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戴笠和杜月笙组建一支游击队,从一万人打到两千再到十万
很多人知道忠义救国军,是通过一部叫《沙家浜》的京剧。《沙家浜》是文革八大样板戏之一,它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由上海市沪剧团在1958年根据一部纪实小说改编而成。
1963年,北京京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二次改编,最后由毛泽东亲自定名为《沙家浜》。京剧《沙家浜》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中共地下党员阿庆嫂为掩护新四军伤员,与忠义救国军某部司令胡传魁和参谋长刁德一周旋的故事。
《沙家浜》的原型故事便是抗战时活跃在苏浙皖一代的国民党游击队,忠义救国军。
其实,早在淞沪战役开始之前,军统负责人戴笠就曾向蒋介石建议,由军统出面,利用上海帮会势力组建敌后武装,时不时给日军来一记闷棍。
不过,青帮出身的蒋介石对帮会拥有武装一向比较忌讳,加上当时中日大战还没有展开,前景不明。可是,时过境迁,面对越来越不利的现实情况,蒋介石终于同意了戴笠的请求,由军统负责筹备,组建敌后武装。
他给戴笠的要求只有一个,一个月内凑足一万人。
戴笠,搞特务情报工作出身,后来做到国民党两大情报系统之一的军统的负责人。他做的两件事着实不易,一是特务工作干得出色,二是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戴笠有一点看得很清楚,他曾经说过:“搞政治的必须要有武力,否则就像卖狗皮膏药,不为人所重视。”所以抗战伊始,戴笠打算为军统拉起一支队伍,既是为了打日军,也是以后的政治资本。
正所谓手中有枪,心中不慌。本来蒋介石要求的一万人马在戴笠看来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抗战一开始,洪帮五圣山总山主向海潜就向他夸过海口,只要您一句话,手下几十万弟兄立马奔赴战场为党国效力。但等戴笠准备整编之时,他才发现向某能够立即组织起来的“几十万人马”不过区区几百人,而且还都是老烟枪。无奈,戴笠只好找到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请他帮忙。
青帮与国民党上层的联系,滥觞于杜月笙在“四一二政变”中的政治投机。当时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争夺中,杜月笙最终把赌注下在了国民党一边,以实现他跻身社会上层的期望。
而杜月笙之所以能够在1930年代取得凌驾于黄金荣和张啸林之上的地位,也是源于他和国民党要员非同寻常的关系。
对于抗战,杜月笙是充满热情的,捐款、捐物的活儿干了不少,但参与军事行动倒不多见。他了解蒋介石的心思——如果帮会手上有家伙,是一大隐患,保护不了自己不说,迟早都有可能粉身碎骨。
杜月笙在道上混了这么多年,“谨慎”二字是常用常新。只是现在日军已经打到家门口,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就这样,敌后武装人员由帮会徒弟和工会工人补齐,军饷和武器则由国民党拿出一些。实际上,蒋介石给的武器并不多,军饷也是杜月笙动员上海各类救国团体捐献的。
戴笠实际掌握军权,占了实在的好处,杜月笙主要是图个名声,顺带和戴笠扯上了关系,至于这支队伍能不能上得了台面,还要看后来的发展。
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颁给戴笠这支队伍的番号是“苏浙行动委员会”,下设别动队,作为军事编制单位,别动队也就是忠义救国军的前身。
戴笠和杜月笙都是“苏浙行动委员会”的常务委员,戴笠任书记长负实际责任,委员有十几个,宋子文、张治中、吴铁城、杨虎、张啸林等人都被拉来撑门面。
别动队成立时,一共有五个支队和一个特务大队,一万人左右。第一支队长何行建,保定军校出身,身跨青洪两帮,还是个特务头子。
第二支队和第三支队的负责人陆京士、朱学范都是杜月笙的徒弟。另外两个支队长都是戴笠的人,老牌特务,手下的人也以军统居多。
特务大队更是戴笠的嫡系,成员多是常年在京沪一带摸爬滚打的一线特工,对敌斗争经验丰富。蒋介石最初给别动队的定位是,协助国军作战,扰乱敌后,方便国军撤退、转移。说白了就是,国军和日军打,你跟着打,国军撤了,你留下来接着打。别动队成立后,只是经过短暂整训,武器还没配全,就直接投入战场。在上海附近的浦东、南汇、奉贤几个地方,别动队集中了大部兵力,顶住日军进攻,掩护国军撤退。
虽然组建时间没多久,武器又杂七杂八,无法形成较强战斗力,但他们的战斗精神却十分顽强,能拼的绝不苟活。等到国军撤出淞沪战场时,别动队基本被打散,回归部队的只有两千余人,其他人不是战死就是失踪。
戴笠对这支队伍真是倾注了不少心血,鉴于别动队没有经过正儿八经的训练,他特意从中央警官学校和南京特务处调来了三百多名中下级军官充实队伍。
只不过一场淞沪会战打下来,别动队几乎散了架。还好,戴笠、杜月笙等人并不气馁,经过收编、整训,加上先前青浦训练班和松江特训班的学员补充,收拾收拾这支队伍又有了一定规模,而且,随着抗战形势的日益紧迫,很多学生、工人、帮会分子与众多散兵游勇加入进来,别动队很快开始急剧壮大。
到1938年5月,别动队恢复元气,蒋介石看在他们淞沪抗战时的表现上,批准将别动队改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在汉口设立总指挥部,隶属军事委员会。
忠义救国军的名字取得恰如其分,既契合抗战环境(救国),又满足帮会徒众的心理(忠义),所以忠义救国军在长江中下游、尤其是苏浙皖一带颇有号召力。军队人数最多时,一度达到十万人。
【原创】
- 上一篇:中国古典建筑形制
- 下一篇:清朝的太监们为何无法专擅朝政?盘点清朝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