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从《三八线》看抗美援朝轻重武器,中国军队轻武器配置不输美军

2022-05-19

本文是之前志愿军武器系列文章,以《三八线》为切入点的重新整理。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武器装备与主要对手美军相比,就像“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可以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十二个字来概括。这种情况在入朝作战初期表现的尤为明显,随着战争的持续,这种形势有所缓解,但主要表现在轻武器上。

关于志愿军的重武器,请大家进入【军武次位面】贴吧查看,或者翻阅本头条号往期文章。

本文重点梳理《三八线》中出现的武器,篇幅较长,请大伙儿耐心阅读。

【f-80型战斗机】

《三八线》中大部分剧集里出现的美国飞机,就是f-80。

f-80型战斗机是美国第一种大规模生产并服役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美国喷气式战斗机第一个取得击落敌机战果的机型。

该机武器装备为6挺12.7毫米m3型机枪,备弹1800发。此外可挂载火箭弹和航空炸弹执行攻击地面的任务。

由于该机在翼尖处挂载副油箱,我们曾称它为油挑子(f-84也在翼尖挂副油箱,也被称为油挑子)。

▲剧中的f-80型战斗机

朝鲜战争中,美军投入战争的是f-80c型战斗机。1950年11月初,美军f-80c在朝鲜北部的天空击落了一架米格-15型战斗机,这是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喷气式战机对喷气式战机的空战。

在朝鲜战争中,f-80c面对米格-15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夺取制空权方面差强人意,更多时候f-80c都担负着对地攻击的任务。

在朝鲜战争中,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流星”共出击了98515架次,击落37架敌机,其中6架是米格-15,击毁地面敌机21架,投掷了41593吨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发射了81000枚火箭。

在34个月的作战中,f-80c遭受沉重损失,损失的数量差不多占总产量的35%。其中14架被米格-15击落,113架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16架损失原因未知,150架因各种事故损失。

▲1950年部署韩国的f-80c

▲f-80c投掷凝固汽油弹

【米格-15型战斗机】

《三八线》的最后一集,米格-15算是惊鸿一现了。

米格-15型战斗机是前苏联在二战后研究的著名喷气式战斗机,也是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主力战机。

该机武器包括一门37毫米(н-37型)机炮,两门23毫米(нс-23км型)机炮,携弹200发。

▲米格-15在最后一集亮了个相

1950年11月,前苏联空军派出的两个航空兵师进驻中国丹东机场,并开始拦截朝鲜北部上空的美军飞机。这两个航空兵师当时隶属于11月成立的志愿军空军指挥。

而真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于1951年1月投入少量战机和飞行员首次参加战斗,同年9月正式参战,协助进行反绞杀战。

入朝作战的苏联飞行员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许多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包括著名的空战王牌阔日杜布)。从最初的小规模空战到后来的战役级别大规模空战,苏联空军先后投入了12个航空兵师进行轮战,共击落美机667架,苏军损失飞机345架,200多名飞行员在战斗中阵亡。朝鲜战争苏军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是克拉马连科少校击落美机23架。

新生的中国空军陆续有12个航空兵师赴朝参战,从协助苏军到后来独立作战,志愿军空军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整个战争中,中国空军驾驶米格-15歼击机等战机击落美机330架,击伤美机160架;中国被美机击落231架,击伤220架,牺牲飞行员116名。志愿军空军最高纪录是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击落7架和击伤2架美机。

▲志愿军空军米格-15,均系1953年后喷涂

【m4a3e8型坦克】

《三八线》剧组按照1比1的比例,制作了两辆谢尔曼坦克,为谢尔曼m4a3e8型坦克。这两辆坦克参加了所有需要他们的剧集拍摄。

m4a3e8是美国m4中型坦克的最后一个型号。该型坦克有5名乘员,焊接车体,较之前的谢尔曼坦克加强了正面装甲,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新型hvss型悬挂系统。

武器包括有一门76毫米主炮,和两挺7.62毫米m1919a4型机枪,此外可在炮塔顶部另装一挺12.7毫米m2型重机枪和一挺m1919a4型机枪。

▲剧中的谢尔曼坦克,如果要增加数量,就只能是电脑特效了

朝鲜战争中,m4a3e8型坦克是美军坦克部队的主力型号,在朝鲜战场上的119次坦克对战中,m4a3e8型坦克参加了59次。多数情况下,m4a3e8型坦克承担了更多的支援步兵作战的任务,充当了移动的火力点,曾给志愿军作战行动造成了严重困难。

当然在志愿军部队加强反坦克力量后,m4a3e8也被击毁击伤了不少,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就陈列着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m4a3e8型坦克。

▲美军军营中的m4a3e8型坦克

▲朝鲜战争中加拿大军队装备的m4a3e8型坦克

▲北京军博陈列的缴获自朝鲜战场的m4a3e8型坦克,不过军博的展览牌写的是m4a3

【m1911型手枪】

《三八线》中敌人普遍使用的是m1911型手枪。

m1911型0.45acp口径军用手枪,又称柯尔特手枪。它的设计师是著名的美国枪械专家约翰·摩西·勃朗宁,由柯尔特公司于1911年定型生产并作为美国军官的制式手枪,是美军第一种半自动手枪。

