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明朝享国二百余年从未出现后宫干政 明朝为什么没能出现后宫干政的现象?

2022-05-19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但是女人们的抗争从未停止,女人与命运抗争的方式,大多数都走到了同一条路上——干政。许多王朝最终因此走上灭亡的道路。但是在明朝统治期间,始终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登基后,总结历史教训,时刻引以为戒,他在一次与大臣论及历代之女宠、外戚、宦官等危害时说:“汉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镇、戎狄。然制之有道,贵贱有体,恩不掩义,女宠之祸何自而生!不牵私爱,苟犯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祸何由而作!奄寺职在使令,不假兵权,着无寺人之祸。”因此,他下定决心采取革除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戒女祸,是朱元璋尤为重视的。女祸就是指皇后或太后掌权。特别是汉初有个吕后,比较厉害;唐代又出了个武则天,自称皇帝。对此,朱元璋不能不引以为戒,他注意到,“女宠之祸常始于干政,外戚之权常始怙恩”,强调要“严宫闱之禁,不牵于私爱”。

明初,皇后并非不参与政事。据史书记载,朱元璋的马皇后有智鉴,好书史,通晓事理。朱元璋有需要做的事或要记录下来的事,都让马皇后来做,她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未尝忘记,这是朱元璋初起阶段的事。后来,明朝建立,她正式做了皇后,也经常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如经常劝他少杀人。马皇后一生从朱元璋的屠刀下不知挽救过多少人,如沈万三宋濂等人若不是在她的庇护下,早就成了朱元璋的刀下鬼了。朱元璋虽然与马皇后是结发妻子,但对她的限制也是极为严格的。

有一次,马皇后问他:“今天下民安乎?”朱元璋回答:“这不是你该问的事。”马皇后接着说:“陛下为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由于马皇后去世早,洪武十五年就离开了人世,朱元璋未再立后,所以也就没有爆发生么矛盾。

事实上,朱元璋对后妃立下了严厉的规矩,“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洪武元年三月,朱元璋命儒臣朱升修女诫,目的是不让后妃参政。他指示道:“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妃之属,不过备执事。若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

为了进一步强调女宠、后妃干政的危害,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命颁布命令,规定皇后只管宫中嫔妃女使,大小衣食之费、金银钱帛器用百供之物,皆自尚宫局奏请,再发内使监复奏,方得赴所部关领。宫人不许和外边联系,违者处死,外朝臣僚命妇按例于每月初一、十五入宫朝见皇后,其他时间,没有特殊缘由,不许进宫等等。

后来,朱元璋又命工部造铁制红牌,用金字镌刻戒谕后妃之辞,悬于宫中,以警告后宫嫔妃们。看来,朱元璋对女宠、后妃的控制是极为严格的,一般情况下无人敢轻易违犯。但像马皇后以及后来朱棣之徐皇后参预政事的谋划,是极例外的。因此,终明一代,“宫壶肃清,论者谓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虽然朱元璋禁女宠,但并不排斥选女官。洪武中期,他即派人前往苏杭地区,挑选民间有通晓诗书的妇女入宫当差。不强迫,完全依本人自愿,一次就招选了四十四人。等到朝廷面试,可胜任者只有十四人,朱元璋下令赏赐她们家人金银用来赡养其家。没有录用的全部遣送回故里,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正统年间。

历史上称“有明一代,外戚最为孱弱”,这不能不归功与朱元璋家法之严。外戚皆不许闻政事,这是汉唐以来所不及的。朱元璋的外祖父陈公和皇后之父马三虽然被追封为扬王和徐王,但他们两人都已绝后,没有外家。

朱元璋建国后,就想对马皇后的亲族授官,皇后知道后,谢绝了这个要求,她对朱元璋说:“国家爵禄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妾家”,接着又列举了前几朝外戚骄逸致祸的例子。朱元璋听了皇后的话,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正符合他防止外戚参政的思想。于是,朱元璋对待外戚亲族,往往采取的是赐金帛,让他们做大地主,不让他们掌权。

