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县澍鹫寺塔有什么特点?阳原县澍鹫寺塔的布局
以大马群山为界,我市被分成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区域,这也成就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和交融,为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这里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汇聚、融合的三岔口。作为河北省的文物大市,张家口现存各类文物遗存790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全市各级馆藏文物截至2010年底共1.8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500余件。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的宣化辽墓,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鸡鸣驿城,宏伟瑰丽的元中都遗址……散落在张垣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就像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衔接起一幅敞开的历史画卷,为我们揭示出远古至今的沧桑变迁,它的博大、深邃和隽永为张家口增添了非凡的魅力。
记者王瑾涧通讯员仝辉尚永升
阳原县澍鹫寺塔精巧美观,风格独特,它融合了汉地佛塔与藏地佛塔的造塔艺术,不仅显示了张家口地区汉、蒙、藏文化的交融,也记录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思想和技艺。
塔山相映蔚为壮观
位于半山上的澍鹫寺塔,独立群山之中,古朴典雅,玲珑秀丽。
澍鹫寺塔,也称鹫峰寺塔,俗称唐塔,或称道远塔,位于阳原县县城西南20千米处,窑儿沟村西南方向约1000米的恒山支脉鹫峰岭上,是桑干河流域最著名的佛教古建筑。
澍鹫寺始建于唐贞元(公元785-805年)年间,因坐落在鹫峰岭而得名。清咸丰(公元1851-1861年)年间重修。
澍峰寺塔呈圆锥形,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体砖砌,实心,为八角十三级密檐与覆钵式组合砖塔,总高约25米。澍鹫寺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须弥座式,坐落在毛石堆砌的圆形基座上,须弥座的上下枭混部分用仰莲装饰,束腰部满饰高浮雕花卉图案和佛龛,须弥座的上下枋、枭,均为重层仰覆莲瓣叠涩而成。通体泛着微黄色,整体精致、美观。须弥座的束腰上雕有壸门,壶门里的佛像均已缺失。须弥座上层有串珠样的花柱,柱间也是砖雕的佛像,大多坏损,少许还能看出模样。
澍峰寺塔所在的位置周遭皆环山,公路只到寺院的山下,再往前就是砾石嶙峋的山谷,只有羊肠小道蜿蜒曲折伸向大山深处。塔北侧的山岭低矮,所以视线能越过山峰远眺,山下是河滩,再远有田畴阡陌。塔西南方向的山形特别地险峻峭美,离开时回望可见塔山相映,蔚为壮观。
融合汉藏佛塔特点
澍鹫寺塔不仅精巧、美观,风格也独特。其基本形状采用了汉地密檐塔的建筑手法,如平面八角形,叠涩出檐等;而在细部和局部则揉进拱形窗顶、窗罩,特别是在第七层打破层层密檐的规律,插入一层覆钵状的原印度佛塔和藏地佛塔建筑符号,使得塔体总体造型垂直分作三段,外部轮廓由直线变成曲线;第八层以上至第十三层仍为密檐式。它不仅反映出汉地佛塔与藏地佛塔造塔艺术的融合,也显示了张家口地区汉、蒙、藏文化的交融,记录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思想和技艺,是现存古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2013年,澍鹫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僧道远的传说
[page]鹫峰寺塔为高僧道远的墓塔。在鹫峰寺塔两侧还曾经建有鸡塔、狗塔各一座。据说道远和尚“吃石头、烧大腿”,虔诚苦修终于成佛,并带着鸡、狗一起升天。其师傅后悔自己心不够诚,就化缘为道远建塔,而且连鸡、狗也建了塔。根据这个传说,鹫峰寺塔也叫道远塔。
鹫峰寺塔风格独特,形式异趣,与北京云居寺北塔有相同之处。1989年秋天的册田大地震中,塔刹被震落。
古寺被毁只剩孤塔
鹫峰寺依山就势修筑,坐西面东,寺内建筑高低错落,排布有致。
寺院原有两座殿宇,西为正殿,东为过殿;南北建有禅房。咸丰年间重修时,北房也改建为殿宇。整个寺院建在高坡上,只要打算到寺院里面去,都得先要屏息驻步,举目瞻仰一番。缓步登上台阶,穿过山门,进入过殿。过殿也是寺院的东殿,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侧目注视;过殿的中间,前有面东的接引佛相迎,后有面西的观世音菩萨坐待。继续前行就进入并不算大的合院式布置的寺院。西正殿的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高达五米;两侧为十大明阳佛。所有佛像均为石雕,石像体态匀称,雕镌细腻,伟俊壮观。北殿是弥勒佛殿,东西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像,也为石雕。南面配房是僧人食宿,平时诵经做功课的禅房。寺外还有一些碾磨坊等附属用房。
遗憾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佛殿均遭毁坏,现剩残石像九尊,石碑三通,其中两通已残,字迹不清。另一通《澍鹫寺碑记》尚可辨认,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立。
古寺被毁,站在鹫峰寺遗址,人们眼前只有这座孤零零的佛塔,再难看到当年香火鼎盛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