该枪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铰链式枪管偏移闭锁,发射方式为单动发射。

全枪质量1.1公斤(不含弹匣)、1.13公斤(含一空弹匣),全枪长216毫米,枪管长127,六条膛线右旋,缠距406毫米。

该枪使用枪弹为0.45英寸(0.45acp)柯尔特手枪弹,装弹量7发,口径0.45英寸(11.43mm),弹头初速每秒247米,战斗射速每分钟35发,有效射程50米,瞄准基线长160毫米。

该枪由于采用单行弹匣设计,使得装弹量只有7+1发。可是,11.43毫米(0.45英寸)枪弹的威力是9mm枪弹无法比拟的

这款手枪在1926年进行过改进,称为m1911a1型手枪。

朝鲜战争时期该枪是美军的制式手枪,联合国军及韩国部队也有使用,他们的敌人——志愿军部队中,也有指挥员和警卫人员使用过这型手枪。同时志愿军也缴获过这种手枪。

▲剧中的柯尔特手枪

【m1917型左轮手枪】

《三八线》中,美国军官乔治使用的左轮手枪,经过大致的辨认后,可能为由史密斯威森公司生产的m1917型左轮手枪。

m1917型手枪是美国一战时为补充m1911的空缺而采用的六发左轮手枪,由两家公司进行生产,一家是柯尔特,另一家是史密斯威森。

该型左轮手枪为11.43毫米(0.45英寸)口径,发射点45acp手枪弹,枪口初速为231.65米/秒,六发弹巢,可进行单发装填,也可使用两个3发半月形弹夹进行装填。

史密斯威森生产的m1917重1020.58克,长274.32毫米,枪管长139.7毫米,扳机护圈、握把和准星上与柯尔特生产的m1917在外形上有区别。

▲剧中的m1917

【毛瑟军用手枪】

驳壳枪是《三八线》中志愿军指挥员使用的主要手枪。

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5年获取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的著名手枪。它在中国的名称很多,比较常见的如匣枪、盒子炮、驳壳枪,带有全自动功能的又被称为快慢机。但是实际上,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欧洲则多称为毛瑟96型手枪。

原版的德国毛瑟军用手枪,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公斤。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米-150米。

中国仿制的驳壳枪多达几十万支,口径从7.63至11.43毫米不等。正式装填方式和毛瑟步枪相同,用10发装的桥夹,由上方压装,使用固定弹匣时也要有桥夹。

▲驳壳枪

在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驳壳枪是志愿军部队基层指挥员的制式手枪,很多前线指挥员都是拿着这支手枪指挥战斗的,是志愿军部队当时装备最多的手枪。

但后来进入阵地战阶段,苏式手枪在一线部队列装,驳壳枪被装备二线部队使用。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部队因战斗损毁了2800多支驳壳枪,占手枪损失数的四分之一。

直到国产制式手枪大面积普及后,该枪便退出解放军现役。

▲《三八线》剧照,指挥员全是挎着驳壳枪

【汤普森冲锋枪】

这款冲锋枪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敌对双方中都有大量装备,也曾经是志愿军最主要的步兵武器之一。也称汤姆森冲锋枪。

汤普森冲锋枪是以美国自动武器公司创建人之一约翰·汤普森将军命名,但实际上是由其设计小组中美国人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的。

汤普森冲锋枪口径为0.45acp(11.43毫米),空枪重4.4公斤,全长838毫米,枪管长度为连带cutts制退器共318毫米,理论射速达600发/分(实际约225-300发/分),供弹方式可采用20或30发弹匣、50或100发弹鼓,有效射程达200米。

▲剧中主角手持汤普森冲锋枪冲过公路,请注意这是新型号

在入朝前,志愿军部队装备的是国内战争大量缴获的汤普森冲锋枪,主要是m1928、m1928a1型,这两型一般都使用20发弹匣。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每个步兵军都有装备汤普森冲锋枪,一般作为正副连、排、班长及连指导员等指挥员配枪使用,能够在近战中用密集的火力杀伤敌人。在大量使用美械装备的部队中,每个班都有两到三支汤普森冲锋枪,在交战中火力丝毫不逊于美军。

汤普森冲锋枪的停止作用好,单发命中人体后会造成极大伤害,但结构复杂,其子弹初速低穿透力较弱,对于中国士兵来说有些笨重,便携性不佳。

因为美军也有同类装备,运动战期间部队缴获了汤普森冲锋枪及弹药,是可以直接补充使用的,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后勤供应,保证部队持续作战,还补充了枪械的损失。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部队曾缴获过美军的汤普森冲锋枪,是美军装备的最新型号m1型、m1a1型,新型号较m1928型改用了后座作用运作系统,拉机柄改为位于机匣侧面,固定孔式后照门取代可调式后照门,弹匣槽不再对应弹鼓,移除制退器,装有木制固定式枪托。m1a1型还使用了标准的30发弹匣,后照门加装了护圈。

