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库尔班塔伊的油画世界
库尔班塔伊在创作中
在一个阳光温和的清晨,穿过带有维吾尔族奶茶香的巷道,我来到位于伊宁市伊犁街93号库尔班塔伊·图尔荪的画室。在与我简单地问候后,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面前的画板上。为了方便创作,他干脆把画室搬到离自己家很近的地方,这为他每次夜晚突发的灵感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一名本土的年轻画家,大家对他还不太熟知,甚至他的一些邻居都不明白,这个人整天画画图了什么。3月4日,“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来自新疆135位画家的135幅优秀作品亮相首都北京,有近20位伊犁籍画家的作品入选参展。刚刚30出头的库尔班塔伊,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作品走进中国美术最高殿堂,谈起当时的情景,他至今依旧很激动。
《搬迁》油画
无处不在的“门”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门”,“门”有很多种类型,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被各种各样的“门”包围着。踏入家里的“门”,进入社会的“门”,农村的“门”,城市的“门”……而每一个人最终——都要跨入死亡之“门”。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画室里,我看到了库尔班塔伊创作的很多的“门”。在农村,用几根树枝就能搭建成一个简单的门;而在城市楼笼中,人们不惜重金购买厚实的防盗门。在不同的空间里,人们一些最初简单的想法在发生着转变。对于“门”,库尔班塔伊说:“‘门’都是开放的,‘门’常常是某种层面上知足与限度的象征,而‘门’的造型特征还会让我联想到一种道德感。”欣赏库尔班塔伊的油画,让我感触更多的是他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思考。2008年他的作品《搬迁》入选第二届“时代精神”全国油画作品展,并被永久收藏,这也是他油画创作转型期的代表作。当人们满怀热情地拥抱现代时,一些传统在视野中被悄悄抹去,人们漠然。而有一天清醒过来,却又突然间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在看过库尔班塔伊的《搬迁》后,给我一种这样的体会。谈到创作初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变化,他说:“在前期作品中,我的作品内容比较单一,单纯把人物和风景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现在,我对‘风景’本身有了主观取舍,并加入了人文因素,这样就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库尔班塔伊自己,也许此时也正在走进另一扇创作的“门”。伊犁的《牧羊人》今年3月,库尔班塔伊的油画《牧羊人》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牧羊人”的题材,米勒画过,很多画家都画过。在库尔班塔伊的笔下,让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大片的留白,仿佛一片圣洁的天空。这时,你会关注到人与现实的本身,关注“牧羊人”在一片空旷中的去留,而这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得亲切——他们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库尔班塔伊说:“我想表达一种独特文化生活中所蕴含的思想,通过画笔的勾勒,希望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感动。”伊犁独特的创作元素、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魅力独具的民族文化和神秘莫测的原始生态造就了像阿曼·穆罕诺夫、阿合买提、努尔买买提等一批在全国知名的画家。而在这些得天独厚创作元素的背景下,伊犁本土的画家们都在绞尽脑汁开创属于自己的流派。1990年,在伊宁市教育局的推动下,伊宁市开设了两个特长班,其中一个就是美术班。当时从近300名少数民族学生中选出了45名孩子进行美术兴趣培训,没想到当时这个小小的举动,却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画家,有谁能想到当年的这些小孩,现在正成为伊宁市各个大、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有的甚至在法国、美国发挥作用,在大洋彼岸为家乡争得荣誉。“感谢老一辈画家,尤其是阿合买提老师,没有当时的绘画基础,我很难有现在的成绩。”库尔班塔伊说。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读的经历,让库尔班塔伊的油画创作有了新的突破,从刚开始单一地表现民族传统内容,到后来的现实写生,再到现在的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摩擦碰撞,构成了库尔班塔伊油画创作的三个阶段。赏析库尔班塔伊的油画时,你会注意到他对画面中一些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内容周围加入了一些现代感的造型,使画面呈现出对立,这种对立反而让人觉得画面更加平衡,让人联想到“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在矛盾中求生存”的法则。在库尔班塔伊的油画国度里,画画不是对这个世界的简单临摹,而是让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领悟,并产生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