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究竟有多伟大,为什么被后世称为与长孙皇后比肩的贤后?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贤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马皇后究竟有多伟大,为何被后世称为与长孙皇后比肩的贤后?
权力总是伴随着欲望,纵观历代帝王,几乎没有人能长情到一生只爱一人。即使是贵为一国之母的皇后,也依旧难挡色衰而爱弛的无奈。
但有这样一位皇后,即使人老珠黄都能得到帝王的独宠,她就是明朝孝高慈皇后马秀英。正是因为她的仁慈和贤惠,朱元璋才得以大展拳脚,成功从草根逆袭为坐拥天下的帝王。不可否认,朱元璋确实有问鼎天下的实力,“奋起淮甸”,不到十年便成就了一番大业。
可是,若论姻缘,朱元璋就比刘邦差的多了。
在认识马秀英之前,朱元璋穷困潦倒,父兄的后事也只能用草席解决,根本没人想嫁给他。直到遇见马秀英,他的际遇才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朱元璋曾经放过牛,也做过和尚,虽然他没有刘邦那么多的风流韵事,但两人的老婆却都是别人“送”的。
不同的是,朱元璋是因为家境贫寒娶不了老婆,而刘邦却是因为名声不佳,娶不到老婆。
至正十二年,朱元璋投靠了郭子兴,彼时他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和尚,而郭子兴却是当地有名的财主。他因为忍受不了元人的欺负,在濠州发动了起义。朱元璋聪慧过人且广得人心, 郭子兴为了拴住这名爱将的心,将义女马秀英嫁给了他。
马秀英天资聪颖,不过,脾气很倔。马老爷子遭到仇家追杀,便把马秀英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这郭子兴两口子,对这个乖巧的小姑娘,视如己出。平日里,教她认字,画画,刺绣,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姑娘渐渐成为了一个能读些史书,还能写会画,也能刺绣的大家闺秀。
这么一个好姑娘,就嫁给了当时把脑袋别在裤腰上,正在从军的朱元璋,而保媒的正是郭子兴两口子。因为,朱元璋的表现深得二位的满意。没想到,郭子兴不但是朱元璋承上启下的一位恩人,也是赐给他的这段传奇婚姻的人,着实让他大踏步了一下。
如果说朱元璋管前线,那么,马秀英则是后方的保障。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死了,从此,朱元璋接过了帅旗。更让朱元璋高兴的是,马秀英终于与自己有了爱情的种子,她怀孕了。不过,家中虽有好事,可前线至关重要,高负荷的打仗,让这支部队用毅力撑着场面。
朱元璋为大局着想,愣是和士兵们同喝一碗粥,共保一座垒。而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的马秀英更有大量,她牺牲小我,为了支持食不果腹地朱元璋部队。为了前线的生活保障,宁愿自己在后方饥肠辘辘也毫无怨言。
她不懂打仗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为了士兵们能打场胜仗,甘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帮士兵们缝缝补补,她还亲手锥鞋,干得井井有条,士兵们苦在身体,却甜在了心里。
直到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期间,陈友谅的军队在城外叫嚣,城内的军官百姓们都在准备逃难,紧要关头要是自己先乱了阵脚,会不攻自破的。此时,除了朱元璋在奋力抵抗,马秀英也展现了一名军事家的姿态,从自己家中拿出了钱财,犒劳士兵,让士兵更加感动,这才稳定了军心。有这样的老婆,能不打败陈友谅吗?
朱元璋的戎马生活基本结束了,一家人搬进了明亮的宫殿里,一个当上了皇帝,一个成为了皇后。而马皇后并不是居得华丽,忘记了曾经的风餐露宿。她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俭朴作风,粗衣粗茶,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感染周围的人们。
自从那个情窦初开的猛小子朱元璋,见了那虽为大脚的马秀英之后,这颗心就死死地拴在了她那里。马秀英看着这个心中的绩优股,抱着过上好日子的信心,与他一同打拼。可是,马秀英每每想到自己嫁人的时候,总是对自己母亲早逝,父亲跑路的那段身世,伤感至极。朱元璋见她总为这事伤心,待到封赏的时候,将娘家人也划了进来。可马秀英却坚决推辞,她是不想让外戚执政,以防祸乱。
可是,马秀英又有啥亲人可言?不过是朱元璋给她的一点心理安慰,便追封了马老爷子为徐王,母亲为夫人。并且设立了祠祭署,由于亲人严重地“缺斤少两”,竟让邻居们帮忙主持奉祀一事。
婚后,除了前阶段地艰苦创业不说,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必然少不了三宫六院。由于,朱元璋夫妇的恩爱及患难与共,马秀英成为了正宫皇后,也就是明朝开国以来的天字第一号夫人。那么,后宫的事宜自然落在了马秀英的管理之中。马秀英是一个成功的后宫管理者,由于她热衷读史,经常取宋朝贤后的做法来参照。她们贤能的共同之处,往往用仁厚之道,作为安家之本。
家小的时候,有朱元璋的体贴牵挂;家大的时候,就要靠自己的臂膀牵挂后宫。后宫本身就是一个人多嘴杂的妇女圈子,少不了吱吱喳喳,以及嫉妒心。马皇后就深刻地理解女人们的这个弱点,为了让这些女人能安安稳稳地陪王伴驾。如果皇帝宠爱而封的嫔妃,马皇后都会入朝时以礼数相见。
自己做出一个合格妻子的典范给众嫔妃们看,什么事也为这些人担当着,成了一名宽厚仁慈的中宫领袖。后宫的这些妃子和宫人们在马皇后的带领下,相处的十分融洽,这无不体现着天字第一号的招牌魅力的所在。
说到底,马秀英从一个孤儿,到一个国母,靠的就是这一等一的人格魅力,不但朱元璋钦佩,并且服众后宫,汇泽天下。平日里,求贤护贤,在朱元璋发脾气时,劝诫朱元璋。
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
马皇后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家法,经常翻阅查看。有人说,宋朝的皇后太过仁厚了吧?马皇后反问道:“过于仁厚,难道不比刻薄更好吗?”有一天,皇后问女史:“是什么,的窦却非常地喜欢?”女史说:“黄老之学把作为根本。像弃绝仁义,让老百姓注重孝顺友爱,这就是它的教义。”马皇后说:“孝顺友爱就是仁义,难道有让人弃绝仁义却去讲究孝顺友爱的吗?”
马皇后也设法保护宫女,朱元璋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朱元璋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马皇后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后来听了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发。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
爱民如子
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朱元璋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阻。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
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朱元璋听后大怒,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朱元璋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
朱元璋的义子守卫严州,诬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朱元璋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朱元璋说:“普通百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朱元璋不听。正好赶上马皇后侍奉朱元璋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朱元璋问原因。马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
吴兴富户多年在海外经商,为全国第一富户,被迫捐献家财助修都城城墙的三分之一,后又被迫出资犒劳军队。事情被朱元璋闻知,不料触犯了忌讳,大怒说:“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高皇后劝谏说:“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经马皇后劝说,沈万三才得免去死罪,遣戍云南。
朱元璋曾经让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朱元璋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
马皇后非常爱惜人才。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回来,马皇后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答有数千人。马皇后说:“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可是太学生虽有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针对这种情况,马皇后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生徒颂德不已。
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朱元璋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马皇后,马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好。”有时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来酒菜自己事先尝一尝。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诉朱元璋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别人应该丰厚。”朱元璋为此整顿了光禄寺的官员。
- 上一篇:《牡丹亭》第08出 劝农
- 下一篇:刘裕北伐简介:刘裕差点让南北朝提前200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