▲老照片中,右侧的志愿军战士使用汤普森冲锋枪

【m3型冲锋枪】

《三八线》中,m3的出镜率比较高。

m3盖德冲锋枪,是二战中美国陆军面对日益增加的冲锋枪需求而设计生产的新型冲锋枪。

m3型冲锋枪全长745/570毫米(带有可伸缩的枪托),枪管长203毫米,全重3.67公斤,弹匣用量30发。

该枪口径11.43毫米(0.45英寸),可发射11.43x23毫米acp手枪弹。膛线为4条/右旋,射速350-450发/分,有效射程100米。

▲剧中美军使用的m3冲锋枪,实际上当时美军用的是m3a1冲锋枪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缴获了一批m3a1型冲锋枪,不仅一线连队有使用,二线人员也有装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入朝作战的部队中使用m3a1型冲锋枪的数量不多,经过运动战阶段,志愿军缴获了美军及其他国家军队的很多m3a1型冲锋枪,部队使用后均反应性能不错,零部件结构简单、结实耐用又便于携带。

阵地战阶段时,志愿军一些侦察部队会保留一些m3a1型冲锋枪用于敌后侦察任务。

▲纪录片截图

【波波沙41式冲锋枪】

苏制波波沙41式冲锋枪,又称ppsh41型冲锋枪,俄文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ёт Шпагина。

1940年9月,由前苏联枪械设计师乔治·斯帕金主持设计研制的新型冲锋枪完成了,在当年年底被正式命名为ppsh41型冲锋枪。

波波沙41式冲锋枪口径7.62毫米,可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配有71发弹鼓/35发弹匣,理论射速900发/分,表尺射程50-500米,有效射程100-200米,射击方式为单/连发。

1950年,根据中苏双方签订的协议,前苏联向中国提供第一批援助武器,波波沙41式冲锋枪作为主要武器大量交付中国。

志愿军部队入朝时,部队普遍使用的是汤普森冲锋枪,后来苏制装备交付部队后,一部分志愿军部队开始在一线连队配发带有弹鼓的波波沙41式冲锋枪,部队称为四一式自动枪。带有弹鼓的波波沙41式冲锋枪不论出击、伏击、反击威力都很大。但是我国进口的原装弹鼓很少,平均每枪不到两个,在战斗中弹鼓损失很大。

▲剧中出现的波波沙41型冲锋枪

▲补一张,雪夜警戒中的志愿军战士,手持的是波波沙41型冲锋枪。

【50式冲锋枪】

在波波沙41式冲锋枪进入中国后,中国军工部门对波波沙41式冲锋枪进行仿制,制造出国产50式冲锋枪。

50式冲锋枪因为简化了工艺和结构,该枪使用35发弧形弹匣,子弹基数是每枪140发。根据上甘岭战役经验,冲锋枪应有大量的备份弹匣,最好每枪七个,在坑道后边三个装好子弹前送,每个战士携带四个。同时,在战斗中不易回收弹匣,造成战斗结束后弹匣奇缺。

根据进入阵地战后的战场需求,我志愿军加大了苏式冲锋枪在基层部队的编制比重,以提高近战火力,即每个步兵班增加3支冲锋枪。

由于步兵班的冲锋枪数量增加使得志愿军在近战中不再吃亏,所以后期的反击作战中步兵连队在火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剧中的50式冲锋枪,主要出现在后几集里

▲50式冲锋枪

▲右手受伤的志愿军战士,用左手进行射击

▲正在进行沙盘战术布置的志愿军某部,一水的50式冲锋枪

【七九步枪(中正式步枪)】

《三八线》中,七九步枪出镜较多。

这里我们先说一下,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各种资料里得知的七九步枪,其实就是在近现代中国军队中装备的各型7.92毫米步枪的统称,后多指中正式步枪。(此处如有误,请指正)

1934年,国民党政府从德国毛瑟兵工厂进口了一批毛瑟1924年式步枪,1935年巩县兵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该枪,称为二四式步枪。当年8月,国民党政府将二四式步枪改命名为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口径7.92毫米,属于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栓动步枪。采用内藏式弹仓,容量5发,使用桥夹装弹。

该枪全长1.110米,枪管长600毫米,瞄准具为表尺照门与刀片形准星,刺刀全长575.5毫米,全重4千克。

该枪发射7.92×57毫米子弹,该口径子弹威力极大,枪口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缴获自国民党军的枪械主要是该型步枪,部队称为七九步枪,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一部分兵工厂还在为该型步枪生产7.92毫米子弹。

该枪在志愿军部队中的保有量大,为主力型号步枪。在最早入朝的十三兵团中,第50军主要装备步枪就是七九步枪,随后入朝的其他兵团装备该枪数量也不少。经过战斗后很多七九步枪损失掉,由缴获的美式步枪作为补充。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对峙进入了阵地战,苏式步枪列装一线部队后,该型步枪退至二线,参加东西海岸抗登陆准备、反绞杀战防空哨等任务。

▲剧中的七九步枪

【m1903型步枪】

m1903型步枪也可以称为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或春田步枪。在中国曾经因为该枪与中正式步枪很像,又曾被称为花旗中正步枪。

