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的晋阳之战
晋国时期,知氏一族的权力越来越大,其中知伯独揽大权,开始仗着自己的权势很大,对韩氏和魏氏两族进行敲诈。这两族的掌权人碍于他们的武力比较强大,不得不割地协商。其实知伯的能力非常有限,自己没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只顾着贪得无厌。他凭借自己的地位开始敲诈其他族氏,而韩康子与魏恒子自知武力很有限,与人家斗不过,只能割让大片的领地。当知伯的贪婪之心一点点扩大之后,他又将目光放到了赵襄子的身上,于是有了以前的经验,他便大肆的开口索要领土。只不过赵襄子有反抗的决心,不想永远被知伯控制住,于是拒绝了他无理的要求。
当知伯的贪婪没有得到满足之后,便恼羞大怒准备发兵攻打赵,并且要求韩和魏一起出战。而此时赵襄子看到三军一起来攻打自己,也知道寡不敌众。于是采纳了谋臣的建议,到了晋阳防守。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很支持赵襄子的,而且已经做好了防守的准备。知伯率领的三军攻打了三个月都没有任何的成效,又对晋阳围困了一年多也没有见到赵襄子出来投降。于是,在这一次的战役中,知伯率领的联军处于被动地位。而晋阳中的军民同仇敌忾,士气非常高昂。看到这种情况,知伯特别着急。想了很久,他绝对将汾水引出来,淹没整个晋阳城,然后攻打晋阳。
于是,知伯在汾水的上游修建了筑坝,建造了一个特别大的蓄水池,又挖了一条通向晋阳的河流。工程完工之后,正好赶上了雨季,天天下大雨,令河水暴涨,城内的军民不得不开始躲水,很多人都开始生病。其实韩和魏本身不愿意出兵,只不过在知伯的威胁下不得不出兵,他们已经见识到了他的残忍。也深深感受到当赵灭亡之后,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太好,于是采用了消极作战的态度。赵襄子看出了两个军队的态度,派人秘密见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并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两家倒戈。
这一次的战役,赵襄子很好的利用了民心,以此来激发士气。在战役进入最艰难的时候,赵襄子率领军民一心,顽强地抵抗住了敌军的侵袭。而且利用了韩魏和知伯之间的矛盾,为自己争取了自救的机会,最后令战役对自己更加有利。后来他也巧妙地利用了水攻的方法,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于是彻底取得战役的胜利。可以说,赵襄子的政治、外交以及军事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是名副其实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够分清楚形势,知道寡不敌众的道理。也在战役的过程中观察了敌军的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两军倒戈,能够随机应变去应对战役。而知伯的贪婪以及无能就注定了一败涂地的结果,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