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朱元璋到底有多残暴嗜杀,但为什么百姓都说他是明君呢?

2022-05-19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在历史上争议非常的大,有说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有为之君,有说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残酷之人。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一位皇帝,你认为是谁?想必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朱元璋,毕竟他是一个残酷、多疑的人,而且他的残酷面目闻名于史。

如果换作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君主,想必统治的国家一定都是动荡不安的状态,有的国家都早早的灭亡了,可偏偏朱元璋统治时期的风评不错,而且还有百姓称他为明君,对这位皇帝的态度更是感恩戴德,但是朱元璋手下的臣子,对朱元璋却是畏惧的很。

我们也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他诛杀臣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他最大程度掌握政权的一种方法,他为了拿到政权,甚至不惜前期潜伏,还放养了丞相,促使丞相干出造反的事情,最后他就顺理成章的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给废除了。当然他也是为了权力,才诛杀那些文人的。

其实早期的朱元璋,对文学方面是十分尊敬的,因为他拥有农民血统的,看到文人之后,就感觉这些文人有知识、有权威,所以导致他打仗的时期不断收集文人,让这些文臣给自己的统治之路提供意见,这样一来,就能让文人帮自己打天下,而这段时间也是朱元璋旗下文人过的最舒服的一个阶段。

后来明朝慢慢建立起来了,朱元璋手下的文臣也渐渐多了,他就变得不再重视文人,而对待这些文人的态度也变了,可以说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是越来越粗暴了,后来我们也见识到他请文人出山的态度,不再那么谦卑,反而用强逼的手段,甚至还要动用军队去请。

随着统治越来越稳定,朱元璋自己也学起了文化,久而久之他对文人也就不屑一顾了,在做文章方面,他也有很高的天赋,他从坐上皇位就开始学习,所以创造出很多文采不俗的作品,因为他自己有这个实力了,所以导致文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心里非常瞧不起文人,而他自己又阅读了不少书,再加上政权稳固,他又明白文人有以文犯禁的那一套,他开始怀疑文人用隐蔽的方法,来嘲笑自己,或者嘲笑自己统治的王朝,也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文字狱

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真是不少,而且非常荒唐,总之都是随着他的心情强会上去的,比如他的第1种方法,就是看到字形之后,找政治思想,有一次一个僧人,受到了他的邀请,来到宫中赴宴,别人都羡慕僧人有这样的荣耀,实际上不知道这是僧人吃的最后一顿饭。

僧人为了感谢君主的邀请,于是作诗赞誉帝王,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朱元璋看到他落笔的第1个字后,就被第1个字深深吸引,而第一个字就是“殊”,他顿时就怒火冲天,朝着僧人破口大骂,你这个“殊”的意思是不是就是“朱”的意思,这显然就是强行附会,最后让这名僧人落了一个惨死的结局。

朱元璋还用这种方法杀死过不少人,最荒唐的一次,就是他请人题字。集贤门建好之后,就请了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状元来题字,后来他去查验的时候,竟然被一个“门”子刺伤了眼,因为在朱元璋看来,“门”里面的沟太往里面偏了,所以导致他大怒,立刻就让手下把这个状元拖了出去,送到了断头台上,他内心认为对方的意思是,把自己关在大门里面,不让闲人进来,不得不说这样的解释非常刻意,也让我们见识到文字狱的可怕之处。

朱元璋还很擅长运用同音附会的方法,明朝时候,官员们在批改奏章的时候,必须小心又小心,特别是奏折里面是绝对不能出现“则”字,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又有疑问了,这个“则”字怎么会惹到君王呢?这在朱元璋看来,“则”字和“贼”很像,而且根据他家乡的读法,这两个字就是读一个音,如果有大臣在奏折里面提到这个字,那么就会被朱元璋认为这是在暗指自己。因为他早年从事过红巾军,最后反了回去,他对这段经历感到非常自卑,所以比较看重“则”字的同音字,在一次宴会上,一个官员在作赋的时候,就因为频繁说到这个字,被朱元璋听到之后,就感到心里不舒服,就下令把官员拉了出去,给斩杀了。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臣子、文人都没有造反的意思,只不过是朱元璋给他们强行安上的罪名罢了,不管从哪一个朝代来看,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位帝王来说,就是一种荒唐行为,其实说白了就是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坐稳皇位,而行使的一种残酷行为罢了。其实身处于朱元璋时代的文臣们,大概是历代活的最憋屈的,他们需要小心伺候着君主,而且还要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帝王面前写书,或者说话的时候都要非常慎重,不能让帝王察觉出一点可能性。

朱元璋统治时期,每个官员都是非常恐惧的,早晨的时候就要和家人相拥告别,上朝之前痛哭流涕也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朱元璋诛杀大臣,从来不讲究什么逻辑,一点小事就可能导致臣子极其家人的性命全部丢失。

他狠下心来大量地杀贪官,可以说是抓住一个杀一个,不仅砍头,甚至经常使用活剥皮的酷刑。被他杀的贪官,我估计有二三十万人。我不是历史学家,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他严厉禁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行为,下令各地地方官员严惩二流子之类。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想建立一个人人勤奋劳动、政府清廉的社会。

朱元璋是一个明君,他是农民出身,对平民百姓非常好。对治贪非常狠,贪污五十两,扒皮。百姓如果发现当地父母官是贪官、恶官,可以当场绑了,送到上级衙门处理。在明初时,很多官员,过得不如百姓。

明朝建国后,对北元进行八次讨伐,这些举措也巩固了大明江山,明朝开始,就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减免。还修了很多水利,促进农业发展。

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 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我们可以肯定,朱元璋是个很有理想的志士。他的大量杀戮,是为了实现理想。人就是这样,对自己的理想信仰越坚定,实现理想的欲望越强烈,越不惜大量地牺牲别人的生命——迫不得已的时候,连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是理解朱元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