朱元璋的这种思想,可以说影响了整个明代,终明一代只有英宗时孙太后的哥哥孙继宗,因“夺门”之功而封侯,提督十二团营兼五军营,此外没有一个外戚是参与政事的。明朝皇帝对这些皇亲国戚多予以庄田、金帛,让他们与政治隔绝。

明朝这个朝代相比其他的王朝,虽然在朝臣党派争斗和宦官专权上一点也不客气,但是明朝始终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这对一个统治时间将近300年的王朝来说是十分罕见的。那么在明朝统治期间,为什么始终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呢?一、明太祖有遗训,这一点历代皇帝都遵守的非常好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设立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其中严禁后宫和宦官干预朝政。虽然说禁止宦官干政这一条,后来基本上成了废话,但是在限制后宫上,明朝皇帝们做的非常好。无论是幼年登基的皇帝还是成年登基的皇帝,都没有出现任何后宫干政的情况。幼年登基的皇帝宁可使用身边的太监,也不肯使用后宫的阿姨们帮他处理朝政,所以明朝一朝始终都没有出现垂帘听政的情况。明朝成化年间,明宪宗十分宠爱陪伴了他童年岁月的万姐姐,最后封这个女人为贵妃,被称为万贵妃。虽然万贵妃可以在后宫为所欲为,甚至皇后都要躲着她走,但是前朝的事情,她连问都不能问。万历时期,明神宗十分宠信郑贵妃,甚至一直要废掉太子朱常洛,改立郑贵妃所生的福王。不过,郑贵妃仅仅在这一件事情上,拥有了说话的权利,对于其他的一切事情,她必须闭嘴。甚至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也不敢对朝政妄加干预。

二、程朱理学的影响和明朝制度的限制到了南宋中期,程朱理学的思想已经完全成熟,又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程朱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发展,对妇女的压制也越来越严重。到了明朝,再有野心的女人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机会。就连妇女自己本身也不会去想那些该男人们做的事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情况出现了。唐宋时期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因为那时程朱理学还没有成型。至于清朝为什么一再出现后宫干政,请注意因为他们是满族人,不受汉人这一套。朝中的制度建设也使后宫没有干政的机会,在明朝前期的皇帝们都很勤劳,后宫和太监都没有任何机会。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虽然宦官势力抬头,但是后宫始终还是没有起色。这和明朝的制度有关,即使是遇到了消极怠工的皇帝,那也不怕,外有内阁大学士,内有司礼监,完全能办朝政处理的妥妥当当。关键就看这帮人心正不正了,明朝一再出现宦官干政,原因是宦官自身的问题和皇帝严重怠工。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曾长期不上朝,确实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问题,但也没有发展到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程度。

三、明朝的后宫明显缺乏有实力的外援在明朝的制度中,为皇子选择配偶时,从来不考虑名门望族,只选择那些小门小户家中的女儿。一来名门望族拥有巨大的势力,一旦后宫在出现帮手,很可能出现外戚专权。二来名门望族的女子往往饱读诗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一旦进宫,能力平庸的皇帝很可能无法驾驭,而小家碧玉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明朝一朝无论是皇后还是后妃在选拔中,家庭不是商人就是低级官员,内阁六部九卿和朝中勋贵连想都不要想。此外后宫干政也需要外部土壤,也就是外援。一般情况下她会依靠自己的家人,汉朝时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唐朝的武则天也不例外。但是在明朝由于本身就是中层家庭,这些家庭成员的能力也比较有限,再怎么提升也不可能做到六部级别的高官,镇守一方更是梦想。况且明朝官员对外戚们的防范非常严密,生怕汉朝外戚和宦官轮流干政的情况在大明朝出现。锦衣卫和东厂也都不是吃闲饭的。这就造成了明朝后宫的女人们,除了为皇帝生孩子,就是女人们之间相互内斗,上演了一幕幕宫斗剧。