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立福临为帝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那豪格为什么没有共同摄政最后还被害死?

2022-05-19

清初时期皇太极去世的时候由于太突然以至于太子的位置都没有来得及定,后来因为皇位的问题多尔衮和豪格之间一直在斗争,最后只好商量一个对策,让年幼的福林继位,由摄政王摄政。

那么,既然这是一个妥协的方案,既然是由摄政王摄政,为什么却是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摄政,而与豪格没有什么关系呢?豪格为什么不参与摄政呢?豪格不参与摄政的话,明显就是多尔衮赢了,为什么还说是一个妥协的方案呢?

一、豪格过早就退出了竞争。

事实上,准确地说,并不是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而是皇太极的旧部鳌拜索尼等人,想要拥戴皇太极的儿子为皇帝,与多尔衮竞争。

皇太极的儿子很多,当时鳌拜、索尼等人之所以要拥戴豪格,是因为豪格是皇太极当时最年长的儿子,同时也是成年的皇子,拥戴他,把握性最大。

但是,没过多久,实际上鳌拜、索尼等大臣们已经放弃了对豪格的拥戴。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豪格自己不受拥戴。大家在拥戴他的时候,他自己却多次说自己“德小福薄”,不配继承皇位。另一方面,豪格当年曾有杀妻的恶劣行径,这一点,也被多尔衮阵营的人拿出来说事,让鳌拜、索尼等人感觉拥戴他,胜算不大。因此,鳌拜、索尼等人放弃了拥戴豪格,改为拥戴皇太极的其它皇子。

二、提议福临实际上已经排除豪格。

豪格和福临都是皇太极的皇子,两人居于同一地位。从古至今的摄政王,都是长辈,没有同辈当摄政王的。如果是同辈当摄政王,不如立这个同辈为皇帝。

因此,当多尔衮提出拥戴福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豪格排除在了权力格局之外。

另一方面,对于皇太极的那些旧臣来说,毕竟福临也是皇太极的皇子。因为多尔衮满足了皇太极旧臣们的要求,立皇太极的皇子为皇帝,因此,虽然这个皇帝是小孩子,皇太极的旧臣们也无话可说。如果再想提议豪格当摄政王的话,就算是无理取闹,没道理了。

三、方案是多尔衮首先提出来的。

其实,提方案的那个人非常重要。当时,皇太极的旧臣鳌拜等人,在这场权力斗争中,采用的办法是针锋相对,硬扛。他们冲到皇太极陵前,表示如果不选择皇太极的后人为皇位继承人,他们将自杀在皇太极陵前。

鳌拜等人采用的是金刚怒目的方式,没有想过还会有其他解决方式。而多尔衮显然比皇太极的旧臣们要睿智得多,他一下就想到了折中方案,而且率先把这个方案提了出来。

在这个方案中,他并没有提豪格。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因为让福临继位,已经满足皇太极旧臣们的要求了。他们也就不好再把豪格加进去了。

反过来,如果这个方案是由皇太极的旧臣们提出来的,他们提出让福临继位,让豪格和多尔衮一起作为摄政王,那时候,多尔衮实际上也没有反对的可能性。他总不能说,皇太极的儿子中,有两个人掌控着权力,不公平。这话显然是说不出口的。因此,可以说,多尔衮最初提出方案,他便占得了先机。

拥立福临为帝,是由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多方表示同意,是在当时情况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原本处于极为有利位置的豪格优柔寡断,缺乏当仁不让的果敢,迟迟没有关键性的行动,又在最为紧要的关头大言不惭的说了一句“德小福薄”,不仅引得自己立马遭到了多尔衮兄弟的反扑,也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而多尔衮口口声声他“无继统之意”,使双方重新陷入僵局。

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提议下,不立豪格和多尔衮,而改立皇太极的其他儿子,最终由福临继位。而福临的继位,也是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做出的最佳选择。

一来,福临是永福宫庄妃所生,出身高贵。

皇太极去世时,活着的儿子共有8位,其中除了包括豪格在内的6位皇子为庶妃所生,不具备继位资格,因而最终的帝位只能在永福宫庄妃所生的福临和懿靖大贵妃所生的博穆博果尔之间产生。

而懿靖大贵妃虽然级别比永福宫庄妃高出三个级别,但是终归是嫁过两个男人,皇太极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其第一任丈夫是察哈尔的林丹汗。

所以从出身上来说,福临是当之无愧的选择。

二来,福临身上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有利于维护满蒙的团结。

永福宫庄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孝庄文皇后,来自于科尔沁蒙古,福临是满蒙结合所生,福临的继位,必然有利于继续维持与蒙古人的良好关系,这对于志在问鼎中原的满清政权来说,至关重要。

三来,福临年龄尚小,可以最大化的维持现有的政治局面。

此时的福临只有6岁,还无法处理政务,还需要八旗贵族的辅政,这样就保持现有的政治格局,依然可以将整个满清政权发展的核心放在对付大明朝以及李自成张献忠身上,不至于因为内耗而是新兴的政权土崩瓦解。

由于福临也具备皇太极儿子的身份,因而得到了两黄旗的拥护和代善的支持,而在整个王朝的大局利益面前,多尔衮和豪格也没有提出异议,最终,福临登基为大清皇帝。

福临继位后,多尔衮随即开始了针对豪格的行动。原属于豪格旗下的何洛会告发豪格语言中伤多尔衮,多尔衮借此就要逼死豪格,但是年仅6岁的顺治福临保下了豪格,但是豪格仍被议罪削爵。

之后,豪格带兵南下,平定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更是亲手射杀了张献忠,立下了不世之功,捷报传至京师,顺治皇帝下诏嘉奖豪格。豪格回京后,顺治皇帝又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自己的大哥豪格。

但是,此时的多尔衮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功排挤掉了济尔哈朗,并且不断打击代善,大权独揽,权倾朝野,而他也必然不会放过豪格,这个曾经的竞争对手,以此来继续稳固自己的权力。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回京后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并于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