美西战争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开始在德国毛瑟兵工厂许可下研制新型步枪。1903年新型步枪被定型命名为“0.30英寸口径m1903步枪”,并作为制式步枪装备美军。

m1903型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根据毛瑟步枪为基础设计制造,枪机和弹仓等部分仿制了毛瑟步枪。它属于后拉式旋转闭锁枪机的栓动步枪,拉机柄向下弯曲,枪机动作平稳,抛壳、供弹。

该型步枪口径为0.30英寸口径(7.62毫米),全枪长1098毫米,枪管长610毫米,枪重3.94公斤。机械瞄具为片状准星和带u形缺口的折叠式框形表尺。

内置弹仓容量5发,可使用5发分离式弹夹供弹,该枪还有一个独特的单发供弹装置,可以开一枪后续添一发子弹。

m1903型步枪最初发射0.30-03弹药,1906年改为配用的m1906式(7.62×63毫米)步枪弹(或称0.30-06步枪弹、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是在毛瑟式无底缘弹的基础上改进的,成为美国军队以后50年间的标准步枪弹药(m1加兰德也是打这种弹的)。

该枪枪口初速高达823米每秒至853米每秒,有效射程在550米至600米(维基百科显示是914米)。该枪早期配有杆式刺刀,后来改为匕首式刺刀。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确实有使用m1903型步枪的,不过是狙击步枪。

▲剧中美军使用m1903步枪,不过当时美军都是用m1的,不知道为什么《三八线》中还有这么多美军用这款栓动步枪。

▲春田狙击步枪,当时美军狙击手确实用这枪,也用m1c。不过这个枪身上的凹槽我就不大清楚了,我还以为早期的春田有凹槽。

▲剧中志愿军也是用春田步枪

作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第13兵团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改为东北边防军,入朝后直接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最早入朝的部队中,第13兵团的第39军和第40军装备了最多的m1903型春田步枪,均为国内战争时期缴获的,我军称之为三零步枪。

号称美械军的第39军,装备的三零步枪达2408支,占该军步枪数百分之二十。

在运动战期间,三零步枪可以说是志愿军使用的最好的栓动步枪,虽然这些步枪使用的时间较长,但是因为使用材料优质且加工精良,性能仍然可靠,极少出故障。特别是枪口初速快,子弹威力很大,射程又远,比其他型号的步枪要强很多。

在对美军的战斗中,因为该枪和美军步枪口径一致,所以可以使用缴获的子弹,稍微缓解了后勤压力。在与美军的战斗中,使用该型步枪的志愿军部队都是精锐部队,均给美军带来较大杀伤。

进入阵地战阶段,苏制步枪的列装使得三零步枪退出一线部队,在二线部队中发挥着作用。

▲春田步枪及刺刀

【m1型卡宾枪】

m1型卡宾枪是美国陆军一种用来装备给二线人员使用的半自动自卫武器。

该枪于1941年10月正式定型,并命名为“m1型0.30英寸(7.62毫米)卡宾枪”。

普通的m1型卡宾枪口径0.30英寸(7.62毫米),使用可拆卸弹匣,弹匣容量为15发,发射m1型0.30英寸(7.62×33毫米)卡宾枪弹。

该枪全长904毫米,枪管长458毫米,重量2.36公斤,枪口初速达到600米/秒,有效射程在175米至275米左右。

m1型卡宾枪在近战中具备射速快的优势,不过该枪也有缺点,威力低、射程近、可靠性不高。当然作为一种二线人员使用的自卫武器,其性能已经堪用了。

早期的卡宾枪没有配刺刀,1943年后m1型卡宾枪在枪管下方设置了方形刺刀座,使之能够装上m4刺刀。

一半的m1型卡宾枪使用的是木质固定枪托,m1a1型卡宾枪是为空降部队研发的,配有可折叠枪托。

经过改进后的m1型卡宾枪增加了快慢机装置,使用30发子弹长弹匣,可进行全自动射击,这一型号的卡宾枪为m2型卡宾枪,主要在朝鲜战争中使用。

另外还有一种配有复杂的红外线夜视瞄准装置的卡宾枪,为m3型卡宾枪,我军也有在朝鲜战场缴获过。

▲剧中的m1型卡宾枪,有的带有刺刀座。

▲这个稍微做的有些简单了

在最早入朝的志愿军部队中,m1型卡宾枪装备给基层指挥员、勤务人员和警卫部队使用,因为近战火力猛、重量轻方便携带的特点,在各军中装备量都很大,美械部队中装备最多。

在运动战中,m1卡宾枪和汤普森冲锋枪是能够在近战中帮助志愿军部队火力不落后于美军的主要武器。

该枪同样因为重量轻的特点,在南朝鲜军队中也有大量装备,经过前几次大的战役后,志愿军部队的武器消耗量很大,但是缴获美军或南朝鲜军队的卡宾枪很多,所以能够补充部队空缺。

即使是苏式装备进入部队后,志愿军仍然会采取美械苏械混编的方式,仍让一部分部队使用美械武器,卡宾枪也是最主要的。进入阵地战阶段,m1型卡宾枪除了由侦察兵作为敌后伪装侦察使用外,一线部队不再使用,退到二线部队使用。

