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什么最后却惨遭杀害?萧何一语道破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开辟除了其开国皇帝的功绩外,还有诸多大臣将领的辅助,然而这些开国功臣大多数的结局都非常凄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韩信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何最后却惨遭杀害?萧何一语道破原因。
韩信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当年若不是韩信在那里横空出世,说不定刘邦后来就算是不被消灭,他手下的那些人也都四散而去了。正是因为韩信的出现,刘邦直接就把自己的兵马大权交给了他,之后韩信开始大显身手。一招,彻底让刘邦摆脱了困境,并且成功走上了和项羽争霸之路。
遇上韩信,想必也是项羽一生的磨难了,之前面对之前大汉的其他两位开国功臣萧何和张良,都不足为惧,正是因为遇上了,项羽才彻底走上了下坡路。最后,韩信直接在垓下为项羽量身定做了,即便是项羽最后冲出了包围圈也没有了和刘邦争霸的勇气,乌江自刎,将天下彻底让给了刘邦。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
假如当年韩信选择项羽,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当然历史没有假设,那么,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他究竟是怎么崛起的?
韩信的崛起有三个节点,我称之为韩信版的“三步走战略”:一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三是背水之战。这就好比现代的人才一样,首先老板知道你是个人才,赏识和重用你,萧何月下追韩信就好比被老板赏识并获重用。当然获重用没业绩也不能立足,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立足站稳脚。站稳脚后接下来就是扬名立万,所以背水一战,一战成名。这样相当于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这就是韩信的“三步走战略”,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韩信是如何实施他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此人可能出身贵族,只是如今落魄,成了待业青年,没有收入,所以到处蹭吃蹭喝。有一次,韩信估计太想吃鱼了,跑到河边去钓鱼,但技术不行,一条鱼也没钓到。一位老大妈见他饿的不行了,出于好心给他吃的,韩信感动涕泪的说,“大娘,有朝一日我韩信发达了,肯定报答你”,老大妈说,“男子汉要自食其力,我是同情你才吃的你,还能指望你报答吗?”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妈的话起了作用,反正项梁、项羽起兵经过淮阴的时候,韩信参军了。但是韩信只当了一个小职位,不过他还是多次向项羽“上书献策”。当然,自命不凡的项羽又怎么看得上一个“无名小卒”的建议。所以,郁郁不得志的韩信于是跳槽到了刘邦军中,但是刘邦也只给了他一个小职位。甚至韩信还不知道犯了什么错,就被抓了起来,史书没记载,恐怕只有天知道。不过韩信是因祸得福,因为轮到韩信处斩的时候,刘邦的司机夏侯婴刚好当时在场。于是韩信大呼道,“大王不是要争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夏侯婴一看韩信器宇轩昂,感觉此人“不凡”,于是告诉了刘邦。但是刘邦也没在意,也只是让他做了一个比之前稍大的官。
韩信虽然还是没获得老板刘邦的赏识,但是认识了一个对他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人,那就是萧何,二人成了朋友。几番交谈后,萧何觉得韩信确实是个人才,但还没来得及向刘邦推荐的时候,韩信却走了,估计等不了。萧何知道韩信走了后,非常吃惊,没向刘邦打招呼就去追韩信去了,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不知道实情,以为萧何也离他而去,大为伤感痛心。因为当时刘邦被项羽“分配”到汉中,人心不稳,很多人不愿意去,中途就开溜了。不过几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是又高兴又生气,于是破口大骂,“你他妈为什么要离我而去”
萧何:“我只是去追逃跑之人”
刘邦:“谁”
萧何:“韩信”
刘邦又破口大骂:“你他妈骗谁呀,那么多人跑了,你不去追,韩信走了你去追?”
