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神话般的阵法,所向披靡从未败过,八阵图、鸳鸯阵都不行!
在中国人的军事哲学里,兵家大事从来是你来我往的欺诈,如同宋襄公那样的愚钝是会被当成千年的笑柄永远流传下去。所以,中国人很注重对兵法的改进,甚至于很少有人会接连使用同样的战术,一招鲜吃遍天,对于中国兵家来说是大忌,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人找到破绽,抓到命门。
但是在西方却有一个神话一般的战术,从未被打破,那就是马其顿方阵。为何说马其顿方阵是个神话,那是因为在亚历山大征战的历史上,马其顿方阵屡试不爽,一直都是亚历山大手中的一柄利刃。
这个及其著名的方阵是在亚历山大的手中发扬光大并且扬名四海的,这在当时是一种跨时代的产物,因为在此之前,西方的步兵很少能够有严明的军纪,大都是军纪混乱没有能够成行成伍,正是马其顿方阵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所以才所向披靡。
因为青铜器技术的大力发展,军队在装备了全新的工具的同时负重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加上原本就比较涣散的军纪,战争打起来难以掌控,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方阵到了应运而生的时候了。其实早在马其顿方阵出现之前就已经有过其他的军阵了,但是在亚历山大和父亲的修正下,将方阵的运用达到了顶点。因为当时的战争主要依靠步兵,在方阵中有着手持六米长枪的十六人纵队,因为纵深的原因难以变换队形,但是两翼还有轻兵以及骑兵护卫配合,这种在当时的西方极为先进的多兵种混成搭配简直就是划时代的发明,后来马其顿方阵果然成了亚历山大东征的绝世利器。
哪怕是在亚历山大死去之后,马其顿方阵依旧保留着步兵方阵巅峰的名头,并且作为马其顿帝国的绝对主力出战,它也的确在这种初级战场上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直到后来的罗马帝国无敌军团的出现才使得马其顿方阵走向了没落,但这主要是因为马其顿方阵在后来没能得到进一步大发展,所以呼风唤雨的马其顿方阵最终只能在历史的进程中被当做了过时的产物而淘汰。
马其顿方阵的军事编制有着极其先进的优点,也采用了类似今天军队的军事编制。
一般来说都是六十四个士兵就组成一个排的编制,两个排就组成一个连,一个营又由两个连组成,四个营组成一个团,四个团组成一个大型方阵。这个大型方阵有着完备的兵种体系,能够还配备有专门的辅兵和骑兵军团。在当时的战场上可谓是极为先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为何亚历山大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这样的长枪之林,骤然遭遇,不论怎样的对手都会头皮发麻,恐惧到颤栗。在与敌人交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主要依靠的就是长枪,这些锋利的枪头密集向来犯的敌人扎过去,凡是不能聚拢作战的敌人纷纷会倒在血泊之中,哪怕是凭借小股士兵的勇气进入长枪之林,对军阵造成了小范围的伤害也依旧不能阻拦方阵的整体前进,除非是大军的主力进入军阵内部,其他情况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因为手持长达六米的长枪,每一个士兵所接到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前进,不停的前进,直到敌人全部倒在枪下,这是一种一往无前不计损失的方阵,虽然简单却很有效果。这个时期,就是为了保护方阵的两翼,通常情况下骑兵和轻兵都会在方阵的两翼护卫,随时防卫来自两侧的敌人。
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这样的一个军阵难免也有不足。那就是它在对正面的敌人造成了伤害的同时,无法兼顾两翼。一旦敌军不主动进攻军阵的正面,而是倾尽全力攻打两翼,那么长枪阵中的枪兵就会对如同潮水一般的剑兵束手无策,只有面对被屠戮的命运了。
这一点也曾经在战场上得到了印证,斯巴达人的方阵就是被敌军从两翼打入后功亏一篑。但是,这是由于马其顿军阵本身的局限性,因为不能让所有人排成一个圆形,这样即使可以防备各个方向的敌人,自己却被困在了原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马其顿方阵只能在西方战争的启蒙时期称雄,由于不思进取不能及时的应变,马其顿帝国也只能和他的方阵一起被历史淘汰。
所以任何时代,我们都不能轻易让自己被局限,而是要思考做出变革。
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