▲使用小铜号联络的右侧战士,手中有一支m1型卡宾枪

【m1型半自动步枪】

《三八线》中,m1无疑是明星武器。

m1型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制式步枪,这是美国枪械工业的代表性作品。

1920年,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开始在美国著名枪械工厂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制半自动步枪。1935年加兰德研究的半自动步枪被美国军方采纳,次年定型为“美国0.30口径m1式步枪”,简称为m1步枪,一般加上设计师的姓氏而称为“m1加兰德步枪”,也称伽兰德步枪。

m1型半自动步枪口径为0.30英寸(7.62毫米),发射0.30-06(7.62×63毫米)步枪弹,弹仓容量8发,使用8发双排子弹弹夹。

该枪全枪长1107毫米,枪管长610毫米,空重4.37公斤,带刺刀全重4.75公斤,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枪口初速865米每秒,有效射程达750米。

▲剧中韩军军官使用的m1步枪,准星被去掉了。

▲剧中主角是使用m1步枪的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从第一次战役开始,志愿军部队就陆续缴获了m1型半自动步枪,部队普遍反映该枪好用、耐用,但是重量偏大不利于东方士兵携带。

南朝鲜军队是普遍使用m1型步枪的,该枪的重量使得南朝鲜士兵苦不堪言,很多时候南朝鲜士兵仓皇撤退时会遗弃m1型步枪。

前5次战役中,志愿军缴获了大量的m1型步枪及弹药,这种半自动步枪曾经给擅长近战的志愿军带来了很大杀伤,而缴获的该枪弥补了志愿军战斗中步枪的损失。第二次战役开始,美军会经常遇到使用和他们一样步枪的敌人,很多战斗中志愿军都是用m1型步枪打下来的。

因为八发子弹及半自动射击方式的高射速,志愿军战士将该枪称为大八粒或八粒快。

在阵地战阶段,m1型半自动步枪的远射程发挥了优势,大规模群众狙击运动——冷枪冷炮中,很多的神枪手或是特等射手是使用m1型步枪频频狙杀远距离敌人,给敌人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杀伤。

▲正在开饭的某部战士,m1步枪不少。

▲纪录片截图

【莫辛纳甘m1891/30型步枪】

《三八线》剧中有很多莫辛纳甘步枪亮相,但是很多都不带折叠刺刀。

该型步枪最早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1930年进行的改进型被命名为m1891/30型步枪。

m1891/30型步枪为栓动步枪,全枪长1232毫米,带折叠刺刀全长1666毫米,空枪重3.8千克,枪管长730毫米。

该枪口径为7.62毫米,发射7.62×54毫米步枪弹,弹仓容量5发,枪口初速860米/秒。

▲剧中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没有折叠刺刀

▲剧中主角适用莫辛纳甘,后面一名战士手持的是装有折叠刺刀的该型步枪

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中苏两国协议,前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1951年年初,志愿军步兵部队陆续装备了苏制莫辛纳甘型栓动步枪。

首批提供的步枪为m1891/30型步枪,生产时间较早且历经二战考验,多为战场回收品,附件都不全,很多都使用过度。朝鲜冬季气候寒冷,经常把这些枪的枪拴冻住,许多志愿军战士被迫用脚蹬,部队反应强烈,给这批步枪起名为脚蹬枪,认为还不如国产中正式。

我国随后向苏方提供较新的莫辛纳甘m1944型步骑枪,相较于m1891/30型,m1944型尺寸较短,便于携带且精度不错,不过近战中面对美军m1步枪不占优势,所以近战中战士们会多带一两颗手榴弹。

后来我国军工部门根据苏方提供的莫辛纳甘m1944型步骑枪图纸,研制了新中国第一款制式步枪——53式步骑枪。

▲纪录片截图中的莫辛纳甘m1891/30型步枪

【m1918型自动步枪】

m1918型勃朗宁自动步枪,又称bar自动步枪。

1917年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研发的可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的自动步枪被美国军方选中,随后军方给这种自动步枪定型为m1918型。

m1918型自动步枪口径为0.30英寸(7.62毫米),发射0.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7.62×63mm步枪弹),使用20发容量可拆卸弹匣。

全枪长1214毫米,枪管长度610毫米,重量分为7.5公斤(a1型)和9.2 公斤(a2型),射速也分别为300-450发/分(a1型)和500-650发/分(a2型),枪口初速805米/秒,有效射程达600米。

早期的m1918型自动步枪没有两脚架,直到1937年m1918a1型自动步枪开始安装双脚架。二战中美军使用的bar型自动步枪有两种,即m1918a1和m1918a2型,a2型于1940年投产,取消了半自动射击方式,并在枪上加了个小提把

▲剧中美军使用的bar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早期入朝的志愿军部队中,使用美械的39、40军装备该型自动步枪最多,均为m1918a2型自动步枪。

bar是自动步枪,但是志愿军在战斗中将该枪作为轻机枪使用,用来压制美军火力点很有效。志愿军还在战斗中缴获了美军很多bar自动步枪,也都是m1918a2型自动步枪,以补充志愿军轻机枪的损耗。

