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古代刽子手行刑的时候为什么都会朝刀上面喷上一口酒?这有什么用吗?

2022-05-19

在古装剧中经常会有菜市口砍头的桥段出现,而在行刑前一般刽子手都会朝刀上面喷上一口酒,然后手起刀落,尸首分离,那么,古代刽子手砍头在刀上喷酒是什么道理呢?

真实历史上的刽子手才没有这么多的规矩,每逢砍头,这些个刽子手基本是手起刀落,快速解决,没有那么多的问题瞎胡闹,那些刽子手每逢执行任务时,内心还是非常的镇定,需要的是全神贯注才能做到完美,因此,不会像电视剧那样,有点夸张的成分或者紧张的成分在里头。

例如《文献通考》:“孝文除口误,开酒禁。故事,皆斩裸形伏质,太和初,制不令裸形。又令高闾修旧文,随例增减,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

由于刽子手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贱役,所以,正史中描述其生活的文章也并不多。

正史之外,一些文学作品向我们提供了了解行刑过程的途径,但这些作品中并没有提及往刀上喷酒的行为。《皇清秘史》中如此描述一次处决犯人的过程:

“侍卫们哪由他分说将他按在地下,算是叩过头,便推出棚外。到行刑的地方,叫他跪下,肃顺仍是不跪,那侍卫又将他按倒,肃顺又破口大骂,还拿十分龌龊的话,骂西太后。

睿亲王仁寿,与刑部尚书载龄,见肃顺骂得太不成话了,便叫刽子手拿刀口搁在肃顺的嘴里,舌头也割断,牙齿也磕落,他满嘴流着鲜血,还是骂不绝口。

睿亲王仁寿便叫刽子手赶快斩决,刽子手奉谕之后,也等不及时辰,便举起虎头大刀,嚓吃一声,把肃顺的脑袋砍了下来。顿时两旁街道上瞧热闹的人,都欢喜震天,如雷贯耳,人人喝采,无不叫快。”

刽子手喝酒,也许是为了壮胆吧。要想将要被你杀死的人抬头来看你一眼,那充满仇怨和不满的眼神,刽子手想,杀了一个和自己完全不相关的人,心里总有些不安吧。还带有戾气,给刀喷上酒,就当是给刀敬一杯,和刀共同完成这个杀人任务,刀上不要积太多的怨气,也给自己心里一个安慰。

刽子手这一行业随着酷刑应运而生,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想要保证砍头刀法过关,做到快、准、狠,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并且掌握了砍头的技巧。刽子手每次砍头前都会在刀上喷一口酒,也算是祭刀吧,迷信的说法,怕死去的鬼魂着刽子手索命。

每位刽子手从拜师学艺,到出师成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从砍冬瓜,香瓜等练起,必须要练到熟练,尺寸分毫不差,而且刽子手的生涯时间基本不长,这行有个规矩,就是砍人头不能超过100人,到了99人,就必须要金盘洗手,而从事刽子手行业的那些人,最后的结局都不好,大部分孤老终生,凄凉无比。

也有人说是为了消毒,现在我们都知道平时受伤会用酒精消毒,但是对于砍头这件事,这个说法在古代似乎是不可能的,毕竟砍头嘛,又不是治病救人,消什么毒,反正最后就是死路一条而已。

再说,如果浓度掌握不好的话也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其实说是消毒还不如说是辟邪吧。中国古代盛行巫术,很多病医生和药物都治不了的时候就会去问神,行个巫术来辟邪,不过也还挺灵的。辟邪的东西很多,比如说端午节挂的艾草,给小孩儿佩戴的朱砂等等,大概这个在刀上喷酒的理由也是一样的,为了辟邪。

还有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那就是为了保护刀。毕竟刽子手的刀都是自己带的、自己的东西,下次还是要用的所以要好好保护。在刀上喷酒是防止死者的血液沾在刀上,干了之后洗不掉。这个说法还是很科学的。刀是金属制品过稠的血液渗入金属的表面会很难去掉,还会使其生锈,如果不好好保养的话,刀的寿命就不长。

给刀喷酒,让酒在刀面上形成一个薄膜,再行刑刀会更锋利且不易沾血。水其实也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但之所以选酒不选水,是因为用水容易生锈,会缩短刀具寿命。而在古代,刽子手砍头要自备刀具,所以他们更加注意刀的保护,就选择了用酒喷刀。

并且古代人信因果轮回,就算是依法杀人,也是沾染了血腥,这对行刑者是极大的心理考验。所以喝口酒喷到刀上,还可以起到壮胆、祭刀的作用。不过刽子手往刀上喷酒,并不是必要操作,都是由刽子手决定的。古代记载中,砍头的刑具也不全是刀,还有剑,大部分刽子手行刑时,也不用喷酒,直接砍。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刀上喷酒再砍的刽子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电视剧需要。不把砍头时间拖长,就不会有刀下留人的桥段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