士们的高工资。光玩虚的不行,必须有实在的物质基础。戚家军与湘军,将士们的工资都很高,其实做到这一点很难,湘军早期只是团练,朝廷不拨付军饷,主要依靠地方士绅捐款。湘军普通士兵的月薪是4.2两,是绿营兵的3倍,可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这样,士兵们也就能心无旁骛地训练、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