进入阵地战阶段,一些部队仍然是苏式和美式武器混编,很多部队将苏制转盘机枪和bar自动步枪混编作战。全面换装苏制装备后,bar交付二线部队继续使用,但是在1953年夏季反击时,很多部队攻取敌人阵地后打敌反扑时会使用缴获的bar,也是肯定了该枪的性能。

该枪对于志愿军战士们来说,重量过重、枪管不易更换,不过故障少且可靠性高,同期的轻机枪重量都比该枪沉,并且20发弹匣的火力和捷克式、勃然轻机枪类似。

▲使用m1918a2型自动步枪的志愿军战士

▲第42军的烟台峰英雄连,前排一水缴获的m1918a2

【捷克式轻机枪】

《三八线》中,捷克式是志愿军主要的轻机枪。

1925年,捷克的布尔诺国营兵工厂研制了一款轻机枪,定名为26型轻机枪(zbrojovkabrnovzor26),缩写即zb26。中国后来引进了zb26式轻机枪并进行仿制,称之为捷克式七九轻机枪(即捷克式轻机枪),

zb26式轻机枪属于导气式、枪机偏移闭锁的弹匣供弹式轻机枪,供弹方式为20发双排双进直弹匣,瞄准具型式包括轮型表尺和机械瞄具。

该枪全长1150毫米,枪管长度672毫米,枪重10.5公斤。该枪口径7.92毫米,发射7.92x57毫米毛瑟步枪弹,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为500发/分钟,枪口初速744米/秒。

zb26式轻机枪枪口有喇叭口消焰器,从导气箍后部至弹膛前方的枪管外缘上,均加工有圆环状散热槽,从枪管中部至弹膛后方直径逐渐增大。

提把为折叠式设计,可调整到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要。转移阵地时可将提把调至水平状态,以便于携行枪械;需要在行进间腰际夹持射击时,一般要将提把扳直充当前握把。

▲剧中出现的捷克式轻机枪

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于1950年10月下旬入朝作战,捷克式轻机枪在志愿军各部队中的装备量都是最大的,无论是早期入朝的部队还是后续的第二班部队,捷克式轻机枪都是步兵班排的火力中坚,每个步兵班装备一挺轻机枪,由一名射手和一名副射手组成机枪小组。

在战斗中,进攻的志愿军部队会尽可能让机枪手靠近敌人阵地,用轻机枪压制敌人阵地上的火力点,然后掩护步兵靠近敌人投掷手榴弹,执行这种战术时捷克式轻机枪能够用它的精准短点射将敌人火力点打哑,不过机枪手往往会因为靠的太近而身处危险之中。

阻击战中,捷克式轻机枪是防守中坚,能够任意转移阵地射击敌人,有的连队会给机枪手配很多副射手或弹药手来给机枪输送弹药。

部队行动时,开进可由机枪手开路,撤退可以由机枪手断后,可以说在志愿军部队中,机枪手是一个光荣的职位。

捷克式轻机枪结构简单,枪机动作可靠,在激烈的战斗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不易损坏,使用维护方便,射击精确,发射200发子弹左右后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地射击。

但是,该枪的20发弹匣在实战中略显偏少,而且上方安插弹匣对射手的视野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因为口径较老,缺少大量的油润滑则易卡壳和出故障。另外,国内制造的捷克式轻机枪的规格和质量都不一样,这还增加了维修上的困难,甚至机枪手还要平时检查子弹是否能够合膛。

苏制轻机枪列装一线部队后,捷克式轻机枪因为保有量大且弹药有供应,仍在一些一线部队及其他二线部队中使用,1952年时国内还特意挑选各地库存中质量最好的捷克式轻机枪送往朝鲜前线使用。

朝鲜停战后,捷克式轻机枪退出解放军现役交付民兵部队使用,并且调整为7.62毫米口径,可以使用国产56式自动步枪的弹匣。

▲志愿军机枪手使用捷克式轻机枪射击

【dp-28型轻机枪】

《三八线》中的dp-28出现的比较晚。

前苏联枪械设计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根据苏军要求,于1923年开始研制新型轻机枪,1926年新型轻机枪完善工作完成,并于次年12月进行了高寒区的射击实验,并定型为dp-28型轻机枪。

dp-28型轻机枪和当时前苏联其他武器一样,结构简单使得该枪只有65个零件,工艺大大简化以方便生产。

该枪全长1270毫米,枪管长605毫米,枪管内有4条右旋膛线,火线高276毫米,全枪重(不含弹盘)为9.1公斤。

dp-28型轻机枪为前冲击发模式的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采用弹盘供弹,弹盘容弹47发,平放在枪身的上方。

其发射机构只能进行连发射击,有经常性的手动保险。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联接,不能随时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

该枪瞄准装置由柱形准星和带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组成。准星上下左右均能调整,两侧有护翼。表尺也有护翼,该护翼兼作弹盘卡笋的拉手。

该枪发射m1908r型7.62×54毫米有底缘枪弹,枪口初速840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

▲剧中的转盘轻机枪

▲《英雄儿女》剧照,经典人物绝不能少

1950年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中国根据中苏两国协议,从前苏联进口第一批轻武器,并陆续列装部队。装备志愿军部队的轻机枪是普通的dp-28型轻机枪,并不是苏军较新的dpm轻机枪,我们称之为转盘机枪。