萧何:“韩信不是一般的人。如果大王你想走出汉中,争霸天下,非此人不可”
刘邦看萧何如此看重此人,于是说:“好吧,就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让他做将军好了”
萧何:“让他做将军,他估计也不会留下来”
刘邦来了脾气,“那你叫他进来,让他做大将军好了”
萧何:“不行,既然大王让他做大将军,就不能这么随便,自然要正规,要登台拜将”。刘邦想了想同意了,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就是韩信第一步,获得重用,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光有老板的“赏识”还不行,人心不服,尤其是企业的元老们不服。所以接下来就是要立足,要立足就得有“业绩”。很快韩信就有“业绩”了,那就来看韩信的第二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后,一边假装让人修理曾经烧的栈道,暗中却带领大部队从秦岭翻山越岭的,直逼陈仓,此刻章邯以为他们还在修栈道,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所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落荒而逃。刘邦大军“轻易”走出汉中,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也纷纷投降,就这样刘邦还定三秦。
这就是韩信第二步:造“业绩”立足,站稳脚后便可以大展拳脚。因此,崛起也是指日可待,那就来看韩信的第三步:背水一战,一战成名。
背水一战又叫井陉之战,是发生在刘邦与项羽的彭城之战之后。彭城之战,刘邦溃败,陷入困境,根据张良的“下邑画策”,韩信带领大军“曲线救国”,去攻打魏、赵之地,魏王豹不堪一击,韩信很快取得魏国旧地,接下来就是赵国了。于是双方在一个叫井陉口(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井陉县)的地方展开大战。
我们看地图便可得知,井陉地势狭长,两面都是崇山峻岭,找不到吃的,所以肯定要大量携带干粮,因为地势造成车子不能并排前行,必然是拉成一个长长的队伍,因此,粮草自然要走在后面。于是赵国有一个叫李左车的人向赵军的统帅陈馀献计说只要派兵从后面抄袭,断其后路,劫其粮草,然后我们在井陉口固守阵地。汉军找不到吃的,不出时日必定不攻自破,乖乖投降。
这确实是个好计策,但是陈馀没采纳,陈馀认为大丈夫行军打仗不需要“阴谋诡计”,我十万大军,怕他韩信区区数万人。韩信知道后,大喜过望,于是果断下令走井陉道,那么,韩信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样一条“死胡同”,因为井陉是太行八陉之一,天下九塞之一,是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快要到井陉口赵军大营的时候,韩信下令安营扎寨,让士兵们简单吃点,明日胜利后回来吃大餐。他首先安排两千人马在赵军军营附近,交待他们明日赵军倾巢出动后,你们就迅速攻进去,占领营地。然后又安排数万人渡过河水,背水列阵。
第二日,韩信带着剩下的军队来到赵军营前,擂鼓进军,双方大战一会后,汉军假装败亡逃走,将赵军引入水阵,赵军以为汉军“溃败”,于是倾巢出动。昨日埋伏在赵军营附近的两千汉军一看赵军倾巢而出,便迅速出击轻而易举的占领了赵军营地。
被引入水阵的赵军面对背水而战、格外勇猛无比的汉军,是苦不堪言,而军营又被汉军占领,可谓进退两难,于是一下子军心大散,溃不成军,陈馀也牺牲了,韩信大获全胜。
背水一战就是韩信的“巨鹿之战”,背水列阵,如同置之死地而后生,自然是奋力杀敌,以一敌三。背水一战后,韩信一战成名,之后又取得齐国旧地,从此风生水起,战无不胜。这就是韩信崛起的最后一步。
公元前202年,汉军,刘邦也在韩信,萧何等人的帮助下成功掌权。汉朝建立。韩信被封为楚王,赏千金。按道理这个时候国泰民安,韩信也飞黄腾达了,为保证自己帝位的稳定,夺取兵权就是一项当务之急,但是视兵如命的韩信却不肯交出兵权,这让刘邦感到异常的恐慌。加上朝中有人谣传韩信有造反之心,生性多疑的刘邦便,没过多久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相反张良和萧何就聪明很多,张良深知人性,知道刘邦此人只可以共患难,不可能同富贵。于是张良婉拒了刘邦赐给封地,而选择了土地贫瘠的留地作为自己封地,打消了刘邦的顾虑。而萧何假装自爆自己贪污,也让刘邦知道他胸无大志,只会贪点小钱,放下了对他戒备之心。而这时朝中的韩信依然做事我行我素,对于刘邦来说更像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药。
张良也曾劝告韩信,和自己一起退出朝堂,而韩信认为我为汉朝的建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不可忘恩负义,被韩信谢绝了。公元前196年,韩信被骗到中,冠以谋反的罪名被除掉了,株连三族,一代韩信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大银幕。
萧何曾经在韩信死后这样评价过韩信,他说韩信能力是有的,可惜情商太低。不懂得收敛,锋芒过盛。这就导致过刚易折,使得刘邦狠下决心默许吕雉杀死韩信,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而在小编看来这句话说的诚然不错,一个臣子想要在君王麾下安身立命,并与其他的臣子打成一片,圆滑的处事风格是必不可少的。而韩信恰恰就是不具备这种性格,所以才导致了被杀的凄惨下场。大家对此事还有什么看法?
- 上一篇:短衣包括哪些?京剧行头之短衣类
- 下一篇:中国史上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