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名将檀道济,悲惨的一生

2022-05-19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著名将领,如霍去病岳飞袁崇焕等,可是南朝时期有位名将,战功堪比霍去病,结局却比岳飞更冤,他就是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出身寒门,是刘裕的最早追随者之一,也是刘宋王朝中最著名的将领。历任扬武将军、宁朔将军、征南大将军、司空、江州刺史、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等要职。他智勇兼备、骁勇善战,在历次重大战役中,“身先士卒”,所向摧破,讨鲁山、擒桓振,破徐道复,还曾辅佐刘裕北伐后秦,连克许昌、成皋、洛阳等重镇要地,大获全胜,战功赫赫。后又长年担负戍守北边的重任,在与北魏大军相拒过程中,屡建功勋。北魏军中上下对他都是忌惮三分,惟恐避之不及。

以其军事才能和卓越贡献而言,称檀道济为捍卫国家的“万里长城”并不为过,说他是维系刘宋政权安危的中流柱石也恰如其分。

檀道济虽然是战将,但也颇有仁德之心。416年,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担任先锋,一路上连战皆胜,俘虏了许多战俘。有人建议将战俘杀死,把尸体堆在一起成为京观。但檀道济却说“讨伐罪人,哀愍百姓,正在今日。”随即下令将战俘释放。

刘裕死后,其子刘义符即位,辅政大臣谢晦、傅亮、徐羡之将其废掉,檀道济被迫参与其中。宋文帝即位后,先后除掉谢晦、傅亮、徐羡之等人,唯独没有对檀道济下手,因为宋文帝知道,此时北魏政权崛起,多次南下挑衅,这是因为檀道济的存在,北魏军队才不敢大举南下,檀道济是自己的“万里长城”。

檀道济戎马三十年,他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此外他最著名的战例当属“唱筹量沙”了。

430年,檀道济率军出战,但粮草吃紧。檀道济军中有个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的情况告诉了北魏。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

当天晚上,檀道济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营寨里查点粮食。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北魏的侦察兵见米袋里面都是满满的。他立即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所以不敢进兵。

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

檀道济功高盖主,手下的猛将也被人比作关羽张飞,更重要的是皇帝没有忘记他也曾参与废立。檀道济的几个儿子才气纵横,精明强干,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所有这一切,使檀道济的声名和威望,显赫得无人可比。对此,宋文帝很不放心,害怕他权势太大,有朝一日进京篡夺皇位。

当时有人就在背后,用眼神指着檀道济说:“谁知道他是不是当年的司马懿呢?”有很长一段时间,宋文帝经常病得卧床不起,其中有几次非常危险。

领军将军刘湛官迷心窍,特别想执掌朝政大权,他害怕檀道济从中作梗,决心除掉檀道济。彭城王刘义康对檀道济也有所畏忌,担心文帝一旦驾崩,没有人能够使他甘心俯首称臣。

436年,宋文帝重病,辅政的彭城王刘义康,担心檀道济会谋反,召檀道济入朝。临行前,妻子劝檀道济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

但檀道济不听劝告:“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没有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心呢?”

当檀道济准备坐船回驻地的时候,他收到了被逮捕的诏书。檀道济被捕时,狠狠地把头巾摔在地上,说道:“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最终檀道济与其子,以及麾下的猛将全部被处斩。

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十分高兴,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于是连年南侵。

檀道济死后,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说的是檀道济死的那天,建邺地震白毛生。

檀道济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在治军管理上也颇有建树,往往能临事不惊,处危不乱,善于量势设计,稳定军心,扭转战局。如著名的唱筹量沙,巧解敌围就是突出的一例。无怪乎后世兵书《三十六计》也要和他扯上关系了,将“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作为全书的立论依据及切入之点。

在对待战俘问题上,檀道济也具有远见卓识,不以血腥屠戮为能事,以达到瓦解敌军斗志、减少自己进军破敌阻力的目的。如北伐攻克后秦战略要地洛阳后,檀道济曾俘获后秦军将士四千余人。当时部下都建议干脆统统坑杀算了,一则以绝后患,二则以破敌胆。其实,这种做法也属于古代战争中胜利一方对败军所经常采取的一种措施。当年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西楚霸王项羽巨鹿鏖战获胜后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余万,就都采取了这种做法。然而,檀道济却认为“伐罪吊民,正在今日”,大开杀戒,得不偿失,于是把这些战俘一概释放,遣送回家。《孙子兵法·作战篇》上讲,“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檀道济的这一善俘举动,收到了政治上、军事上的很好效益,使得“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众。”

檀道济虽然功勋卓著,兵权甚重,可是对于刘宋政权却是一片忠心,并无贰志。这一点连宋武帝刘裕本人也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一直没有效法当年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将这位大功臣推上断头台,并且在临终之前淳淳嘱咐他的继承人少帝刘义符说:“檀道济虽有干略(即军事上颇有一套),而无远志(即政治上没有什么野心),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也即控御起来不会有困难)。”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威震强敌的英勇将领、元戎功臣,最终还是不能为他参与拥立起来的宋文帝刘义隆所容纳,惨遭灭门大祸,留下千古遗恨!

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将要派檀道济回镇,突然宋文帝又发病,刘义康矫诏召檀道济回到饯行的道路上,把他逮捕交给掌刑狱的廷尉。下令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处斩首。又收捕司空参军薛彤到建康处死。派遣尚书库部郎顾仲文、建武将军茅亨到寻阳,收捕檀道济的儿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参军高进之斩首。

对于这样一位名将,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