随着苏制轻机枪在志愿军部队投入使用后,步兵班的支援火力有了明显提高,使用47发弹盘的该型轻机枪在火力持续性上具有优势,很多时候能看到步兵们用转盘机枪的密集火力阻击敌人,在坚守坑道时转盘机枪还是守卫坑道口的主力武器。

不过,夜间偷袭敌人阵地时,携带的该枪弹盘易出现碰撞声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并且该枪重量、尺寸偏大,弹盘重达3公斤,装弹很困难。

此外,该型轻机枪连续射击后会因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且前重后轻,所以不太适用于腰际射击或运动中射击。

新中国军工部门根据当年军委兵工会议的决定,对dp-28型轻机枪进行仿制,并生产出了国产53式轻机枪。

▲志愿军机枪手的转盘机枪

【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

1934年,根据《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的相关条款,中国国民党政府从德国引进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并由金陵兵工厂开始仿造。仿造型号在1935年定型为民国二十四式重机枪,简称民24式重机枪,我们也可以称为国产马克沁。

国产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口径为7.92毫米,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冷却方式为水冷式。该枪显著特点就是注水套筒和枪口喇叭形消焰器,该枪助退器之前装有一个圆铁片,这个铁片用来遮掩助退器的火焰。

该枪发射7.92毫米子弹,枪口初速为重尖弹770米/秒、尖弹870米/秒。该枪从右侧接入帆布弹链,供弹方式100或250发弹带供弹,有效射程1000米。

民24式重机枪膛线为右旋4条,理论射速600发/分,全枪长895毫米,枪身重20公斤,枪架重29公斤,枪全重为49公斤。

该枪使用一前两后的脚架,可以调节脚架高度。射击前需要打开表尺,射手需要双手握持双d型握把扣动扳机射击。

▲剧中的马克沁是连队的重武器

国产马克沁重机枪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仍有生产,并且还进行了改进,口径改成了53式重机枪的7.62毫米,使用郭留诺夫重机枪的弹链。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产马克沁型重机枪在志愿军步兵连队作为主要重武器,其强大的火力在运动战期间的多场战斗中曾经给美军很大杀伤,但是也因为它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经常遭到敌人优势炮火覆盖。运动战中,志愿军部队的战士们经常要扛着这种笨重的重机枪进行穿插迂回,对战士体力消耗很大。

一线部队对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意见是很大的,普遍认为马克沁重机枪零件复杂,未构筑工事则不能射击,体积笨重而又必须用水,在朝鲜的山地环境中,尤其是冬季极为不便。

所以苏制重机枪列装一线部队后,马克沁重机枪被替换,退至二线部队使用,朝鲜停战后,马克沁重机枪退出现役,继续在民兵部队使用。

▲纪录片截图

【m1919a4式重机枪】

m1919a4是m1919系列机枪的一个重要型号,也是美军在二战中的制式武器。它与m1917型重机枪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去掉了注水套筒,并在枪管外部有一散热筒,筒上有散热孔,散热筒前旋合助退器。

该枪全长为1044毫米,枪管长为610毫米,膛线右旋4条,瞄准基线长为353毫米,枪身重为14.1公斤,三脚枪架重为6.36公斤,枪全重为20.46公斤,枪架高低射界为-45°—+27°,枪架方向射界为360°。

该枪口径0.30英寸(7.62毫米),发射0.30英寸(7.62×63毫米)m1式重尖弹和m2式尖弹。进弹口在机匣左侧,由250发金属弹链供弹,枪口初速最高时达860米/秒,理论射速为450—600发/分,有效射程1000米。

m1919a4式重机枪全重只有约21公斤,非常有利于步兵携带,能够伴随步兵行动,快速部署进行射击,也可以作为车载武器。在紧急情况下射手一个人可以手提枪身进行初略瞄准的腰际射击,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提倡。

▲剧中美军阵地的火力中坚,m1919a4机枪

抗美援朝战争时,最早入朝的志愿军部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m1919a4型重机枪,这些气冷式重机枪在朝鲜寒冷的冬季要比m1917更适用,并且重量很轻,适合部队机动。

应该说,在郭留诺夫重机枪进入志愿军部队前,m1919a4式重机枪是志愿军装备最好的重机枪。由于该枪是美军的制式装备,志愿军在战斗中也曾大量缴获,而且弹药通用省去了后勤麻烦。

▲轻伤不下火线

【m2型勃朗宁重机枪】

《三八线》中的m2型重机枪主要是安装在谢尔曼坦克上的m2hb型。

m2型勃朗宁重机枪由美国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1921年正式定型,1932年正式命名为m2。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后来更推出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m2qcb及轻量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m2型勃朗宁重机枪总重量38.2千克(空枪)、58.2千克(连三脚架)﹑58千克(空枪,无三脚架)。

全长1653毫米,枪管长度1143毫米,该枪发射12.7×99(0.50英寸)毫米口径枪弹,包括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穿甲弹、曳光弹、穿甲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脱壳穿甲弹、硬心穿甲弹、训练弹等。射速450-580发/分,枪口初速930米/秒。有效射程1800米,最大射程2500米

该枪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瞄准具型式为可调机械照门。

▲美军坦克车顶的m2重机枪,这弹箱好熟

【31式60毫米迫击炮】

《三八线》中的迫击炮很老旧,按史料来算应该是31式迫击炮。

31式60毫米迫击炮,这是国民政府于抗战时期仿制法国布朗德式轻迫击炮生产的,该炮曾大量装备国民党军,解放军也是大量缴获该炮。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该型迫击炮仍在生产。

该炮全长677毫米,身管全长601毫米,全炮质量19公斤,炮身质量5公斤,炮架质量9公斤,座板质量5公斤,最大射程1444米,最大初速148米/秒,最大射速18—30发/分,方向射界11°,高低射界45°—70°。

配用31年式杀伤榴弹,该弹全弹质量1.36-1.54公斤,全弹长228-235毫米,8片或10片尾翼,弹片杀伤半径15米,装药量0.1公斤。

发射药装药号数0—4,0号装药(基本药管)初速59米/秒,最大射程285米;1号装药(基本药管加一个附加药包,依此类推形成2号、3号、4号装药)初速88米/秒,最大射程583米:2号装药初速111米/秒,最大射程885米;3号装药初速130米/秒;最大射程1169米;4号装药初速148米/秒,最大射程1444米。

除杀伤榴弹之外,该炮还配有烟幕弹、照明弹、燃烧弹、毒气弹等弹种。

▲剧中的60毫米迫击炮,特意进行了做旧处理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解放军的第13兵团奉命在东北集结,组建东北边防军。当时东北军区各兵工厂维修单位为边防军维修补充了大量迫击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60毫米迫击炮,我们可以简称60迫。

以当时解放军装备最好、号称“美械军”的第39军为例,该军共装备了260门60毫米迫击炮,是步兵连最基本的火力支援武器。

在很多激烈的战斗中,志愿军部队往往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他们所依靠的最强大的火力就是60迫了。美军的很多报告也证明,志愿军的迫击炮手很懂得控制火力,即使炮弹很少也能精确打击美军重要目标。

志愿军迫击炮手们是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学习的,这一点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很多时候,这些炮手会利用手中的60迫,打出超过火炮本身性能的炮击,例如加大装药、超越射程和加大射速。这虽然很危险,但也是炮兵为了完成任务,敢于冒险操作的战斗精神的表现。

▲志愿军60毫米迫击炮支援步兵进攻

【木柄手榴弹】

《三八线》中志愿军的手榴弹是木柄手榴弹。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入朝的部队仍然使用的是东北军区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用4仓手榴弹袋携带,每名战士携带一个基数的手榴弹即4颗。

由于战争的紧迫需求,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各地兵工厂开始统一生产标准,在晋造手榴弹基础上定型了51式手榴弹,然后大量供给朝鲜前线部队。

51式手榴弹的资料基本找不到,我们只能大致推断,它的长度在250毫米左右,战斗部质量约150—200克,引信大约在3秒左右,投掷时需要拉动火绳引信,杀伤半径约7—10米,能够产生70个爆炸碎片,但以上只是个人推断。

51式手榴弹是志愿军步兵标准配备,很多时候手榴弹是志愿军战士最有效的武器,无论攻击美军阵地还是防守本方阵地,手榴弹在近战中都是很有杀伤力的。美军甚至有这样的错觉,他们认为志愿军向他们投掷的手榴弹比向他们发射的子弹还多。

志愿军使用手榴弹的另一种战斗方式就是夜战,很多时候志愿军在深夜摸上美军阵地后会用密集的手榴弹攻击美军,并且手榴弹不像枪械那样容易暴露攻击者位置,所以夜袭中极为有效。

很多紧急时候,战士们手榴弹捆绑为集束手榴弹,用来炸坦克和火力点。

另外攻击敌人战壕和坑道,以及巷战中,手榴弹也是最管用的武器,可以和冲锋枪搭配使用。在52年的夏季反击中,志愿军侦察兵部队对敌人阵地的各种夜袭、突袭作战中,每人除了10个梭子的冲锋枪之外,还会额外携带8—9个手榴弹,以用于对付战壕、坑道工事。

▲《三八线》中的木柄手榴弹

▲历史图片中,志愿军战士准备投弹

【mk2型手榴弹】

《三八线》中,美军及韩军主要使用mk2型手榴弹。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部队也曾在近战中遭到美军手榴弹还击,这种破片式手榴弹就是美军在二战中使用的mk2型手榴弹,志愿军也有缴获这种手榴弹。

mk2型手榴弹重590克,铸铁铸造,内部为tnt填充物,投掷时拉开保险销,最远投掷达32米-36米,杀伤半径在9米左右,但是弹片飞溅的距离可达30米,要求投掷者投掷后必须卧倒。

▲剧中的mk2型手榴弹

——————

【军武次位面】第三季第13期:古船大乱斗:蒙古海军完爆南宋水师

《军武次位面》是中国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之一,每周五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今日头条、搜狐视频、凤凰网、网易、乐视、秒拍、小米、a站、b站、风行等二十多家网站同步更新,在年轻一代军迷中有着很高的人气,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节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